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传媒 > 第2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专题 > 正文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7月27日下午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大众麦克风的时代”。公众获得信息、表达意见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人都有机会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廖玒作为人民网总编辑、一个在工作20多年的资深媒体人,面对这种全民发声的时代带来的媒体和社会的变化,更关心的是媒体的责任。
中国的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高速发展,同时社会矛盾突出,在舆论方面,体现为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不重合或者重合很少,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一路走低,这在廖玒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其次,网络带来十分广阔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是媒体应当思考的问题。廖玒认为,网络作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渠道,应当予以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同时媒体应当积极地向网络公共空间里扩展,主动设置议题,用网友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媒体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廖玒给出六方面建议:第一,建立稳定的价值观。有锐意改革的精神,保持对公权力的警惕,同时也要相信社会转型是个过程,体制也是有弹性的。第二,把握民意脉搏。新闻人一定要具有被感动的能力,对突发事件不失语,同时也要恪守政治理论底线,准确解读社会矛盾,不与主流民意对抗。第三,争夺旗帜。媒体要成为“核心信息源”,维护社会正义。媒体应保持中立,与官场不良现象切割,推动政府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媒体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四,做媒体与互联网的桥梁。新闻人应主动追踪互联网舆情,与舆论“把关人”沟通,主动设置议题,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第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自律。借助互联网,获取新闻资源和受众反馈,听取网民意见,让媒体贴近民意,贴近真实。同时对网络去伪存真,对网络舆论扶正抑偏。第六,找准定位,凝聚共识。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适当,不在民众中留下怨怼。(董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