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录片市场调查:播映两难不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15:50  法制晚报

  而在电视界,情况也基本相似,因为没有收视率,国内电视台一般很少播出纪录片,近10年来醉心于纪录片拍摄的主持人崔永元,他出品的片子也难以进入主流渠道,或者卖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中国纪录片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小数据

  ●每年我国电视台共播出海外纪录片总量:约2万小时

  国产纪录片总量:约1000小时

  ●纪录片交易价格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和上海纪实频道:约100元/分钟

  多数省级电视台:50-80元/分钟

  地市台:20-30元/分钟

  ●纪录片成本

  小制作:1000元/分钟

  中等以上制作:3000元/分钟

  制图/刘江

  本版数据均来源于媒体公开报道

  市场·渠道

  规模太小  难以收回成本

  绝大多数纪录片不能通过影院或电视台被观众看到,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展映与观众见面。

  《秘密人》的导演毛晨雨,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农村的一些真实状况,2000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做纪录片,至今已经做了20来部,其中有8部长片,10部短片,以及一些人类学的资料片,20分钟、30分钟的都有。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片子大都没在任何地方放过,我只是把它们做成母带拷贝,放在那里保存着。”接下来,他会做纪录片的文献展,放给有兴趣的评论界的朋友看。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拿到国外的电影节上去,有时候能获得一些奖金,但这都是小概率事件。倒是现在网络发达后,为国内的纪录片提供了另一种出路,即便不能收回成本,至少也能让大众看到。

  至于影院市场,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能看到纪录片的地方,要么是百老汇电影中心这样的艺术影院,要么是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样的文化沙龙(去年共放映了100部纪录片),或者是一些大学的活动上。但这种地方数量很少,规模不大,不以赚取票房为首要目的,想从中收回投资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市场·政策

  政府发文  支持纪录片发展

  当然,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在中国做纪录片也并非永远没有希望。

  2010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表示,意见在要求大力繁荣国产纪录片创作生产的同时,也明确表示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国纪录片播出市场的管理。

  广电部门将对引进海外纪录片实行总量控制,各级电视播出机构每天播出的国产纪录片与引进纪录片比例不得低于7:3,同时将在黄金时段对国产纪录片播出进行管理。

  市场·前景

  播映有望  影院、频道空间渐多

  同时,从今年1月1日起,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视播出机构,中央电视台开设了专门的纪录片频道,以CCTV9为频道序号,以“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为定位,计划从晚8时至12时播出6大时段:人文地理、时代写真、海外引进纪录片、经典国产纪录片、历史传奇、发现之旅,保证每天4个小时的纪录片播出量。

  该频道总监刘文表示:“央视纪录片频道希望在广告运营、版权经营、对外合作投资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在3年后能够实现自负盈亏。”

  另一方面,中国影院市场的飞速发展、银幕的增多,也在逐渐为纪录片腾出空间。

  去年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在国内上映时,尽管首映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的院线一共只排了80场,但贾樟柯仍然感到欣慰。

  “不要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他说,“中国电影市场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过去是抢银子——只播商业大片,现在不管是动画片,还是纪录片都能进院线,都有自己的一块阵地了。”

  市场·产量

  国产纪录片  全球排不上号

  在中国,纪录片电影想进院线,难于上青天。

  据统计,2010年中国共生产故事片526部,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全球第三;但纪录片却只有16部——指那些拿到过“准生证”的,这个数量在全球排不上号,其中也只有13部走向了市场。

  2011年以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影片超过百部、总票房超过70亿,创下历史之最。但这70多亿票房中,由纪录片创造的不足100万。

  而相比之下,由《喜羊羊与灰太狼3》、《功夫熊猫2》、《兔侠传奇》等动画片创造出来的票房已接近8亿,差距大得令人咋舌。

  今年以来,惟一曾引起过大众关注的纪录片只有一部《在一起》,这是顾长卫作品《最爱》(郭富城、章子怡主演)的套拍纪录片,讲述的是《最爱》剧组和几名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生活的事情。

  今年5月,《最爱》在国内公映,《在一起》也随同上映,但范围极小,只在少数几家影院放映,全国票房少得都没有统计,估计最多也就几十万。

  市场·票房

  难进入影院  上映无人问津

  其实近10来年,中国本土纪录片,一直很少在影院出现,即便出现也无人问津。

  记者发现,曾引起较大关注的一般都是引进片,如《帝企鹅日记》、《就是这样》、《海豚湾》等。纪录一代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生前最后岁月的《就是这样》,2009年曾在国内创造了3000万的首周票房,轰动一时,不过其后劲不足,最后收官也就5000来万,无法与故事片相比。

  国产纪录片方面,贾樟柯一直奋战在一线。近几年,他的《东》(《三峡好人》的套拍纪录片)、《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在国内公映,其中仅有《二十四城记》票房突破了百万。

  以贾樟柯的名声,成绩尚且如此,其他导演就更难了,只能默默无闻、自生自灭。

  2010年,我国有13部纪录片在主流院线上映,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成绩最好的《复兴之路》收获票房200万,《海上传奇》和《外滩佚事》仅有50-60万,已算成绩突出。  

  根据《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公布的前150名内地票房数据显示,除以上影片外,没有纪录片入围,最后一名票房在50万左右,即多数未过50万。

  市场·播出

  收视率低  电视台购买少

  去年,由主持人崔永元策划、出品的32集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曾轰动一时。从2002年起,崔永元策划“口述历史”纪录片项目,8年间其团队共采访了近4000人,总耗资1.3亿元。但即便是这样的制作,仍然难以在市场上寻到出路。

  该片总导演曾海若表示,由于国产纪录片没有收视率,各大电视台均拒绝播出,因此只能在各地组织看片。从去年4月起,节目组曾一度停发工资,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做“志愿者”。

  崔永元对此也无可奈何,他笑言,做纪录片没有人愿意主动投资,所有资金都是自己一点点筹到的;然而卖片的价格却被压得很低,还不如大老板请他主持一场婚礼的开价。

  面对这种现状,崔永元选择了干脆硬气到底:“拍纪录片让我有了点骨气,宁肯贱卖我,也不贱卖自己的片子。”

  以崔永元的名气和人脉,结果尚且如此,其他不知名的纪录片导演就更不用说了。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说,除非是政府主导的项目,绝大部分纪录片在拍摄之前都没有拿到国家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证,拍完之后除非有电视台购买,否则就根本没有通过公共渠道让大众接受并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记者  喻德术)

  近三年公映的纪录片及其票房

  2008年

  《加油中国》 无统计

  《情归周恩来》 无统计

  2009年

  《就是这样》 4800万

  《深海探奇》 2100万

  《西藏今昔》、《边界之城2》、《小人国》等19部,票房均未超过50万

  2010年

  《外滩佚事》 50万 

  《复兴之路》 200万

  《海上传奇》 60万 

  《第一代》、《永恒之火》、等10部,票房未过50万

  2011年

  《天赐》 无统计

  《遥远星球的孩子》 无统计

  《在一起》 无统计

  数据整理 王岗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