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中国需内外兼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14:07  新浪传媒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结束后与学员的对话交流内容。

  问:刚才您提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还不够,西方对我们的宣传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您觉得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刘康:近代中国经历了“挨打”、“挨饿”的时代,现在的状况是“挨骂”,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中国现在的GDP世界第二,美国世界第一,而全世界骂美国的声音也是最多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对西方的骂声置之不理,就好比在公路上开车一样,虽然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但提高驾驶水平、减少摩擦也是必须的。

  中国是一个重实不重名的国家,对媒体的重视不够,这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就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公关。

  问:您觉得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刘康: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主义是重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股力量;另一方面是消极的,比如民粹主义,这实质上包含了非理性、情绪化、偏见、误解、种族主义等负面情绪。虽然在学术上,我们可以区分民族主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但实际上,两者总是搅合在一块的。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对人类的利益和对国家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也即国家利益优先,还是全人类的利益优先。

  我个人不同意普世价值的说法,普世价值实质上完全是西方的经验,并没有考虑非西方国家的判断。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人类有共同的价值,这种共同价值是从西方的“普世价值”以及非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中提炼出来的。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慢慢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规则的背后是价值观的体现,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不能和“普世价值”有太明显的冲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厘清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和世界进行对话。

  我们既要有“体”,也要有“用”,在注重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人文关怀,这其实也是我们举办传媒领袖大讲堂的一个重要目的。

  问:国家形象和人的健康一样,一个体内紊乱的人自然面色无华,感觉中国现在过分看重外国对我们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应该先“强身健体,面色红润”,这样自然就提升了国家形象。

  刘康:这个想法很好,把中医的思想运用到了国家形象的研究中。可以说,中国是一夜之间走到了世界舞台,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这给了中国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注重外在也是必要的,说话、做事要得体。当然,中国也要“自身健康”,要内外兼修。(朱宏江)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