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传媒 > 第2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专题 > 正文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情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微博)教授2011年7月30日上午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在演讲中,喻国明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媒体的发展状况为大背景,引入“增量改革”和“语法革命”两个概念,来阐释当前中国传媒发展状况,同时,针对媒体人如何应对中国媒体业遭遇的数字化浪潮、传媒语境的“碎片化”等问题,喻国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最后,对于学生们提出的关于脑神经研究和新媒体发展等问题,喻国明做了详尽解答。
传媒语境下的“增量改革”
在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发展方面,喻国明提出了“增量改革”这一概念。所谓“增量改革”,就是通过增量了的新结构整体上去适应社会和人民新的要求。喻国明形象地将“增量改革”比作中国式的智慧,认为其是一场温和的革命,结果就是媒介对社会要求适应性的加大。而如果简单地把存量进行根本性的、休克似的改变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可能要经历很长时期的阵痛、讨论和停滞。在增量改革下,原有的既得利益关系保持不变,既得利益群体不会对此做殊死反抗,而社会的发展对媒介的要求通过新增的量,比如说都市报、新媒体的发展等等,与存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媒介的结构,相对来说吻合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形势。
“语法革命”:资源的整合与关联
喻国明教授在一开始便提出中国传媒界的关键词是“困惑”,而要对这种困惑做出解答,喻教授提出了“语法革命”的概念。而所谓“语法革命”,便是中国传媒业市场要素、功能要素的重新组合,规则的改变才是传媒业发展的方向。喻国明认为传媒业应当开始新一轮的“语法革命”,就像学习一门语言,一个人的词汇量的增加并不必然促进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在常用的有限词汇量内更需要修辞手法的掌握。规则的改变首先要从注重渠道转向倚重软实力,专业媒介工作者要成为协调者、组织者和平衡者,要从社会大局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媒体人何去何从?
当数字化传媒在世界及中国蔓延开来的时候,我们手中并没有完全清晰的路线图。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探讨,然后不断地创造和修正。喻国明以微博为例,分析了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与传媒媒体之间的差异,认为新媒体是一种发展机遇,应该张开双手去拥抱。
新媒体之下的媒体人应该何去何从?喻国明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重思路是,媒体应该去做一个调查者。他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公民新闻运动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都是记者。新闻的信息是并不缺乏的,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媒体人,应该从调查上面去下功夫,去挖掘新闻的深度。这需要媒体人进行组织合作分工和信息调动策划等专业能力的提升,而这些恰恰也是今天传媒课程教育中所缺乏的。第二重思路:媒体人应该去做一个平衡者。在每个集团和个人都在为自己利益奔走的时代,媒体人必须作为一个平衡者发挥作用,他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者,而是维持意见、情绪表达的平衡者。这就需要媒体人在社会层面上有政治家的眼光,而不简单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整场演讲,喻国明不时引用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将看似艰涩的观点和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博得学员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