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晓红:媒体应巧用新闻解释强化新闻评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17:29  新浪传媒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晓红7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高晓红以《电视批评》为题,用生动的事例为学院奉上了一道精彩的视觉、听觉盛宴。在演讲过程中,她主要讲了电视媒体的四种创新意识,即现场意识、舆论引导意识、国际传播意识和媒介融合意识,并指出这四种创新是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她提出,当今电视媒体中,特别是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首先应该突出现场感和现场意识。而这一意识已经成为评价新闻的新标准之一。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的开场语中都频繁地出现着“现场”和“直播”。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已经意识到现场的重要性,对此高晓红对媒体人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使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常态化,要努力拓展画面的表现力,要把握报道的最佳时机,要认真选择现场,选择现场要具有典型意义。

  高晓红提出,舆论引导是新闻类电视节目对广大受众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做到抢占第一话语权,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使受众最先得到最准确的资讯;抓住议题设置权;巧用新闻解释权,目前新闻解释权已经走向大众,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的发布和解释中去,这就使得如何分析、解释、判断成为了媒体竞争的焦点,所以,正确运用新闻解释、强化新闻评论权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晓红说,“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要创新,还需要国际传播意识。越来越快的传播技术,已经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资讯,这对我们的电视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高晓红提出,我们必须要借助新媒体,比如移动电视等,实现国际传播,把电视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我们还必须学会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解读国际事物。

  最后,高晓红提出了媒介融合意识。她说,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冲击着电视媒体的发展。她以互联网视频和Tivo(一种数字录象设备,方便人们录下和筛选电视上播放过的节目)为例,指出,诸如此类媒体的出现,挑战了以往的“频道化生存”、“广告化生存”。但是,她依然认为,有了媒介融合意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可以和谐共处。(谢媛)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