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蓝海电视董事长顾宜凡: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16:41  EMBA视界
蓝海电视董事长顾宜凡: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顾宜凡:追梦蓝海

   顾宜凡  追梦蓝海

  蓝海电视(BON)董事长顾宜凡北京的办公室里,挂着他与江泽民主席以及夫人王冶平的合影。这自然使人想起,顾宜凡的祖父顾毓琇老先生与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亦师亦友的关系。

  “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玩麻将,偶尔所谓的‘鬼混’就是去唱唱歌,在别人看来可能会是很枯燥的一个人生。”受祖父许多方面影响很大的顾宜凡坦言,“从小就有压力,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有价值?”

  生活虽然“平淡”,但顾宜凡的人生绝不是“无奇”:上世纪80年代,他怀着电影梦到了大洋彼岸,在海外闯荡了20多年,走过20多个国家,拿下工程、管理、新闻三个硕士学位,跻身美国主流社会。顾宜凡发现了一个创业的蓝海,那就是西方对中国的无知:从《让世界了解你》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获得风险投资的“蓝海电视”制作在中国、市场在北美,顾宜凡要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

  六个学位,事业和追求的见证

  “清华EMBA是我的最后一个学位”,当过主持人的顾宜凡,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年轻,相当地年轻。

  接过顾宜凡的名片,上面的6个学位会让你费一阵子心思研究,这里面有中国的、有美国的,从学士到博士,从控制工程到新闻、传播,跨度很大,包括MBA与EMBA,也是一洋一中,可谓应有尽有。

  其实,学位的变化是顾宜凡事业的一个缩影。因为追逐自己的电影梦而开始留学生涯,到最终“海归”开拓蓝海电视的事业:6个学位是他事业和追求的见证。

  “我那时是一个文学青年,就是想去美国学电影。”顾宜凡在1980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留校一年后做出留学决定。之所以去美国,动机很单纯,顾宜凡对大学读的自动控制专业兴趣不大,他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到了美国,顾宜凡才算开了眼界,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学电影其实是不现实的事情。第一,他没有一点儿西方文化积淀;第二,在语言上过不了关。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财力支付读电影专业的昂贵学费。但如果学自己的老本行自动控制专业,他不仅会有奖学金,而且在美国找一份工作留下也很容易。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发展的差距巨大。顾宜凡的专业(EE)被公认为是最容易留下来的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方便,收入也比较高,接下来就是拿绿卡。

  “电影的理想服务于现实。”顾宜凡开始攻读电气工程的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是做软件工程师,之后在摩托罗拉找到工作。工作了多年,顾宜凡算是进入了美国的中产阶层,如果按部就班地继续下去,完全可以过稳定、舒适的生活。但是,不安于现状的心又在跳动,“想摆脱出做技术的局限,朝产品和市场管理上发展,作为一个外国人,最好是有一个MBA学位。”顾宜凡再一次为理想行动起来,攻读伊利诺大学MBA学位。1995年,顾宜凡取得学位。

  回忆起这段读书的经历,顾宜凡深深地吸了口气,“花了三四年时间,见缝插针地读书。”那时他工作繁忙,经常出差。辛苦一天下班后,他还要开一个小时的车赶到学校,有时在高速路上困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车停到路边上睡一会儿,再上路。

  虽然在美国摩托罗拉工作了近10年,但顾宜凡对影视的热爱一直都没有熄灭,“在西安交大的时候,我就是文学社的社长、校广播台编辑、播音组组长,还是很喜欢做这方面的事情。”

  1999年,顾宜凡又做了个决定:离开摩托罗拉,自己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还没完,他同时还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再读个硕士学位。此时的顾宜凡已经拥有2个硕士学位,而且也不年轻了。当祖父顾毓琇知道他所做的决定时,就对顾宜凡说:“你疯啦。”祖父一直希望他回国服务:“我不是要你来美国做美国人的。”他希望顾宜凡能跟他的朋友克莱因教授攻读经济学,以便回国后产生一些影响。克莱因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是,顾宜凡还是坚持走他自己感兴趣的路,他认为文化交流的影响意义会更大。让顾宜凡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美国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简直肤浅到让人不知怎么是好。”顾宜凡回忆说:“芝加哥有一个有名的艺术电影院,有时会放映中国的电影,《黄土地》、《霸王别姬》就是在那里看到的,每一次放中国电影我都会去看,每一次看完之后,我都是既兴奋又沮丧,兴奋的是中国的电影发展到了这个水平,电影语言的国际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坐在电影院里会感到非常不舒服,美国人本来就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两部影片艺术感染力那么强,展现的画面却是一个落后、愚昧的中国,它们会给美国人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啊。”

  顾宜凡想把一个真实而现代的中国展现给美国人,因此想报考哥伦比亚大学。可是,他的一个朋友却说,印刷新闻专业确实是哥伦比亚大学好,但最好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该在纽约大学,因为纽约大学有个 Tisch电影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顾宜凡认为要使美国人了解中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镜头的运用,直观地展现给他们。所以他就决定一定要去读个学位,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

  “进去之后真的是开眼界,教新闻伦理的教授是美国公民新闻运动之父,教我们新闻写作的是ABC (美国广播公司)早间新闻的主笔,教电视制作的是多届艾美奖的得主,连来做讲座的都是普利策奖和其他世界顶级新闻奖的获得者,在这里学习不是镀金,直到现在我每天的工作仍然在受益。”

  《让世界了解你》是顾宜凡与妻子诸葛虹云、一位著名的独立电视节目制作人共同做的第一个“外宣”节目,节目邀请中国的市长和国际上的风云人物进行沟通,5年多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他们后来推出蓝海电视创造了条件。但是,当顾宜凡夫妇向中央电视台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由于中央台4套节目当时相对弱势,广告收入少,他们被警告说:你要做这个节目可以,但是不要过一阵子把钱烧完了,再回来跟我们说要开天窗。

  《让世界了解你》是个谈话节目,自然需要有好的话题、好的嘉宾。顾宜凡不仅亲自担任主持人,而且每一集都挖空心思,希望让他的“三个上帝”(中外嘉宾和观众)都满意,但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干扰。一次顾宜凡请来几位中国的人大代表,其中包括赵本山和一位部级官员,与美国的两位议员进行对话。对话很精彩,澄清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大代表制度的误解。但是这位官员在节目上集播出后以单位名义给中央台写了一封信,干扰下集的播出。没有办法,诸葛虹云大冬天在人民大会堂外面站了几个小时,想见到他做一些解释工作。后来还是通过朋友出面解释事情的意义,节目才最终播出。“差点儿开天窗。”顾宜凡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头痛。

  这个节目共运营了5年多时间,节目不仅成为中央4套国际频道最贵的广告时间段,而且促成了中外几十对姊妹城市的建立,顾宜凡也与许多嘉宾成为了朋友。由此,顾宜凡感到媒体的影响非常大,运作好的话有广阔的商机。但在5年多的时间里,顾宜凡和诸葛虹云常常是白天片刻不闲地做完中国这边的业务,等夜幕降临,美国已是旭日升起,顾宜凡又要马不停蹄地布置美国那边的事情,这样往往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加上国内媒体环境下一些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使顾宜凡希望有更大的独立平台,“没有自己的平台在商业上是非常危险的,节目说不让播出你就不能播了。”于是,做中国独立媒体的想法就冒了出来,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契机是对外传播,受众在国外,会较少受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此外,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越来越引人关注,而信息的不平衡状况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新疆、西藏事件的爆发,西方媒体的偏见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顾宜凡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独立媒体、非官方的声音,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于是他们开始运作蓝海电视,节目在中国制作,在美国落地播出。

  做蓝海电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尽管外国媒体说中国在外宣方面每年的花费有87亿元,但是顾宜凡很清醒,绝对不能拿政府的一分钱,如果拿钱就陷入一种被政府给养的状态,就不是一个创业型组织,就没有竞争力了。如果有政府资助背景的话,公信力从第一天就会打折扣。

  最终,国内风险投资领域的翘楚鼎晖,在2010年上半年成为蓝海电视的投资人。鼎晖投过QQ、李宁、蒙牛,都很成功。   

  “是我们的坚持感动了他们。”顾宜凡回忆,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正值蓝海电视将要落地开播,原来一家商量好投资的民营老板突然收紧了钱袋,既定的战略被打乱了。“当时我们非常痛苦,就像是站在了悬崖边上”。最后顾宜凡卖掉了曼哈顿的公寓,才渡过了难关,“我们只能破釜沉舟了。”让顾宜凡非常遗憾的是,如果资金到位的话,金融危机正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点。他说:“这不是为自己赚点钱的事情,这是一个民族需要的东西,这么大的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在海外主流社会就连一个中性的媒体替你说话的都没有!”

  2009年9月,蓝海电视正式开播。

  “我们相信,如果不是鼎晖看中我们,还是会有人给我们投资,因为这个东西确实有前景,中国发展的大势在这里。”

  顾宜凡知道,美国对中国有极大的兴趣和需求,但是还没有人很好地去满足。顾宜凡一连串地设问:想想看,美国有多少人用中国的产品?多少人想知道“中国制造”会给他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多少人想到中国旅游?多少人要学习汉语?多少人想了解中医?多少人对功夫感兴趣?多少人喜欢中国饮食?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之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西方对中国信息的巨大需求,光靠政府“外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了。

  无论是中国的对外宣传还是西方对中国的了解,需求无疑都是巨大的,所以,顾宜凡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商业的蓝海。在一个西方国家,要想进入主流社会不但一定要用他们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那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积累。顾宜凡告诉《EMBA视界》记者,电视频道落地不仅仅是有钱就能搞定的。这个事情没有在美国的经验和人脉很难玩得转,美国虽说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关系更深,千丝万缕,你必须进入它的主流社会,在里面慢慢地熏陶、磨练,光吃吃喝喝是不行的。

  现在,整个北美,南到墨西哥、古巴,北到加拿大,凡是有卫星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蓝海电视的节目,亚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上就能看到。顾宜凡说,下一步还要扩大有线网的落地,现在是纽约、新泽西、夏威夷等州,很快就要在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休斯顿、芝加哥以及更多的城市连成一个全美的网络。           

  西藏、新疆发生暴力事件的时候,顾宜凡到美国去,一些亲华的朋友对此表示不理解。蓝海电视节目开播后,顾宜凡马上做了一个电视栏目,找到很多去过西藏的外国人“现身说法”,他们的亲身经历都很有意思,有的在西藏生活过一个多月,有的在那里教过书,有的还在那儿被逮捕过,他们拍了很多西藏的照片和影像素材,“这个电视栏目的名字就叫‘西藏归来话西藏’,在美国人中反响很好,他们觉得从来没有其他媒体从这个角度讲过西藏,”顾宜凡说,“必须通过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讲到蓝海电视的商业模式,顾宜凡认为,现在做电视绝对要跳出电视的传统模式,必须是全方位的立体媒体和多平台融合的框架,比如说网络就可以产生很多运营点,电视素材库在网络上就可以成为一个新闻社的雏形,外国电视台想要中国的素材去哪里找呢?如果积累民间真实的报道,形成中国发生的事件的新闻库,这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点。

  “一定要跳出传统电视,”顾宜凡坚信,“你如果关注我们一段时间的话,在商业模式上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风险投资商鼎晖认可我们的原因之一。”

  “我们从小就有压力”

  “我不敢提什么挑战人生的高度,反正就是觉得自己不安分。”说起顾宜凡的成长,不得不提到他的祖父顾毓琇老先生。

  几乎是中国20世纪发展的见证人,顾毓琇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多个学科取得了一流的造诣,而且在移居美国后,仍然心系祖国发展,建言献策,与江泽民、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成为好朋友。顾毓琇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对顾宜凡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去世的时候,我感动很孤独。”这是顾宜凡谈起祖父顾毓琇老先生时说的第一句话,“因为在现在这个世界,像他这种超尘脱俗的知识分子已经太少了。”顾宜凡介绍,祖父顾毓琇小时候受梁启超的影响就很大,他和梁思成是同班同学,下课后经常跟梁思成回家与梁启超一起用餐。顾毓琇留学美国之前,梁启超还专门给他题写了对联以示鼓励。

  顾毓琇一生从未停止过创造和奉献,顾宜凡感慨道:“祖父在100岁的时候还在写东西,还在看书。”一般人不可想像,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出那么多的成就。顾毓琇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教育、文学、戏剧、音乐、佛学等领域,堪称奇迹。作为科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曾获得过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 Medal);作为诗人,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加冕为“桂冠诗人”,出版的诗词数量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作为戏剧家,他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者,创作过十几部话剧,梁实秋、冰心等都曾扮演过他剧中的角色,他还创立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作为音乐家,他担任过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国立礼乐馆馆长,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是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他能作词作曲,曾举办过国家级个人音乐会。

  顾宜凡坦言:我们从小就有压力,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我是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玩麻将,偶尔所谓的‘鬼混’就是去唱唱歌(因为在儿时经常登台童声独唱),在别人看来可能会是很枯燥的一个人生,就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朋友说我基本上一年干别人三年干的事情,一闲下来就会有种内疚感。”

  祖父给顾宜凡最大的财富,是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以及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祖父也是周恩来的朋友,”顾宜凡回忆说,“1973年周总理把我祖父请回国观光,那时总理已经得癌症了,在中共‘十大’闭幕当晚,总理已经很累很累了,但他坚持在人民大会堂等着我祖父母,谈了三个半小时之久。”之后的多年中,有关方面不断表示希望顾毓琇能回国定居,并以缪云台回国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例,表示会赋予他满意的政治地位。顾毓琇谢绝了好意,他感到在国外对国家、对民族做的贡献会更大,他内心的主见更能真实地讲出来。顾宜凡说:“祖父知道自己在美国晚年会很清贫、很寂寞,知道自己回国会有很好的待遇,但仍坚持他的选择,物质上的东西对他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即使江泽民当了总书记后,他的选择也没有变。祖父一再说:‘生前了俗事,身后少虚名’。”

  在美国,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不管你的学术贡献再大,晚年的景象在国人看来都堪称凄凉。“祖父爱捐钱,几乎把他的所有存款都捐掉了,他晚年的生活非常清贫。”顾宜凡表情凝重地说,“清贫到什么程度,他与邓小平、邓颖超等见面时穿的西装,都是带补丁的,而且都是我奶奶一针一线补出来的。”顾宜凡的祖母、王羲之的后裔、画家王婉靖用餐巾纸也是要撕一半用,都不舍得一次用一张。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是他捐资助学却毫不吝惜。

  “祖父生前有很多人要给他做宣传,他都坚决地拒绝。”顾宜凡举例说,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到美国,去登门拜访顾毓琇。先行的中央电视台来拍摄,顾毓琇坚辞拍摄,弄得大家没有办法。后来有领导说,国家主席国事访问时来看你,这也是国家珍贵的历史资料。顾毓琇这才同意让拍摄。

  顾宜凡回顾说,祖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对中国的政策建言有过很多贡献,大都被采纳,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可以公开讲的就有三个:第一,股份制。1979年时,他就向王震提出来了,1983年又当面跟邓小平提出过。1985年,江泽民市长在上海的干部大会上就提出来股份制的事情:“一个美国学者提出中国应该搞股份制,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第二,中国的农民问题。顾毓琇给中国领导人包括朱镕基写过不少封信谈农业和农民问题。因为顾毓琇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创始人,朱镕基是电机系毕业生,所以尊顾毓琇为老师。那时候中国农村盛行“打白条”,顾毓琇认为这对农民极不公平,他建议一定要给农民真金白银,并且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做到“藏富于民”,这些都受到了重视;第三,“六四”后的中美关系。顾毓琇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出了很多主意,包括里根访华、中美撞机事件等。每次中美关系危机的化解,他都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几任总统都很重视他。江泽民多年间收到过顾毓琇老先生100多封来信,江泽民每次都说信我收到了,也经常亲自回信。

  顾宜凡回忆他的祖父去世的时候,江泽民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评价顾毓琇:“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朱镕基也写到:“顾老师毕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