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海光:微博是新一代传播平台的主要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15:19  新浪传媒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谢海光从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用大量数据、图表和实例详细解读了微博及其他网络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网络舆情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当中的重大作用。

  谢海光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切入,引出这次讲座的主角:互联网。他认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内涵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核心,是基于互联网快速、迅猛发展的一种突破性成长。而这种突破性的成长对整个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正是基于互联网如此不可忽略的地位,作为现代的传媒人、执政党、政府,更需要自觉、有效地学习、运用互联网。谢海光从生态与价值的角度梳理了互联网的现状,认为互联网具有发展快、影响大、内涵全、潜力强、成长实的特点,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平台化、聚成化、社区化、生活化、互动化。

  在用时间、事件作为节点详述了中国互联网从最初接入到现在拥有4.8亿网民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后,谢海光盘点了2010年互联网的五大关键词:微博、Android、ipad、iphone、dropbox(云)。而在这几个关键词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大家谈论最多、参与最多,也是值得传媒人深入研究的一个话题--微博。

  在微博出现之初,有一部分人批评它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话语和概念,更无法形成一种理论和足够的穿透力。如果从传统互联网的单文本的模式来理解微博的话,那么微博是碎片化的,但是谢海光指出:微博从一出现就不是单文本的。微博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当微博在自我表达和互相转发中形成一种语群的时候,它就有了一种特定的价值。微博一旦成为价值,其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参与,这种参与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认同,而是一种粘合。谢海光特别提到,今天的微博已不是初现时只能发140个字的微博了,它是“进一步用实际的方式而不是用理论将微博以前所有的传播形态全部收录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一个形态倒过来覆盖,是一个形态真正的成熟,是它作为新一代传播平台的主要标志。”

  为了说明互联网包括微博在舆情和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谢海光列举了去年以来发生的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影响恶劣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强迁自焚事件”、“局长微博开房事件”等。谢海光由此归纳了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新特点:矛盾尖锐、性质严重、燃点较低、影响广泛、公众心态焦躁、信任度低。这些事件也大多通过微博和门户网站在公众中迅速传播,使得政府、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问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谢海光提出了几点处置原则:以快速、公开、亲民为原则,注意信息公开、信息透明,本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扩大。(王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