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超60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10:03  中国记者

  历次《中国记者》地方报业市场调研中,各地报业精英普遍判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将带来新一轮媒介变革。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0%。在其他细分行业中,手机电子商务、手机广告业务市场表现良好。除此之外,受手机应用商店、位置签到服务等新型手机业务创新的带动,移动互联网规模总体攀升。

  在济南和青岛,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传媒人都表达了要格外重视移动媒体的看法,而如何能真正有效抓住此契机,仍在摸索实践中。

  变的不仅仅是介质

  在谈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时,我们发现,两种现状同时存在:一是传统媒体仍然拥有大量受众,并在积极开拓新的读报人群。变革办报思路,调整采编方式、版面结构、增加新锐观点,用有趣、生动、新鲜的内容吸引年轻人看报,不少媒体还纷纷把报纸引进大学校园,策划相关活动,吸引年轻人注意。二是年轻群体往往是新媒体的追捧者与最早介入群体,艾瑞咨询的《2010-2011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手机上网用户中男性青年占主体地位,低龄化仍是用户群体的重要特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究竟会如何改变?媒体人如何适应并有所调整?

  山东商报社社长韩源泉直言,报业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互联网带来更丰富的内容与体验,移动媒体可能是我们能想象到的人类获取信息的终极模式。现如今技术革新带来的革命结果不可思议。“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很快,旧有习惯可能会很快改掉,只要有新的生活方式,人人都喜欢过高档次生活。报纸产品已不是文明的高端产品”。

  半岛网总经理胡进宇也提出他对技术变革的看法,“更大的前景是手持终端。手机是未来第一媒体,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零散化,唯独手机是全天候陪伴的”。

  “报社可能不消失,但纸会消失,承载介质不一样。传统报社的优势是在研究纸介质,而介质变化导致很多变化,带来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受众心理及影响力的变化。在传统媒体介入新媒体过程中存在赶时髦、赶概念现象,结果做的产品没有人看,没人买”,缺乏对新媒体使用者心理的准确把握。

  手机报的下沉与再开发

  山东人向来以稳健朴实著称,比起一些省区大力开发丰富繁多的移动媒体产品,山东报人更主张做好现有手机报,将手机报“下沉”至下辖区域,看重地域带来的广阔市场。

  据介绍,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舜网率先提出手机报向区县发展思路。自2003年全国各地县市报资源整合后,这一级区域缺乏宣传载体,让报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场。

  舜网区县手机报由各区县宣传部、地市移动、舜网公司三方合作推出,由区县市委宣传部主管,定名为“××区县手机报”,区县宣传部每日提供相关新闻,移动公司提供手机报服务平台及技术支撑,舜网利用独有媒介资源及新闻资质负责编辑内容。区县手机报费用为3元/月,通讯运营商获得50%的收益,余下50%由区县宣传部和舜网平分。

  2011年,省报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大众网也投入到区县手机报业务,据总经理林忠礼介绍,从1月开始,他们陆续与全省120多县市沟通,达成意向70多个,已介入38个。

  林忠礼主张内容为王,渠道为先。他认为在省内,虽然更丰富的移动媒体产品不断出现,手机报目前仍不可替代。手机报的优势在于整合内容,将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台最具价值的内容提炼整合。虽然手机报是过渡产品,但仍有前景。

  此外,据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介绍,今年他们发布《手机语文》杂志,集合过去几年手机报的经典内容,与手机报互相配合。他认为,要增加手机报读者的黏性,即增加产品的文化修养和对用户的增值服务等,做有温度的网站和新媒体,用资源间流动来实现网民间流动。

  《齐鲁晚报》兼《生活日报》总编辑蓝海认为,移动客户端建设,不在快,而在于选择何种方式,手机?苹果?“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二次开发,以何种方式和模式展现出来,广告开发是否跟得上,而不是简单放上去。”他设想打造3G手机报,加强视频和图片类内容,当广泛的信息采集覆盖后,能即时更新,打造特色客户端。

  手机报是盈利模式相对清晰多元的产品,然而新闻媒体在合作中不占有主动。我们认为,下一步,新闻媒体还是要在手机报及手机产品特色上下功夫,这个特色,要符合受众接收心理,获取传播影响力,集聚人气,既而创造新的运营模式,开发商业价值。

  为移动媒体的未来画像

  手机会是移动媒体的终极产品吗?这个问题日渐在业内引起热议。记者看到,绝大多数地方报业的老总都在使用苹果手机和其他苹果产品,不少报人坦言,苹果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用户的舒适体验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然而苹果终究是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对抢占传播内容市场的兴趣能有多大?而其开发的便捷渠道又能为内容生产商提供更多机会,所以胡进宇断言,“别人把市场抢下来后,你想重新抢就太难了”。然而技术进步又带来一个困境,韩源泉坦言,“一方面面对现在市场要考虑如何发展,发展意味投入。但还面临报业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投入是否值得?”

  大众网总经理林忠礼为未来理想手机形态做了描述:一是需要能上网,要有足够大屏幕,可折叠,二是电池足够支撑,三是服务跟得上,可支付、信息获取,转账等。

  山东商报社社长韩源泉向记者提起网上看到的美国最新的第六感科技视频创意——现实与虚拟世界融合的技术,他认为,通过这个视频展现出来的技术,大概是目前可能想象到的理想的媒体终端模式。以后技术的发展可让人通过触摸按键,完成日常所有工作。对移动终端的基本要求是,大屏幕、高蓄电能力、大存储量。

  那么对报社及旗下网站而言,要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需要储备哪些人才呢?半岛网胡进宇给出以下答案:首先要有技术性人才。而目前传统媒体亟待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缺乏高级人才,开发不了高精尖技术。其次是前瞻性理论人才和信息人才,即便设计不了最新的技术,也能搜集前沿发展信息、把握最前沿的趋势和动向。再次是机制,灵活的机制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