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FT中文网张力奋:传统媒体要与数字媒体互补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11:41  新浪传媒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传媒产业高峰论坛”4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黄丽陆、二十一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刘洲伟、 FT中文网总编张力奋、新京报社长戴自更等嘉宾出席并作主题讨论。传媒产业的新机会有哪些?新旧媒体如何融合?以下为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发言实录。

  周雪林:张总编,我们现在终端。特别是移动媒体发展非常快,但是大部分人,特别是中国人,心里都是希望是免费的,移动终端上的东西都喜欢免费,中国人都喜欢免费的网络上的东西、移动上的东西。我们未来到底这个网络媒体,既然大部分的消费者市场的期待都喜欢免费,你觉得未来应该是免费还是应该收费?这两个怎么取舍?如果你收费的话,很多消费者会离你而去。

  张力奋:不仅是中国人喜欢免费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免费的东西,这是我们讨论的起点。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说,如果是免费的话我们最终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这个可能是我们现在更加需要考虑的。

  其实我想从近代媒体发展到现在,其实在很长期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很习惯地去消费新闻、消费媒体。所谓免费内容我觉得只是过去10到15年的一个新的现象,我想默多克先生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始作俑者,他当时是免费内容的倡导者,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在多媒体时代,其实好的内容是稀缺,一个稀缺的内容第一个是它的价格就会高,第二个是我觉得内容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大。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其实FT《英国金融时报》在七八年前开始做收费的内容的时候,当时几乎市场上对金融时报的运作很少有人认可,因为我们算是当时是一个反潮流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据,比如说在4、5年前,当时我们的一个数字用户大概他每年能够创造的价值是一个纸媒读者的八分之一。去年我大概算了一下,目前FT数字的读者,他能够创造的价值,大概接近于一个纸媒读者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大一些。

  所以大家如果比较关心FT的季报的话可以看到,其实我们现在对读者这个概念进行衡量的时候,早已经把纸媒的读者和数媒的读者作为一个联系起来的一个概念。比如说这个季度,FT全球的发行量,我可以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第一季度每个月的平均纸煤的数字,应该差不多是平均在38万。我们是在纸煤的全球占有率略有下降,但是我们这个数字传媒的数字,每一个季度都有非常大的增长。我们数字内容收费读者是23万,所以一个全球的读者群接近61万这样的数字。所以大家看到,有那么几点,我认为是好消息,一个就是说一个数码内容、一个数码读者能够创造的价值在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是蛮大的,第二个是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数码内容和我们纸媒内容之间越来越接近。所以我可以想在不远的将来,在今后的24个月或者36个月当中,很可能像FT这样的一个媒体,可能会有50%的读者来自纸煤,另外50%来自于数字媒体。我认为我们在唱衰纸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煤不会马上地消亡。我觉得一个好的媒体,不能在建立新媒体的基础上,能够减缓我们传统媒体的死亡,其实可能纸煤的死亡,这个词用得比较笼统,其实我们现在是在重新再创造一种报纸,一种我们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认知的报纸。,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自己觉得在多媒体时代,内容的运作、内容的运作越来越像奢侈品。我每次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传媒人,最后去做了总裁、CEO,我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另外一方面我还是希望啊能够更多地做总编辑,我开玩笑讲,大概我们做媒体的分成两波人,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我是属于花钱的这一波,我们的总经理在底下,她就比较痛苦,她是属于赚钱的这一波。中国目前我觉得比较复杂的情况是说,赚钱的人也在做内容,做内容的也在赚钱,这个游戏规则可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会困扰中国传媒业,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妙方,能够做的就是说让赚钱的人去花钱,如果能够让花钱的人有更多的钱可花,我现在希望我们总经理能够做的就是说,每年仍旧让更多的钱来花钱,让他有一个更好地实现我们这个内容的商业价值,这一点我是觉得可能对中国来讲,是面临着一个比较有中国特点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是觉得我们很难讨论,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就是说内容是不是能够实现他的价值。

  那么我自己可能因为到中国工作也有一段时间,开始对中国的一些游戏规则也开始熟悉起来。我本人不太担心,大家现在花很多的时候在对多媒体的投资方法有很多讨论。我自己觉得中国人在高科技的吸收和吸纳方面,已经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创造力。并且我觉得以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它完全具有在技术层面上飞跃的原因。所以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问题,还是一些回归常识的问题,就是说媒体到底是干什么的?媒体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内容本身来说,是不是需要现、需要资源来支持。市场对内容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期待,我们又如何能够帮助市场来实现我们的价值,我想我大概能讲的就是这两点,跟大家分享。

  周雪林:张总编,在你看来,你还觉得媒体,像你们这一类的专业媒体,还是回归到它的本质是吧?无论是你有数码的也好,你有传统的纸质也好,他媒体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或者说你希望提供的价值,才是对读者最有价值的那部分,这个我非常同意。作为不同类型的专业媒体来讲,可能他提供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专业的,可能是相对稀缺的,所以他还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还是想问一下张先生,比如说像这个专业的财经媒体,因为你有价值所在,你有知识的含量在里面,这个非常重要的,可能也是获取的渠道,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而对于一些大众的媒体,大众的信息的东西,很多人我猜想大部分人是不愿意花钱去买这一类的新闻的。对于这些大众的媒体,未来你觉得它变成是,成为数码以后,他应该收钱还是不收钱,应该免费吗?如果是免费他怎么来生存?他制作内容需要成本。

  张力奋:我有的时候也比较理想,我曾经想过是不是能找到一个,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免费的。现在大概在挣扎了五六年以后,我想我基本上现在是,大概已经是向免费内容,以及现在开始是对这样的一种可能性是讲不。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要收费。

  第二,如何收费。

  第三,一个收费的读者本身对这个价格的吸引程度,能够吸纳的程度,

  这一点我想作为在二十一世纪,我想多多少少很多的在你这样的一个位置的话,包括像财经现在他们的ipad,现在我没有记的话,应该也在收费,应该是9.99人民币,大概是一个美元的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收费吧,应该来说就是中国的媒体已经开始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周雪林:我们在想说这个变局的沟通方式同时,我一直始终担心的就是,我觉得信息的真伪,我们有时候很难判别,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布,事实上我们也是看到,因为社会永远是良莠不齐的,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利用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来达到一些目的。当然今天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我们最后一位问一下,我想问一下张力奋先生,从你个人来讲,从你个人,你每天是不是醒来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是打开微博看微博还是怎么样?对你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张力奋:以前不知道微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最后会把你带向哪里,但我现在是微博的积极的倡导者。所以在座的朋友如果想加我的话,我也不很欢迎。因为最近碰到好多社交场合,谈的最多的都是你能不能加我。所以回答周先生的提问,我想大概是这样的,我的理解。

  我给我的80岁的父亲也做了一个微博,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微博控,我母亲说他白天的时候每两到三分钟都要回去看一下,是不是有人给他回帖了,这种情况我就比较担心一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53)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