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传媒 > 第2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专题 > 正文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徐百柯(微博)7月28日下午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徐百柯以“明道与优术”为题,结合《冰点》周刊的几篇代表性报道给学员具体讲述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报道风格和价值取向。徐百柯将其概况为一是明道,即明确的价值观,包括记者和报纸的价值取向;二是优术,即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从二三百字的微点评到八千字的特稿都需要精雕细琢,因为“新闻不止一天的生命”。他引用香港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的话进一步解释,“对你的工作要有虔敬之心,要谦卑地对待你的工作。”
据徐百柯介绍,虽然《冰点》周刊有一些揭露性的报道,但主要还是落脚在“冰”上,即冷静理智地对待新闻和事实。《冰点》周刊的报道旨在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周刊最愿意做的是那些反映个人与时代命运、有人文关怀的新闻。
徐百柯认为《冰点》周刊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从细节入手,对新闻报道的态度是“故事故事,细节细节”,“精实态度,精致阅读”,“手工作坊式的写作”。他还认为像《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平面媒体的未来在于深度报道,而深度报道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即挖掘真相和深度挖掘社会经典意象。
随后徐百柯以《冰点》周刊的两则报道为例讲述了该刊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流程。其中一则是2011年7月27日的报道《永不抵达的列车》,讲述的是两位在“7.23温州动车相撞”事件中遇难的两位大学生的命运。这则报道刊出后激起很大的反响。它通过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两个年轻生命那一天的生活,让人读后感到“再大的悲伤也比不上具体而微的悲伤”。另一则是2010年11月24日关于“上海静安大火”的报道《上海在<圣母颂>中安静下来》,这篇报道以人性、温暖为基调,反映了公民可以用克制有效的方式表达哀思,展现了上海人的理智和优雅。最后徐百柯给出了自己对好新闻的评价标准:“击中心灵,打动头脑”。(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