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周刊》总编丁曦林:国内周刊无需太悲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9:56  新浪传媒

  2010年8月2日,据外媒报道,91岁的美国音响设备制造业大亨西德尼-哈曼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美国《新闻周刊》,拯救了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知名时事杂志,77岁高龄的老牌杂志迎来1美元的新命运。新浪传媒独家连线《新民周刊》总编丁曦林,探讨《新闻周刊》被出售反映出的问题及周刊未来的发展。以下为连线实录。

  美国新闻杂志从去年开始显现危机状态,从《商业周刊》被收购到今天《新闻周刊》被收购。对于一家世界级的周刊杂志的转卖和出售,对同行业人士的心理冲击还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局面也并不突然,之前这个事件也所有发酵,包括我国的报业集团也参与了投标。大家对于《新闻周刊》命运转变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我想美国《新闻周刊》今天的命运应该可以给中国的杂志周刊敲一个警钟。

  因为中国的杂志周刊也有相类似的发展途径,《新闻周刊》的售卖可以预示着纸制媒体在经历了一比较长时期的向上发展之后的一个转折,也是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若单论《新闻周刊》这样一个个案,原因不外乎就是全球经济的低迷,包括全球性的经济紧缩,造成他的广告和发行受到波及和影响。在一次传媒的研讨会中,曾经说过,在目前全球的报业发展中,只有东方几个国家的报业还在趋于向上的发展。全球的纸质媒体都在趋于一个下滑的状态,包括欧美的很多报纸,也都在面对同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广告资源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那么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国内的杂志人影响来想想对策,究竟要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其实我们看看去年收购的《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虽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但是他们的盈利方式并没有消失他仍然有着巨大的惯性延续。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媒体引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样一个警示出来之后,我们必须要审视我们的发展战略,尤其在战略上不应过于保守,要有所突破。内容上,发行模式,广告模式上要进行规划,同时要看到转型和调整,这几个方向的问题,传统媒体不应该盲目乐观于现状,还是要必要考虑未来适合的发展模式。开拓新旧媒介的有效交融。

  当然目前中国的周刊杂志也不需要过于悲观,在考察全球的周刊媒体过程中,可以看到美国《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是属于早衰的,虽然太阳落山是大势所趋,但是月亮之辉将与谁的话,现在还看不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