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Sina. Ads.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电影专家聚谈《一个都不能少》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4月29日 10:22 光明日报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的一部现实主义新作,与他以往影片所不 同的是,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关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选 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从未经过表演训练,但是他们却以其质朴真挚 的表演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影片上映之际,邵牧君(电影研究员 )、黄式宪(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倪震(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郑洞天(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就影片的艺术特色作了分析。

  邵牧君:真实但不够深刻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用的全是非职业演员,在 片子里小学生就是小学生,村长就是村长,广播员就是广播员,连人物的 名字都是生活里演员自己的名字。这样的题材、风格都让人想起讲述老百 姓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影片更像纪录电影,更有公益广告的味道。我 非常钦佩张艺谋对这些非职业演员、尤其是对小演员们的调教,也钦佩张 艺谋在片子里十分智慧的、幽默的导演意识。但是看过了还是有不知足的 感觉,这是因为片子还是在述说一个简单的事件,没有鲜明的人物,没有 立得住的银幕形象。究其原因,还是剧本结构的问题。具体说,这个戏的 前半部分发展比较自然,一个被临时找来代课的只有13岁的小老师怀着最 为简单的概念:只要那些上学的一个都不少,她就可以交差并拿到50块钱。 这里面有着丰富的戏剧性,一个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之间的故事不乏幽默。 但是到了后半截,小老师去找进城打工的孩子,这个过程就显得太快,也 太富偶然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式宪:重归乡土关注现实究竟又向前走了几步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洗尽铅华、重归乡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 里渗透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比起那些无病呻吟、戏说调 侃之类的平庸之作实在是值得尊重。我注意到张艺谋回归乡土之后的这部 作品里所透出的质朴和浓郁的乡土意识已经和《黄土地》、《红高粱》时 的质朴、乡土意识有所不同,这里面有市场经济下的农村景观,有鲜明的 时代感,从这一点上说,张艺谋的这部新作很有新意。但是如果抛开张艺 谋作为一个大导演的知名度,把他和他的作品放在审美的评判台上又显然 有些不足。在题材开拓上这部电影还只是止于现象,没有深层次的开掘, 比如,小老师千辛万苦地把失学的孩子张慧科找回来又会怎样?在寻找失 学的一个孩子时,剩余的等待求学的那27个又面临着什么?这些涉及到的 最本质的问题,影片没有给予深刻的揭示。又如作品的风格样式采用的是 纪实的手法,这种手法早在80年代中期张绍林导演的同类题材电视短剧《 无字歌》中就已经用了,我个人觉得张绍林用得更深刻些,它通过纪实的 风格告诉观众的要更多、更震撼人心,而在这一点上张艺谋就显得没有太 大的突破。《一个都不能少》中带有太多的偶然性,比如电视台对寻找失 学孩子的过程的介入,又比如农村孩子一人一口抢着喝可口可乐的软广告 并不是农村孩子必然的生活情景。

  倪震:真情是无价的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一是真实、二是真情。张艺谋的电影要做到视 听真实、质感突出,是由他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保证的。写农村小学,情真 意切到这种程度,就不是一般的技巧手段高低所在,而是导演长期积累, 对农民、对教师、对小学生的巨大的爱,真心的关注,才能洞幽烛微地写 出他们灵魂的本真。当我们看到银幕上的魏敏芝为了一支白粉笔而惜之如 金,为了寻找流失的学生百般焦虑、走遍天涯也不罢休的苦心时,我们真 为这个13岁的“老师”热泪盈眶,也为这样的新一代而对国家的明天充满 了信心。这样一部真情的电影,理应得到中国人民和海外观众的欣赏和认 同。越有广大的观众面,就越能告诉人们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中国,在全国 不平衡的农村中如何努力发展教育,怎样在相濡以沫的爱心中培养着人民 的团结和坚韧。

  郑洞天:魏敏芝的魅力

  《一个都不能少》用的全是非职业演员,这可以算作张艺谋的一招新 棋。在越来越把商品当成娱乐的今天,这个创意本来可能不讨好,因为在 一般情况下,把非职业演员请到摄影机前,是想用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 中那再自然不过的举手投足,给影片带来专业演员很难表演出来的朴素和 真实;但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承担不了更为复杂的任务,会在很大的程度上 制约着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理的展现。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电影史上 最著名的一部用非职业演员拍摄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最初 的主人公人选是好莱坞的亨利·方达。然而《一个都不能少》的小主人公 魏敏芝和张慧科打动我们的不只是朴实。这个叫魏敏芝的13岁的代课老师 找回她的学生的故事,对于差不多都给希望工程捐过钱的城里人来说,除 了对它的社会内容的共鸣,还有一种审美的感动。魏敏芝执拗于“一个都 不能少”,本来起点并不那么崇高——她必须在高老师返回时完璧归赵, 才能得到50元代课费,然而当她混车被赶下来,她拽住知道唯一有张慧科 线索的姑娘的手不放,在候车室整夜写寻人启示,在电视台门前一见带眼 镜的就问“你是台长吗?”,这个形象活生生的被推到了我们面前。而这 个人物的行为也是作为演员的魏敏芝完全能做得出的。我们看到张艺谋在 拍摄时没有做更多的设计,只用摄影机和录音机跟着记录,最终形成了演 员和人物的一体化。 李春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