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宁:翻译是世界文学与全球化联系的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10:54  新浪传媒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王宁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王宁7月22日下午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翻译是世界文学与全球化联系的桥梁。”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王宁以“全球化、世界文学与翻译”为题,向传媒学子们介绍了世界文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涵义、评价世界文学的标准以及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及其翻译,他的博学、睿智征服了在场的学子们。

  王宁首先指出,探讨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这一课题,对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二是可借以了解西方学术理论前沿对中国的关注;三则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从而实现文化全球化战略的另一个方向,即从东方(边缘)向西方(中心)推进,最终消解单一的中心。同时,他也提出了该课题必须面对的几个理论问题:全球化及其在文化上的反映、世界文学的建构、翻译的能动作用以及转向。

  “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无法摆脱全球化的阴影。”“全球化已经成为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最为关注的前沿理论话题之一。”王宁通过自己对西方学界,以及全球化在中国的实践的关注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建构,即作为一种经济一体化运作方式的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的全球化、作为一种金融市场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全球化、作为一种批评概念的全球化、作为一种叙述范畴的全球化、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全球化以及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于这一问题,王宁表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相继成功举行,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形象得以进一步确立。越来越多的西方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公认的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权威学术刊物上,很少见到中国学者的论文,国际公认的权威出版机构也很少出版中国学者的著作,“即使偶尔出现一些中国作者的名字,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些作者或者是外籍华人,或者是在欧美大学或科研机构拿到终身教职的中国籍学者。”他强调,“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就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何筱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