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政协委员、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韩书力老师约好晚上七点半见面,提前五分钟,他已经走出门口来接我们。头戴棒球帽的韩老师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谈起话来谦和、儒雅。在他的书桌上、床上摆放着繁多却不显凌乱的报纸、照片以及各种会议文件,其中还有一本摊开了的《温故》,韩老师笑着说,“每天都很忙,但我得不断给自己充电。”
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突破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自治区先后培养出了四代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创新画家,他们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西藏四代画家的成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西藏人文社会的变化。”韩老师说。
以安多强巴老师为代表的第一代西藏画家,从小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作品也是反映宗教内容的。他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参观中央美术学院后,深受启发,此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干训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当代美术的一些技法和理论,最终成为一代大师和藏画的改革家。而以后的二代、三代、四代的画家接受了现代美学教育,他们的思想也随着西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尤其是以边巴、次仁朗杰夫妇为代表的第四代画家,他们的思想、艺术灵感、形式手法更加多样,有些已经涉及到行为艺术了,画作几乎介于装帧与绘画之间了。韩老师说,“现在,西藏当代美术作品已经由‘神本主义’转向了‘人本主义’,作品更多地表达的是思想自由和人本身的解放。”这种发展变化无论从社会学,还是美学上,意义都是积极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拿出好作品给人看
近三十年来,西藏的当代绘画频频走向海外,先后在世界五大洲成功地举办过数十次联展和个展,这些有着鲜明特色的绘画作品,吸引了众多观者与收藏者。从1985年韩老师第一次跟随中国美协代表团访问巴黎,参加春季沙龙以来,他已经去巴黎参加过七次艺术交流活动了。他感觉“多数人还是眼见为实,能够通过作品,正确认识、评价我们国家美术工作取得的成果”。
2009年,韩老师和巴玛扎西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应一些华侨艺术家朋友的要求与催促,他们带着从国内寄过来的由《中国西藏》杂志社出版的美术作品集,去周围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去与人接洽。凡是看到画册者,对这本画册无论从艺术性,还是装帧、设计、印刷上,都会大加赞誉,认为画作是一流的。
他认为,过去我们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宣传的正面声音太弱了。在他们头脑里充斥着这样的印象,“西藏绘画要么是传统的,要么就是遭文革破坏时的景象” ,但见到画册后,他们能明显感觉到每个人独特的艺术个性,亦能感觉到整个西藏当代美术的特质——既有雪域文化的样式,也有对时代的回应与思考,更富有视觉新意。画册里收集的第二、三、四代画家的作品、画家的艺术简历、照片,都足以说明西藏当代绘画现状。“拿出好作品给他们看,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将西藏当代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西藏美协有三次重要的展览,一个是本月下旬在印度举行的‘西藏当代画展’,一个是四月份在北京大美西藏画廊举办的‘见即愿满——西藏(勉唐派)唐卡精品展’,还有一个是七月份在北京的 ‘纪念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韩老师向我们介绍说。
而参加“西藏当代画展”的五位画家中,只有韩书力老师一位是汉族;唐卡展上四位画师也全部是藏族;邀请展目前初选的十三位画家,其中只有两位是汉族。韩老师说,这个展览将以藏族同胞为主的西藏当代画家的好作品,展示给更多人看,由观者自己去感知西藏、了解西藏、向往西藏,爱上今日西藏。
因为这些画家在这片土地上,创作出了风格多样的,充满了对西藏传统文化、大山大水、人民生活的无限崇敬与热爱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西藏当代文化得到保护的一个极好佐证。“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为进一步保护、发展藏文化做贡献,将西藏当代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韩书力这样说,是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