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传媒 > 第2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专题 > 正文
第二届中国 传媒 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 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中国记协常务理事、湖北省记协主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作苏(微博)7月29日上午在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江作苏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华文报纸的认真研究和考察,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华文报刊的世界影响力》。他指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报纸。在港、澳、台、新、马等华人文化圈,华文报纸的作用至关重要。
“华文报纸公信力为要。”江作苏指出,在多媒体竞争环境下,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不少华文报纸,都把“责任”、“公信”作为办报的特征予以强化。他举例说,《大公报》把“香港政府指定刊登法律性质广告有效”和责任编辑名字放在报头之下,以示负责。《光华日报》把“天下为公”的题训放在报头之下,供在编辑部门口。
对于华文报纸的发展趋势,江作苏给出的判断是:一,娱乐趋向明显。他说,综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众多华文报纸,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娱乐化趋向。报纸为适应记者读图的偏好,文字减少,图片增加,美术元素扩张。各类图片、插图大增,有的报纸还赠送娱乐杂志。二,栏目设置精细。新闻、言论、副刊和格局没有变,但深耕细作,交融伴生,体贴人文、族群关怀的取向明显,甚至有对生活细节的关心等。言论较为突出,没有名记者,但有名评论员。《南洋商报》的言论版细化为:“我歌且笑”、“打开天窗”等多个子栏目,作者的身份也标明,以示专业和负责。
江作苏认为,华文报纸仍然是有吸引力的行业。从薪酬待遇来说,据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副总裁胡以晨介绍,在新加坡各行业中,新闻从业人员与银行、公司白领比较起来,大概处于中间的地位。如果能力强、表现好,则可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中间偏上的社会与收入地位。
在人才选拔方面,华文报纸的做法是:一是校园招聘;二是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分别选择优秀学生,提供定向奖学金,毕业后至少要来报纸服务三到六年。三是熟手直接转换工作。比如联合早报网的主编就是从中国福建到新加坡读书时得到了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奖学金,毕业后直接来早报工作。
最后,江作苏总结了以下几点:1、多媒体格局下,报纸作用仍然不可替代;2、中产阶级的大量增长成为报业成长土壤(新、马、港和印度均如此);3、报业成为多元的服务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娱乐、消费、沟通);4、人才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5、突出特色与培养社群成为生存内涵;6、报业经营各展其长没有定式;7、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来说,中国报业成为世界报业的希望。(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