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免费报大战引发思考:应尽早推动电子化免费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14:45  新民周刊

  免费报大战引发思考

  免费报疯狂砍树,不如尽早推动电子化免费阅读,才是睿智选择。

  江    迅(香港)

  我每天都会从iPad下载近20份内地报纸。读报,是一种生活。我却不爱看香港的免费报纸,充斥着“碎片化”、“快餐化”的免费报纸,只言词组,碎片难免,是速读文化产品,不看也罢。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已是“快餐文化”时代,免费报纸全面渗透香港人的生活,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

  不过,最近一则消息却颠覆了我这一判断:GroupM广告集团的最新调查发现,香港人对收费报纸仍有较高评价,60%受访者认为,免费报纸不能取代收费报纸,有2/3的免费报纸读者,会同时阅读收费报纸,收费报纸的读者人数暂时没有受到冲击。但愿如此。

  2002年香港出现第一份免费报纸(指的是新闻为主的日报),至今已有6份:《都市日报》,英文《The Standard》、《头条日报》、《am730》、《睛报》,以及刚问世不久的苹果日报主办的《爽报》。弹丸之地,短短两个月内,竟增加了2份,掀起一场免费报纸大战。《头条日报》发行量多达80万份,创刊不久的《睛报》也已达50万份。香港免费报发行总量达310万份,若加上收费日报约100万份,香港710万人,平均1.7名港人阅读1份报纸,平均2.3个香港人阅读1份免费报纸,香港成了全球人均报纸密度最高的都市。

  由于网络普及,年轻人已习惯信息免费的概念,要他们掏钱买报纸,近乎天方夜谭。节奏快速而紧张的日子下,港人对信息的深度要求不高,免费报正合心意。不可否认,这些免费报新闻性极强,字数高度浓缩,二三百字专栏成为重要品牌。不过,每一份免费报内页的广告竟占总版面3/4。其实,它本质上还是街头散发的广告纸。这些免费报,都实施不成文规定,广告不能连续三个版,广告与新闻须穿插编排,以新闻引领广告,否则读者看到那么多广告便没耐心而弃之。不过,以为只读免费报就能知晓港事国事天下事,这完全是误导。

  免费报纸蜂拥而起,数量确实惊人,随即惹起香港环保组织炮轰。

  以五份中文免费报纸计算,每份报纸每日平均页数由40至93页不等,其中以《头条日报》的93页为最多,同时亦最重,平均每份重221.2克。其次为《am730》,每天平均有61页,重140.4克。最少页数为《晴报》,平均约40页,重量最轻,为99.6克。

  香港“环保触觉”最近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份中文免费报章每份平均重量是133克,即合共每日平均用纸量接近440吨,而免费报章一周出版5天,用纸量便高达2200吨。以1吨纸需17棵树计算,一星期便需砍伐37000棵树,等同面积达62公顷,是三个半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面积的树林。

  令人惊异的数字,不能不令人反思:免费报纸在给予读者享受免费信息的同时,如何能担负起社会的环保责任?

  有人说,让政府拨款给社会企业,在环保园建一座废纸再造厂。不过,回收业界说,再造纸厂需要有20万吨废纸量才具成本效益,香港营商和土地成本高,以目前的废纸量尚难以支撑再造纸厂的日常营运。

  目前,香港地铁站内派送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是唯一一份实施回收循环再派送的环保管理的报章,即先前的读者看完这份报纸,可将报纸重新投入地铁站内的专设回收箱,再让有需要的后来读者拿取。这样就让一份报纸接触更多读者,提高阅读率,不用浪费更多纸张。《都市日报》由香港地铁公司参与主办,《都市日报》就独享可在地铁站内派送,其他免费报纸皆是其竞争对手,当然不可能也在地铁站内派发。有人提议,其他免费报纸可在巴士站设回收箱,由于香港人行道空间一般不大,巴士站又大多是露天的,一遇刮风下雨,回收箱里的报纸全烂了。

  靠广告生存的免费报纸,印量越大,成本越高,印量减少,广告锐减。这就是死穴,问题的症结。生存之道全依赖市道经济,经济一旦衰退,广告量大跌,免费送报便等于陈光标送金钱行善。其实,派发免费报纸,也只是阶段性的。当下,透过iPhone读报,透过iPad读报,已是年轻人的习惯。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乃至正研发的电子纸,免费报纸无纸化必是趋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更多关于 香港 免费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