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庆生:《焦点访谈》不是“打苍蝇不打老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15:15  新浪传媒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首席出镜记者刘庆生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首席出镜记者刘庆生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片人、首席出镜记者刘庆生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刘庆生从《焦点访谈》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新闻调查案例,向传媒学子们讲述了电视调查报道的做法和电视调查记者的素质。

  “《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开播。”谈到《焦点访谈》的发展,刘庆生表示,《焦点访谈》的前身是《东方时空》下的子栏目《焦点时刻》,“2000年前到2005年最火”。他指出,“观众感兴趣的是有所思考、能产生共鸣、反映老百姓内心深处、观点具有前瞻性的节目”。

  对于有些公众评价《焦点访谈》“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刘庆生以2009年“天津通行费”这一案例给予了有力的回应。这一案例涉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物价局等相关机构,“通行证的审核符合相关程序的标准,但这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媒体有必要介入。”2010年1月15日,天津市路网正式公布取消此收费。

  同时,通过对这一案例的解析,刘庆生介绍了电视调查报道的前期准备:首先要做前期调查,其次要“找法律法规、专家、专业人士”搜集背景资料,第三要理清逻辑关系。“在一个调查报道中,逻辑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大逻辑,还有每一部分的小逻辑。”此外,他还指出,“新闻除了揭示问题外,更要为大众接受”。要做到这点,节目要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要有观点,有逻辑。

  “有力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刘庆生用《论游击战的战略问题》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工作格言,将新闻调查形容为游击战,“所有《焦点访谈》的记者都为节目哭过。我在2003年为这个栏目哭过,现在不哭了。”“相较于调查的危险,有时压力更可怕。”他表示,能扛住压力,坚持自己是对的,是非常艰难的。

  整个演讲过程中,刘庆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学子们展现了电视新闻调查人的魅力。他深厚的新闻调查功底、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追求和对新闻的热爱感染了在场的学子们,现场迸发出一阵阵欢笑和热烈的掌声,演讲超出预计时间一个小时。直到演讲结束,学子们的热情都未消减,他们纷纷表示这是相当有意义的人生一课。(何筱媛)

  ceshi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