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转基因研究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2010年11月30日,“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媒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批准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评价
目前中国所采用的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已经是当前全球最严格、最全面的评价方法。专家指出,凡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光教授介绍,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依照科学原则、风险性分析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和逐步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重新评价原则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进行安全评价。这些安全评价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转基因作物或食品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发生不良影响,在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与非转基因作物或食品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杨晓光指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的种类齐全。无论是转基因的植物、转基因的动物,还是转基因的微生物,以及由这些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所衍生的转基因的产品,在安全评价管理的时候,都全面覆盖。另外,从转基因技术从研发、市场加工到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今尚未发现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我国三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尚无时间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指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的“杂交”技术。使用转基因技术能够精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基因,并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和成本,允许转移的有用基因与被删除的无用基因来源清楚、结构明确,更够确保安全。尽管抗虫的Bt基因的来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但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而且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被激活,并与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但是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在肠道细胞表面没有相应受体,因此Bt蛋白对人没有任毒性。被人吃下去的Bt蛋白,会像食物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成为营养成分。Bt蛋白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当灌胃量已经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剂量也没有引起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含有Bt蛋白的转基因食品在慢性毒性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2009年11月,农业部公布已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当被问起有关转基因水稻是否将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时,罗云波表示:“现在推广暂时还没有时间表。但这应该不是特别长的一个过程,但由于它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还关系到人们的接受程度、舆论等,所以确定时间表比较难。如果老百姓接受程度高,可能很快就出来了。”
据悉,目前中国批准的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有19种,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有12种,分别是大豆(7例)、玉米(30例)、棉花(28例)、油菜(12例)、番茄(9例)、西葫芦(2个)、甜瓜(1个)、番木瓜(2个)、甜菜(2个)、亚麻(1个)、马铃薯(3个)、甜椒(1个)。不过,其中多数并未出现在市场上,直接食用的农产品中最常见是木瓜,市面上多数木瓜都是转基因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