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研究人员称蜱传无形体病可能与气候变暖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7:5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郁文艳

  由蜱虫叮咬引发的疑似“无形体”感染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何宏轩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近年来屡有出现,这可以有很多推测,但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来自全球气候变暖。”上海的一些动物监测、研究人员也表示,近年来一些南方害虫随着树木进入上海,过去它们可能在冬天较难生存,而随着气候变暖,它们已逐步适应上海的环境。

  气候变暖,热带病扩至温带

  此次发生在河南、山东等地由蜱虫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虽未最后确定,但不排除是“无形体”感染。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何宏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近年来屡有出现,这可以有很多推测,但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来自全球气候变暖。”

  何宏轩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地区范围扩大,一些原先仅限于该地区的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也出现在温带甚至寒带。此外,气候变暖也使得蜱虫的孳生繁衍率提高,出蛰提早,并且“毒”在蜱虫内繁殖和发育也大大加快。最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可能会使蜱虫身上所带之“毒”代数和每代时间缩短,加速其适应性进化,对动物和人更有侵略性。

  专家还表示,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人类活动区域不断向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展。各种污染导致生态恶化,水域、森林日益减少,也逼迫野生动物被动迁移,将“毒”带入新的区域。

  不过,何宏轩认为,这次蜱虫叮咬致病事件应该算不上疫情暴发,“蜱虫的活跃期在5到10月,随着近期天气变凉,蜱虫传播‘毒’的高峰已经过去,情况应该逐渐变得乐观。”

  南虫“北上”加大危害半径

  气候转变,原本只在南方地区才能存活的昆虫也能“北上”生活了。何宏轩的观点也得到了沪上一些专家的呼应。上海昆虫学会秘书长殷海生介绍说,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细致、完整的调查来证明海南等地的昆虫“北上”来沪,并且大规模存活下来,但已有实例。比如,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是典型的热带植物,随着它们被陆续引进上海,原本在上海等地不大有的红棕象甲等害虫也跟着“入侵”生存繁衍,危害热带植物。而上海逐步暖和的气候,也让这种甲虫得以有条件生存下来。

  殷海生指出,不仅是国内南方的昆虫“北上”,一些国外的昆虫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并且逐渐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过,他认为,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昆虫“迁徙”的一个主要因素。

  候鸟会否携带传播,未监测

  目前正是候鸟向南方迁徙的季节。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的监测显示,近日鸟类的南迁数量与种类逐日增加,近期在本市沿海滩涂停留栖息的过境鸻鹬数量已达一万只以上。不过,这依然无法改变过境或在上海越冬的候鸟数量日益减少的现状;而候鸟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可能也与气候变暖有关。“一些鸟类可能在山东等地找到合适的过冬环境,没有必要继续往南飞。”候鸟监测人员说,以占候鸟大部分比例的雁鸭类为例,2006年在崇明东滩过冬的大约有5万-6万只,2007年只有2万-3万只,减少了一半。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鸟类研究者分析认为,“鸟况”不佳可能与气候、全球鸟类数量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有关部门已加大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不过,有关候鸟身上是否会携带蜱虫传播,尚未建立相关监测。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蜱虫 无形体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