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晓红:现场意识是评价电视新闻的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17:16  新浪传媒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晓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晓红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晓红7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作为广播电视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高晓红以“电视批评”为题,结合参评电视新闻奖的新闻作品,着重评析了电视新闻节目创新需要的四种意识--现场意识、舆论引导意识、国际传播意识、媒介融合意识。

  高晓红在电视创新的四种意识中,着重提到了电视新闻记者的现场意识。高晓红认为能体现现场意识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第一,记者到达现场,第二,拍出的新闻有现场感。随着现场报道和直播技术的发展,现场直播的概念在今天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是否具备现场感也成为今天对新闻评价的标准。高晓红以最近参评电视新闻奖的作品为例,为现场观众播放了“女警击毙匪徒”和“突发大火营救”两条现场感非常强的电视新闻报道。全场观众随着新闻记者仿佛走入了新闻现场,不时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惊叹声。高晓红随后解释了进行现场报道的几点要求:

  第一,现场报道与现场直播的常态化,提升现场生产新闻的能力。为说明这一点,高晓红以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报道为例,讲述了一名贵州台的年轻记者为了能够做出现场报道,在没有直播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和技术人员合作,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把大量现场的情况通过央视传递到全国的故事,并鼓励大家向这位不怕困难积极创新的记者学习。

  第二,要努力拓展画面的表现力。高晓红用杭州冰冻灾害的报道为例,对杭州台记者在表现积雪厚度时用手掌实际测量然后估算数值这一细节大加赞赏,因为这名记者是在用清晰的、形象的画面来展示内容,拓展了画面的表现力。

  第三,把握最佳报道时机。高晓红为现场观众播放了“神五”升空这则获奖电视新闻。同样的新闻事件,中央、当地都进行了报道,而评委却将奖项颁给了东方卫视,原因就在于报道的时机抓得好,出镜记者介绍完情况以后,紧接着镜头推进,火箭升空,这得益于报道的时机抓得好。

  第四,认真选择现场。现场播报就是记者的现场选择,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记者的态度和立场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体现出来的。现场的选择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记者的倾向性。(王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