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层图书市场持续萎缩 书店多靠教辅存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11: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材教辅是基层书店的“生命线”。   教材教辅是基层书店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 贺 勇 贺林平 胡洪江摄  制图:蔡华伟

  北京,人文书店风入松正苦苦寻觅着落脚之所;上海,季风书园的第四家分店即将关上大门。大洋彼岸,拥有674家书店的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鲍德斯,站在了倒闭的边缘。再加上此前第三极书局的轰然“倒塌”,仿佛都在诉说实体书店已渐行渐远。

  然而,当我们把取景框从喧嚣的都市,转向静谧的县乡,在网络书店鞭长莫及的地方,实体书店却书写着不一样的故事。

  本版推出“小镇书店调查”,记者深入云南、内蒙古、广东三地,关注基层书店的生存状况,探寻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编 者

  书店:教辅成为绝对主角

  读者:想要的书却找不到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一家民营书店——千禧书店,评测、解读、指南等各色教辅满满当当地站在书架上。

  店主聂剑平介绍,目前书店楼上楼下两层经营面积总共约100平方米,书籍主要以教辅为主。“读者主要是在校学生。”

  将售书对象锁定为学生族,同样也是云南昆明晋宁县晋城镇培优书店的经营策略。据书店老板娘介绍,教辅类图书能占到销量的一半,韩寒、郭敬明的畅销小说占到两成。

  教辅的独领风骚并不仅仅存在于民营书店,新华书店也十分依赖教辅的销售。“教辅和小说能占到售书量的70%。”云南新华书店晋城门市部销售员李艳说道。

  在门市部里,原本标注“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门类的书架上,却赫然摆放着教辅、小说。

  “书店为维持利润,进得最多的还是教辅类图书,其次是一些应时的畅销书。”作为一名读者,广东顺德的80后公务员张杰对基层实体书店的售卖品种了然于胸。

  书店的这种进书偏好让张杰有些失落。顺德城区内的五六家书店,他每次都会逛个遍,但总是失望而归:“书的品种太过集中,一些我想要的书在店里很难找到,只有上网去找。”

  品种的匮乏既源于对教辅的过分倚重,也受限于实体书店的运营规模。作为总经理,冯培炫管理的新华书店是顺德图书品种最齐全的,但囿于场地面积,只能放置8.5万种图书,而“全国一年新版和重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

  “要想面面俱到,任何一个实体书店,都不太可能做到。”冯培炫坦陈。

  而在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书店的销售品种就更加有限。在和林格尔县的新华书店,尽管书籍摆满了书架,但据了解,即便算上地图,书店的销售品种也只有3000种左右。

  基层实体书店品种的局限,在和林格尔新华书店经理兰永贵看来,并不容易解决。由于人员、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基层一般没有能力建设大型的图书商城。即便能建起规模较大的书店,由于读者群体小、购买量有限,也很难维持下去。”

  书店:成本攀升利润渐薄

  读者:网上购书初显端倪

  “图书销售的毛利一般是30%,这几年没有什么提升。但成本却不停飞涨,几乎每年都上涨10%。”为了跑赢成本,冯培炫削尖了脑袋。

  “首先是工资,书店有100多个员工。工资已经压得不能再低,加上保险,每人每年的支出还要四五万元;汽油费不断上涨,运输成本也在提升。”说起这些,冯培炫显得有些焦虑。

  “靠零售,肯定亏损。”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晋宁分公司经理范宝能对此没有丝毫疑问。他算了笔账:新华书店晋城门市部年销售收入20多万元,除去进书成本后的毛利润仅余4万多元,但员工工资就超过5万元,此外还要支付水电费、退休工资,根本入不敷出。

  在与民营书店的竞争中,新华书店更加没有价格优势。“新华书店有统一的进货渠道,折扣一般都在6折以上,而民营书店的进书折扣往往要低很多,所以书卖得比我们便宜。”范宝能直言。

  作为顺德一家民营书店闻瀛读舍的老板,梁黎丽对成本的上涨更为敏感。尽管店面不过几十平方米,但因为地处闹市,每平方米每个月的租金就要50元。

  这几年房价不断上涨,连带着租金也“连跳几级”,这让梁黎丽不堪重负:“如果要继续租赁这个地方,租金每年要上涨10%,我一年销售才20来万元,刨去成本,净利润才几万元,哪经得起这样涨!”

  “图书销量年年看涨,但利润却一年不如一年。”和林格尔县的民营书店老板张金娥抱怨,教辅的盈利点在于低成本、中定价、高折扣。但这些年让利幅度不断加大,书店的利润空间已经越压越小。

  书店单一售书的经营模式,在冯培炫看来很快就要成为历史:“实体书店的未来可能是大型综合文化消费场所的一部分,依存其他的文化消费而存在,相辅相成。”

  就在实体书店在收支平衡线上苦苦挣扎时,一部分读者却悄悄走入了网络书店。张杰,就是其中之一。

  “一是价格便宜,网上买书一般只要五至六折,而书店最便宜的也要8折以上,新华书店甚至不打折;二是图书品种全,不需要费心去找,一搜索就一目了然;三是方便,在网上下订单后,直接有人送书上门,货到付款。”张杰坦言。

  目前在顺德,对张杰这样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已成为购书的主要途径,从网上购得的图书,占到了八成以上;逛书店买几本书,只是偶尔为之的事情。

  但是,网络书店的凌厉攻势在云南晋城遭到了“阻击”。小镇的居民似乎对网络购书并不感兴趣,随机调查的几位网民都表示从未去网上买过书。担心产生纠纷,成了他们网购图书最大的顾虑:“网上购书容易有纠纷。实体书店买着放心。即使今后哪一天我真去网上买书了,也一定是在书店里看过实物,不然不会去网上买——哪怕它比书店便宜很多。”

  书店:国营民营销售迥异

  读者:阅读需求有待开发

  “整个上午只卖了一本《一年级暑假作业》,定价4元。”在和林格尔县唯一的新华书店,售货员王燕飞说。

  根据书店的销售记录:7月18日仅卖出一本《21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精选》,7月17日卖出一本《封神演义》,7月16日卖出两本《学前教育读本》,再往前翻,7月13日至7月15日竟然连续三天“吃鸭蛋”……

  兰永贵无奈地说,去年一整年书店的零售额只有三四万元。

  而在晋城,这个9万人的小镇,新华书店也遭遇着类似的冷清。“赶集的日子书店能卖出两三百块钱,平时一天只能卖几十块钱。”李艳说。

  尽管新华书店在零售上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好在新华书店承担着当地小学教材的发行工作”,在范宝能看来,基层新华书店几乎完全依赖教材“输血”生存,“用发行经费的盈余来贴补图书销售的亏损后,还能有少量盈余,勉强维持”。

  相比之下,民营书店凭借着灵活的运行机制,在零售市场上显得较为活跃。晋城的培优书店,尽管经营面积不足新华书店的一半,但平时每天能有五六百元进账,在村民赶集的时候还能卖出1000多元。

  千禧书店,去年营业额约为15万元,利润大约为5万元,店主聂剑平认为“扩大规模反而会增加成本、缩减利润,意义不大”。他更为重视的是,希望民营书店能获得和新华书店一样的社会地位,“在教材投标、农家书屋投标等方面能获得更多政府的支持。”

  即便民营书店通过市场销售获得了盈余,但扣去营运成本,利润依然有限。据和林格尔县文体局市场稽查队队长张爱兵介绍,全县总共17万人口,除了1家新华书店,还有9家民营书店。这些书店情况大体类似,店面小、人手少、规模小、经营分散、资金力量薄弱,基本上属于微利经营。

  对于图书市场的疲软,冯培炫如此解释:“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很忙,沉下心来读书的人少了。再加上近几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畅销的书推出,带不动需求。”

  从全国范围来看,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年后,这一数值仅增加了0.4册。与此同时,城乡图书零售比从2001年的74∶26进一步扩大到2009年的82∶18。“基层图书市场迟迟难以成长乃至持续萎缩”,在不少专家看来是图书产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据了解,顺德新华书店所在的顺德城区大良街道有人口20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多元。但每人每年在新华书店的购书金额仅占可支配收入的0.5%。在冯培炫看来,居民在购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