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闻 | 保健 | 疾病
[互动]
博客 | 论坛
[工具]
疾病库 | 症状自诊 | 网上挂号 | 搜医生 | 在线咨询
新闻中心 > 健康 > 疾病库

- 疾 病 库 -

痔疮

病例概述病例原因临床表现化验检验诊断和诊别治疗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我国目前多数医家认为,痔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剖学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枝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粘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二、遗传关系: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三、职业关系: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四、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

五、肛门静脉压力增高:因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等,均可使肛门静脉充血,压力增高,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

六、腹内压力增加:因腹内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饮食过饱或蹲厕过久等,都可使腹内压增加,妨碍静脉的血液回流。

七、肛门部感染:痔静脉丛先因急慢性感染发炎,静脉壁弹性组织逐渐纤维化而变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扩大曲张,加上其它原因,使静脉曲张逐渐加重,生成痔块。

关于痔疮形成机制目前有下列几种学说:

  (一)肛垫下移学说

  肛管血管垫是位于肛管和直肠的一种组织垫,简称“肛垫”,系出生后就存在的解剖现象。当肛垫松弛、肥大、出血或脱垂时,即产生痔的症状。肛垫由3部分组成:①静脉,或称静脉窦;②结缔组织;③Treitz肌,该肌是指介于肛门衬垫和肛管内括约肌之间的平滑肌,它具有固定肛垫的作用,当Treitz肌肥厚或断裂时,肛垫则脱垂。Goligher认为,若在痔切除时保留Treitz肌,则可防止损伤括约肌,减少手术创面,有利伤口愈合。他报告100例,80%创口一期愈合,术后疼痛轻,多数人排便无痛苦。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肌肉壁上,排便后借其自身的纤维收缩作用,缩回肛管。当肛垫充血或肥大时,即易受伤而出血,并可脱出于肛管外;肛垫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压力影响外,如便秘、妊娠等,还与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绪有关。

  (二)静脉曲张学说

  从解剖上看,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血液易于淤积而使静脉扩张,加之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抵抗力低,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又松弛,都有利于静脉扩张,若加上各种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如经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使直肠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而扩张弯曲成痔。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静脉周围炎,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成痔。

  (三)遗传、地理及食物因素

  遗传是否可致痔的发生,目前无确切证据,但痔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食物、排便习惯及环境有关。多数人相信发展中的国家痔的发病率低,如在非洲农村患痔者少见,可能与高纤维食物饮食有关。目前,在发达国家多食高纤维饮食,除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也可减低痔的发病率。

  分类

  痔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3类:

  (一)内痔

  表面由粘膜覆盖,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及右后3处。常有便血及脱垂史。

  (二)外痔

  表面由皮肤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

  (三)混合痔

  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形成。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一)便血

  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粘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二)痔块脱垂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三)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痒

  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诊断】

病史 痔疮发病于成年人,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很少见,内痔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以排便间断出鲜血为主,不痛,无其他不适,中、晚期则有排便痔脱出、流粘液、发痒和发作期疼痛,外痔可看到肛缘的痔隆起或皮赘,以坠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混合痔兼有二者的特征。

检查
指诊 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
肛门镜检查 可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的基本方法。

  【鉴别诊断】

  根据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内痔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的常见病。其治疗的选择常需依其发生的部位、类型、大小、发病时期、疼痛轻重、有无溃疡和破溃,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外痔的治疗一般来说,小的静脉曲张性外痔不需要治疗,而大的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及血栓性外痔,症状较轻者或发病时间巳超过2-3日,疼痛开始减轻的病人,均可选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服用药物使排便通畅、坐浴及局部外涂消炎药膏等方法,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发病在48小时以内,疼痛剧烈的血栓外痔,血栓形成在括约肌以外,发生溃疡和破裂(肿块)时,以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结缔组织性外痔,则需要行手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二、内痔的治疗包括保守疗法、注射疗法及手术疗法等。
1、保守疗法最为常用。包括对饮食和排便习惯的调理,肛门局部的处理和脱出痔的处理。此法可使内痔进展缓慢,防止脱出,减少出血,使病人舒适,但不能根治,还可配合药物治疗。

2、注射疗法此法是将硬化剂或坏死剂注入痔粘膜下层、痔血管周围,达到痔核萎缩或坏死脱落目的。对无并发症的内痔,都可用注射治疗。一期内痔可完全治愈。二期小型的内痔效果良好,可以治愈;大型的近于三期的效果较差。对三期内痔只能减轻症状,使短时期好转,常作为姑息疗法,对年老体弱、患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及术后遗留的内痔均可用此法。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患者慎用。

3、手术疗法是一种根治疗法。最常用的为痔切除术,适用于三期和四期内痔、内外痔、混合痔和占据肛管全周脱出的大型混合痔;对二至三期内痔,还可用单纯结扎术,对一至三期内痔伴有肛管痉挛性狭窄者,可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等等。不一一赘述。但应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对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均不应采用手术疗法。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强生PPH手术的方法来治疗痔疮。这种新技术不仅减轻了术后疼痛,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而且采用吻合器代替手工切除和缝合,保证了手术疗效,使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降至极低的水平,尤其适用于III度、IV度及一部分严重II度痔疮的病人。这是目前国际医学界已认可的,并积极推广使用的痔疮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