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锡进:讲真话的新闻评论最有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11:17  新浪传媒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7月22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针对《环球时报》的评论在国内引起的争议,胡锡进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度,处在一个评论的时代,而《环球时报》追寻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开拓的是理性、客观的评论空间。胡锡进以《环球时报》的评论为主题,向传媒学子讲述了讲真话是最有魅力的。

  胡锡进具体阐述了《环球时报》的评论实践是如何执行的。《环球时报》的评论组每天会拟定一个题目,并与胡锡进一起探讨决定当天的社评题目。随后评论的起草人会联系相关专家听取意见看法,搜寻相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当晚汇总后,胡锡进就会与评论组成员用最多1个半小时的时间共同完成。稿子完成后,编辑会将成稿传送给至少三名专家,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作第一读者,并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评论稿。胡锡进谈到,他的要求是寻找社会最大的公约数,要和社会大多数人的想法接轨,避免偏激和极端。

  胡锡进说虽然目前中国不少媒体的评论把客观和中立的标尺放在了批判上,但他相信这个坐标会逐渐回归本位。《环球时报》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认真,其评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大量的反馈,每天被众多国际媒体转引。胡锡进自信地表示,《环球时报》的两个评论版是中国最有分量的两个评论版之一。为什么《环球时报》的评论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胡锡进表示,目前中国有吸引力的评论并不多,都市报的评论过于注重细节,而《环球时报》的评论是在一个战略层面上,并且经常触碰一些敏感问题。应该如何触碰?那就是说实话、说真话,说客观的话。

  胡锡进最后谈到,《环球时报》写社评,表达的是一个复杂的中国。《环球时报》的新口号就是解读复杂中国,报道多元世界,这也是其报道的出发点。中国是复杂的,世界是复杂的,中国不像政府官员们说得那么好,也不像西方有些人说得那么坏。我们自己有话语权,也要尊重别人的话语权,《环球时报》秉承着这样一种做人的态度写评论,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辨,有信心把更有价值的评论奉献给读者。(毕丽姿)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