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0:19  南方日报

  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儿童如果患病通常属于1型,2型糖尿病则常见于成年人。但随着发病率的上升,近年来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出现:“2型糖尿病”日趋“年轻化”。专家指出,这直接的危害就是,疾病出现得越早,伴随孩子时间越长,在今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就越高。

  国人发病超白人

  在去年的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协会组织的由15个地区城市的关于糖尿病的调查中,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达9%,中国糖尿病人有9000多万。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教授指出:“从我们身边的人群也可以感觉到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在增多”。

  “我们在广州地区做了一个发病调研,发现在广州两个代表性社区,糖尿病发病率是8.9%”,薛耀明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所以说糖尿病是危害包括广东在内的国内各个地区的主要疾病。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薛耀明介绍说,通过临床和研究发现,中国人种属于非常易感群体,在新加坡的发病率是11%,在香港的发病率是9.2%,这都比欧洲发病率高。究其原因,薛耀明介绍,现在出现一个“饥饿基因学说”,中国人以前主要吃大米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多了之后不能承受,我们的饥饿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这其实不是吃肉能够解决的。

  患病年龄前移

  发病率在增长,发病年龄也在往前移”,薛耀明解释说,“所谓往前移就是说,以前我们说糖尿病大部分都是40多岁以后的人们发病,现在20多岁、30多岁,甚至我们的小胖墩,就是比较胖的小孩都会出现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为主,主要特征就是肥胖。

  在薛耀明看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可能是运动量不够,饮食量过多营养过剩,特别是小孩子。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多吃且吃好,认为孩子处在生长发育中,就需要加强营养。而且很多家长不会意识到小小年纪的孩子就会患上这样的“成人病”,只有在“小胖墩”体重突然下降的时候,家长才发现孩子身体的不适。不少儿童的2型糖尿病是由肥胖和缺乏运动造成的。

  “发病的年龄提前,给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薛耀明表示,年龄往前移带来的问题是,病人与高血糖糖尿病伴随的时间越来越长,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本身的程度、病程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引起肾脏的疾病,还是心血管的疾病,都是跟年龄和病程成正比的。“所以越年轻的糖尿病病人,将来得并发症的几率就越高”。

  “三多一少”不可怕并发症危害更甚之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症状也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但它的并发症危害很大。薛耀明介绍,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而慢性并发症其实才是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的疾病、脑梗死;还有肾脏的疾病、眼底的疾病、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等。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薛耀明介绍,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即在透析的病人当中,在美国占了63%,在中国占了13.3%,这个比例也在不断升高。糖尿病不仅对一般健康危害大,而且有很高的致死和致残率,致死率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排在第三。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也很昂贵,“我们也在广州市的一些医保定点医院做过统计,一单次住院费用要5000多元,一单次并发症花费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睑都是平均要一万到两万。“这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薛耀明如是说。

  血糖增高堪比“水滴石穿”

  治疗方面出现并发症一定要早期治疗,薛耀明表示,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有一个病例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广西的女孩,家里很穷,每次到广东打工就挣点钱买点胰岛素治疗,大概到18岁就出现双目失明、眼底出血。“有媒体找到我说希望我能够帮她治好眼睛,费用由他们出,但我说我没法治好,因为已经眼底出血眼睛已经瞎了”。薛耀明无不惋惜表示,所以当出现并发症以后,这个时候才来寻医问药已经非常难了,很多糖尿病人成了盲人,到了后期已经无法治疗了。

  这个病例说明对糖尿病人要早期积极治疗才能得到控制。薛耀明表示,糖尿病人的血糖增高以后就像水滴石穿一样,时间长了一定会出现并发症,出现并发症之后要想再把这个势头稳下来是很难的。另外,糖尿病人不少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其中约有一半以上是有并发症的首发症状才就诊的,因此可以说糖尿病是非常隐秘的,可谓一个隐形的杀手,可以潜伏在一个人身上多年都没有任何症状。

  初发病人应实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要强调早期的治疗,薛耀明说,早期确诊后,血糖升高以后可以积极地控制血糖,好多病人甚至不用任何药物,用运动和饮食就可以控制血糖。

  “对于初发的病人,我们可以用短暂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大概有30%不用任何药物光靠饮食和运动就可以达到效果”。薛耀明表示,有部分病人会复发,但通过这种治疗他的生活质量还是大大提高,包括将来长期的用药量、并发症几率也减少。国外早期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1993年在日本就有了,国内大概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短暂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大概要15天,薛耀明说,通过每年常规查体第一次诊断发现的就属于初发病者。

  ■温馨提示

  早期筛查应做: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指标

  早治疗首先要早发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薛耀明介绍:首先要确定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家里有糖尿病病史的,有过妊娠糖尿病的都是高危人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要每年进行筛查,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检查。

  有说法指,餐后血糖增加,要5年到10年后才会出现空腹血糖的上升。薛耀明表示: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很科学,餐后和空腹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现在有条件的可以加个糖化血红蛋白,因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强调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所以我们主张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这三个指标就够了。

  空腹血糖超过5.6应警惕

  餐后两小时是指吃什么都可以,最严格确诊是要喝糖水,但这个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太难。查到的空腹血糖量要多少算比较危险?薛耀明:经过统计,空腹血糖超过5.6就要做OGTT实验。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压可相互作用

  薛耀明指出,要积极筛查,去掉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需要降血压,高血脂通过治疗降低血脂等等。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个“有共同土壤”的疾病,有共同的诱因,共同的发病机制,所以往往是伴随发生的。在糖尿病人当中,有30%-40%是高血压病人,而高血压病人中有10%是糖尿病患者。两个疾病合并后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破坏更大。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糖尿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