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杂志:“中国声音”的权利和实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17:24  《环球》杂志

  “中国声音”的权利和实力

  马路人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 WORLD)7月份正式开播,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此举将挑战西方媒体在海外的主导地位,要发出“中国的声音”和“提供中国的视角”。

  美国的《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独立报》、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的《国际广播电台》,德国的《德国之声》以及俄罗斯的《生意人报》和世界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埃菲社等都对CNC的开播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称这一举措是中国提升海外软实力、加大国际影响力、争夺国际舞台话语权的“最具雄心壮志的努力”。

  客观地说,CNC的开播目的就是要发出中国的声音和提供中国视角。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受众了解中国的情况主要依靠西方主要媒体的报道。这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不少是比较客观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不够客观和真实的,有些报道是明显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形象在外国受众中是不全面甚至是被歪曲的。

  这就涉及到中国媒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问题。“话语权”是什么意思?据我所知,外国人不太用这个词,英文是翻译成“the right of voice”还是“the power of voice”需要研究。我个人认为应该用“the power of voice”,这样翻译比较贴切,就是“to have a voice and to be heard”,是说应该发出一种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应该是能够引起其他人注意的。如果我们只是希望在世界上有发出声音的权利(the right of voice),那么这种权利我们早就已经有了。但是,我们缺少的是“the power of voice”,就是声音的“实力”。

  要增强这种“实力”,光靠扩充传播设备,扩大传播的覆盖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条件。首先,我们发出的新闻和信息要符合事实,要遵循报道事实是新闻报道最基本要求的原则。真实性对于媒体的公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乏公信度,一家媒体即使传播再多的新闻信息,其作用也是很小的。第二、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善于沟通和表述,要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第三、要客观、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既要反映中国的进步和变化,也要反映中国存在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报道本身不客观、不全面,那么发出的声音就没有力量。因此,我认为,“CNC内容将突出国际视野、中国观察、即时传播、客观表达,为国际受众提供一种新的信息源”的表述是十分准确的。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需要我们从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理念和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国际传播从根本上看,就是传播一个国家的真实新闻和信息,使其他国家的受众通过阅读或者收看这些信息中做出判断和了解这个国家。因此,在任何国际传播中都应该避免出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印象,如果产生了这样的印象,那么这样的传播就是不成功的。

  当然,中国发出的声音要让国际受众听得到和听进去,这同中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绩有目共睹,使得一些原来对中国有偏见的人也改变了看法。现在有一种说法,凡是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比他们没有来过之前好。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从国际上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了解的中国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极其片面的。CNC电视台开播肩负着一个全面介绍中国的任务,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是需要经过长期和艰苦的努力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