编者按:情绪会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睡眠、饮食、消化、皮肤状态都与之有关。具体到饮食,如果长期进食量过大、过少,或是过于挑剔等,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某种“心病”。本期,我们请来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孙春云,为读者解读其中常见的几种进食障碍。
厌食缘于不自信
“减肥”恐怕是女性群体中最热门的话题。在物质贫瘠的文化中,人们以丰满为美,而进入富裕的时代,则变成以瘦为美。
厌食症就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约95%的患者为女性,她们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女性追求苗条的体态本没有错,对于厌食症患者来说,则是一种过度追求。”孙春云说,由于担心发胖,认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这使她们非常注意饮食和体重,唯恐进食就会发胖,所以少吃、不吃。
青春期是厌食症的高发期。孙春云说,这个时期的女孩,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眼里是否有吸引力,而在她们看来,这种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胖瘦。“不够自信是造成这种心态的主要原因,他们需要通过外貌来获得他人认可。”还有一类人,就是追求完美的女性。她们要么生长在成功显赫的家庭,要么属于闪光灯下的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要追求完美。厌食症初期,患者会强迫自己不吃,此后因为食量逐渐减小,摄食中枢会变得对食物反应“冷淡”。
一般来说,越是瘦的人,越容易因追求苗条而厌食。“研究也发现,厌食症患者的体重一般会低于标准体重的15%左右。”孙春云说,长期的厌食,会导致体重进一步下降,女性还会出现营养不良、闭经等一系列问题。一旦发现厌食症的踪迹,要及时去医院的心理科寻求帮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变饮食习惯,特别要做到三点:1.定时进餐。三餐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张弛有度地“工作”。零食吃得不能过多,更不能代替正餐。零食不能想吃就吃,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2.节制冷饮和甜食。冷饮和甜食饱腹作用强,影响吃正餐,所以要有节制。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1小时内。3.合理搭配、讲究烹调方法。为了促进食欲,烹饪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这样才能提高就餐兴趣。
贪食的人,难融入社会
和厌食症相反的一种病,叫做“贪食症”。已故的英国王妃戴安娜,就曾受到贪食症的困扰。
孙春云说,贪食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病人的摄食欲望或行为常呈发作型,一旦产生了进食欲望便难以克制和抵抗,每次进食量都较大;担心自己发胖,常在进食后自行催吐;暴食现象每星期至少发作2次,且至少已连续出现3个月以上。
贪食症多发生于女性,男性病人仅为女性的1/10左右。贪食症的发生大多存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长期烦躁抑郁,或对自己偏胖的身材感到不满等。“也可以说,贪食是一种压力应激反应,基于上述的种种压力,使得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来转移注意力,因为暴食后可以暂时缓解焦躁烦闷的情绪。”贪食症病人最初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因而在暴食时常常背着他人。“因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是‘大胃王’,这种人往往会刻意远离其他人,渐渐变得难以融入社会。”孙春云解释道,“很多时候,贪食症是和厌食症相伴出现的,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厌贪症。这类患者限制食物的摄取量,但受不了饥饿之苦,从而产生行动上的冲动,大量吃下食物,陷入厌食和贪食的恶性循环。”
贪食者进食的主要是高热量的淀粉类食物。孙春云说,长此以往,会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而用催吐等来对抗贪食,则会严重伤害消化道。“和厌食一样,贪食症也需要正规的心理治疗。”孙春云说,这些人要尽量使自己的一日三餐规律些,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高脂、高糖的食物。
小孩偏食,大人有错
“挑食、偏食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进食障碍,但一样值得警惕。”孙春云表示,偏食主要在幼儿期形成,指小孩只喜欢吃某些食物,不吃另一些食物。
小儿偏食与家长和周围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大人日常对食物的评论有关。如有的家长自己就有严重的偏食习惯,甚至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造成小孩偏食的另一原因是家长不懂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为孩子准备的膳食很单调,单调的食物多次重复,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从而引起偏食。
“少数患儿还可能出现异食癖,这是一种很少见的进食障碍。”孙春云说。由于正常的味觉和食欲发生了病态的改变,使得患者常爱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石灰、泥土、砖块、粉笔等,令人难以理解,但他们却津津有味地吃。异食的出现可能是生理原因所致,比如兴奋中枢异常,也有可能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爱咬铅笔、手指甲是否也属于异食癖。”孙春运补充说:“如果孩子只有咬的动作,这只是焦虑的表现,如果孩子真的把这些东西吃下,就要警惕异食癖了。”(本专题由本报记者胡楚青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