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新闻频道以新闻评论为核心直播亚运开幕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13:54  中央电视台

  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程直播了开幕式的过程。这次的直播,在理念上有了一个积极的尝试。一场大型活动,被作为一场新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运作;而在直播过程中,一种以新闻评论为核心的直播形态第一次被运用到开幕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直播,一直都以画面加解说作为直播的主要形态。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画面解说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发挥,一直都是以现场固定格式展开的。这种固定格式,决定了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一般都作为固定化的媒介事件。人们在接触大型活动的时候,更关注的是活动本身的规模、美感、效果甚至是级别。

  然而此次亚运会的开幕式直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一是中国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圆满成功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大型活动开幕式经验,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已经成为我国大型活动的主要手段,各国受众在中国的大型活动中,都有较高的期待值;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奥运会、世博会之后,亚运会作为一个亚洲体坛盛会,从层级和规模上,都要逊于前二者,如何能够在世博会刚刚结束之后,提升一次亚洲运动的新闻报道质量,这也对直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各国受众在中国大型活动的直播中,也开始不满足于精美的画面,更需要进一步对画面的诠释和定义。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播出中,各国媒体都开始尝试新的定义能力,对多种活动不仅进行播出,而且进行更加翔实的阐述。

  因此,此次亚运会的开幕式,既是一次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又是我国媒体提升话语权的一次尝试。在这种提升话语权的过程中,谁来直播、如何,其实都在逐渐让位于直播中的话语设计。尤其是在白岩松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直播活动中,白岩松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特点,都可以更为充分的反映出来。

  首先,将大型活动作为一个新闻进行反映,本身是此次央视亚运会开幕式直播的一次突破。在亚运会举办的同时,G20峰会刚刚在首尔结束,APEC峰会将在日本横滨举行。新闻重点面临选择,但是对于受众来说,亚运会的新闻要比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更高,央视能够打破传统的新闻编排,更关注与受众关心的新闻,而不把重点放在报道胡锦涛等领导人的活动,这使得新闻频道本身具有更强的草根意识和人文精神,更重视新闻事件本身的收视率和喜好程度。

  其次,悬念意识成为开幕式直播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来说,悬念意识是吸引受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央视在这次的亚运会开幕式上,较好地使用了悬念意识,包括点火悬念、演出悬念。就在点火过程中,还有多种悬念层次,如火炬盆位置、力臂组装方式等。以事件的推进作为新闻本身的发展规则,这既符合事件发生的逻辑,又符合受众对直播节目的期待值。悬念意识是新闻直播中最吸引人的线索。

  再次,有较为清晰的背景理念。作为新闻事件,人们更加关注的不仅是现场发生的事情,更是这些事情背后的背景理念。那么主持人实际上承担了背景理念的提供者这样一个角色。此次直播活动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话语,集中在对背景的解读。这些解读和三种内容结合在一起,一是现场画面;二是出现人员;三是画面未能提供足够信息的时刻,比如摩托艇表演、彩船巡游等拍摄不够清晰的内容。

  再者,更为重要的是,主持人同时成为了新闻评论人。对于大型活动的直播来说,人们习惯于将主持人置于介绍者的角色,但实际上,主持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推进,有机结合现场画面进行更加自主性地点评。其实在不少国家电视媒体对我国奥运会的开幕式转播中,我们也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而这就赋予了主持人更大的媒介权力,同时当然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首先要求主持人在熟悉情况的过程中,对整体的流程有比较充分和深入的想法。例如此次白岩松在主持亚运会的开幕式直播中,就提前完成了十余万字的准备稿,并精选数万字作为,加入有自身个性和特点的评述方式。其次要求主持人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人们是通过他的描述,有角度和有层次地去了解一次大型活动。虽然直播仅有一人完成,但是能够完整地这也和他在之前各种评论节目中的积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当更加鼓励有评论能力的新闻评论员成为大型活动直播的参与者,甚至是主持人。

  因此,这次直播所开启的“亚运模式”,是一次转变大型直播观念的积极尝试。在未来的我国电视事业中,大型活动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如何在大型活动中进行直播创新,将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中国电视界更深入思考的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亚运会 新闻形式 播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