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对外传播力研究 纽约时报对其引用激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微博 ]

  一、 《纽约时报》对新华社报道的引用次数激增

  2000至2006年间,纽约时报每年只有不超过20篇报道援引新华社,相当于每三周多引用一次。2003年全年引用次数达到历史低点,仅3篇报道引用新华社信息。引用次数从2007年开始飙升,并于2008年内达到历史高点175篇,2009年小幅回落。

  相对于总引用次数的激增,长篇报道援引新华社消息的频率在2008年增加更为明显。说明新华社消息不再仅仅被当作短篇突发新闻的信息来源,更多深度报道愿意采用新华社信息。

  随着中国崛起,世界希望从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了解中国,这也为新华社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契机。

  “相对于企业新闻和一般的特稿,《纽约时报》现在越来越关心中国的新闻。你可以发现,现在纽约时报每天至少会刊登1-2篇关于中国的报道。”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对于中国故事的胃口从来没有如此巨大过。”

  雅各布所言与数据曲线完全吻合。现实中,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站从2007年开始扩张,并在2008年达到现有规模。他说,2007年之前北京记者站只有两名记者,而现在这一数字是5名。

  即便是同一题材的中国新闻报道,《纽约时报》现在也愿意挖掘得更深。比如,2009年,《纽约时报》分别用471、528和87词篇幅的三篇文章追踪一次煤矿爆炸救援的全过程,直到最后一名矿工被救出,文章披露背景信息并分析矿难发生的深层原因。而五年前,关于同一题材的报道,纽约时报只花费了大约100词,只提到大约187名矿工被困,矿难“造成巨大伤亡”。

  二、海外评价新华社报道质量明显提升

  2003年,《纽约时报》驻中国大陆和香港记者共发出81篇关于SARS的报道,只有5月22日的一篇报道援引了新华社消息,内容是“中国一人因涉嫌蓄意散播SARS病毒而遭逮捕”。

  但是2008年的情形则完全不同。《纽约时报》驻中国大陆和香港记者共发出52篇关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其中有16篇引用了来自新华社的信息。一部分引用新华社报道作为官方声明或统计数据,比如,“据新华社报道,21000多人被从碎石堆抢救出来……20多万人被安全转移。”另外一部分引用新华社的原创报道,比如,“周五,新华社报道,医疗队抵达四川,将会为失去孩子的妇女提供逆向绝育外科手术”。

  2003年2月11日,《羊城晚报》首先披露了SARS的爆发。此前已有205例SARS报告病例,但是新华社选择了沉默。

  2008年,新华社在地震发生后18分钟就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此后又派记者前往震区核心采访报道。尽管在关于震区学校建筑质量问题的报道上缺位,但在关于其他议题的地震报道中获得国际媒体的肯定。

  “他们确实更有能力进入地震灾区报道,特别是那些很难到达的地区,因为他们是与部队一起行进的。他们毕竟是政府的新闻服务机构。”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雅各布说,“有一些报道在过去可能会被视为‘负面新闻’而不被允许披露,现在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出色。”

  在《纽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中,新华社被引次数所占百分比一直呈稳定的上升趋势。与新华社2007和2008年被引次数激增相比,路透社的被引百分比在2007年仅小幅攀升,2008年甚至跌至10%以下。这意味着,尽管《纽约时报》仍然更多地援引路透社的文字或图片报道,但它已经开始在中国相关报道中越来越多地选择采用新华社的信息。

  (作者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硕士)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新华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