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浅析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19:02  今传媒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的优势进行分析,公交移动电视这一“随时移动,随时收看”的媒介,在媒体优势、效果优势等方面对传播奥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其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和解决的对策,为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公交移动电视报道提供借鉴,促进奥运文化更好的传播。

  一、引 言

  公交移动电视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电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人们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汽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如固定电视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是一个重大的变革,使电视在竞争方面拓展了空间,有人把移动电视叫做第五媒体或边缘媒体的意义也在于此。

  作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大型赛事活动之一的奥运会规模在不断扩大,公交移动电视主要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弥补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通过固定电视收看奥运转播的人们的遗憾。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临近,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程度依旧不减,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也将迎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二、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的优势

  出行途中收看电视、获取信息将成为人们的习惯和需求,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将是促进包括移动电视在内的户外电视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奥运会期间,应该广泛借助各种形式的媒介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公交移动电视这一“随时移动,随时收看”的媒介,在媒体优势、效果优势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受众庞大,覆盖面广

  由于高油价及停车费用上升导致私车使用成本提高,会使一些人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并且,随着大城市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数量将不断增加,公交车或轨道交通是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2011年一季度,北京地铁出行人次达到4.1亿次,2010年同期为3.5亿人次,同比增加17%。与此同时,移动电视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截止到2007年2月,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陆续开始了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到2011年,中国车载视听系统终端的累计数量将会达到54.6万台。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表明,上海公交每天平均接载乘客700多万人次,每天有310万人次收看移动电视,已形成家居之外不可小视的庞大收视群落。

  奥运会期间,人们最关注的社会话题莫过于“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的表现”以及“奖牌榜”等,公交移动电视为受众提供了解这一信息的良好渠道。移动电视播报的关于奥运会最新赛况的新闻报道、奥运精彩瞬间集锦、奥运会相关知识等,短短几分钟、几站路受众即能获得新知。公交移动电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一个电视节目在单位时间内频繁播出,因为它的观众是流动的,所以可以扩大信息覆盖面。同时,受众在乘车时由于无聊自然会对体育、娱乐等信息产生一种需求心理,这种需求心理让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能够有效地吸引乘客的注意,当节目正好符合受众的预期心理需求时,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提供的商机及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化进程的加快,车载视听系统终端的累计数量超过21.17万台。毋庸置疑,公交移动电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奥运会的受众进一步扩大。

  (二)强制传播,信息到达率高

  与传统电视媒体不同的是,受众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所播出的内容没有选择性,不能拿着“遥控器”调换频道,奥运会赛事、奥运知识等奥林匹克文化通过这种强制传播方式使受众主动或被动地接受。随着公交乘车环境的改善以及人性化服务的提高,公交车上一般会配备两个移动电视,地铁每隔大概20米就有一个移动电视,在公交或地铁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移动电视几乎垄断了整个媒介空间,对乘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虽然乘客会通过随身携带的报纸、杂志或手机来获取信息,但是与大屏幕、视听效果兼具的移动电视相比,便失去了竞争性。这种垄断性传播带来的结果是较高的信息到达率,传播信息流失较少。

  公交移动电视反复的播出奥运新闻,对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使是无意观看奥运会报道的乘客,也会不经意的通过移动电视一瞥或是偶然听到的新闻报道获取关于奥运会的信息。在这种近乎枪弹式的传播方式下,“奥运会”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主题词和议论的对象。移动电视播出的奥运节目内容短小、及时,滚动播出,正好契合了乘客的流动性,一方面既能满足正在观看节目的乘客,又能让新上车的乘客了解到同样的信息。

  例如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全天53个栏目格式化播出,新闻资讯类节目每小时刷新。针对平台移动收视群体心理特点优化节目制作,采用“全天12次整点新闻直播(首播)、17次半点快报(首播)”的滚动播出形式。公交车使用率高、乘坐人数众多且乘坐时间较长,可以保证较高的受众接触率和乘客完整地看完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

  (三)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延伸与补充,这种补充包括两方面,一是空间的互补,二是时间的互补。在空间互补方面,公交移动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移动收视,能够在时速120公里左右的运动状态下接收并播放出较为稳定、清晰的电视画面,让人们在传统电视无法普及的区域仍能接受媒体传播奥运会的信息,使之与传统电视在空间上实现了互补。对于上班族和学生而言,只通过传统电视观看奥运会报道是不现实的,而公交移动电视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诉求,在乘车期间依旧能够满足了解奥运会信息的需求。

  在时间互补方面,人们平时多在休息空余时间或者黄金时间收看传统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上下班途中仍能收看电视,填补人们收视空白,使之与传统电视在时间上实现互补。虽然传统媒体奥运会报道仍旧是主力军,但是公交移动电视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憾,使得奥运会报道呈现立体化,使奥运信息无处不在。

  三、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我国的公交移动电视尚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应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更好的传播奥林匹克文化。

  (一)技术设备欠缺稳定性

  公交移动电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设备问题及技术缺陷,尤其是在画面的稳定性以及接收的可靠性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在很多地方,公交移动电视仍然不能很好地接收信号,造成播出延迟、中断、信号干扰等,对受众的信息接收有较大的影响。比如建筑物遮挡问题,当接收天线处于高楼、立交桥、隧道等遮挡的阴影区内时,信号可能出现衰落,从而引起信号中断;又如多径接收问题,是指由于地形地貌的反射,如山、房屋、树木、车辆等,使到达接收的信号不止一个,多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频谱衰落,从而使接收失败。对于地铁电视来说,无线信号地下覆盖和高速接收问题就更为复杂了。

  由于信号不稳定,给奥运会赛事直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能满足受众获取最新的信息报道。乘客接收到的信息具有滞后性,部分信息受众已经从传统媒体了解到,时效性降低,导致乘客对于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视若无睹,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二)信息量小,受环境限制

  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类型大多为新闻报道、广告资讯、娱乐节目等,涵盖的体育新闻量相对比较少,一般在新闻报道中作为短讯进行播报。目前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播出的节目包括新闻、休闲、资讯三大类,栏目已达40多个,如《新闻夜线》、《上海早晨》、《娱乐放送》、《国际时尚前沿》、《荧屏导视》、《动感上海》等,但体育类节目较少,体育新闻多以“快讯”的形式播出。虽然奥运会期间关于奥运赛事的报道较其他时间相比信息量变多,但大多是转播传统电视的节目,自制节目很少。

  而且大量充斥的广告容易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有关于奥运会的报道出现,受众依旧充耳不闻。同时,在公共交通工具这样的公共空间中,环境混乱。电视屏幕常常会被站在那里的乘客遮住,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一些乘客站在电视前面,使得后面或坐在远处的乘客看不到电视画面,也无法听清电视的声音,使得乘客在获得新闻信息时受到限制,影响了传播效果。

  (三)利益纷争,转播若有若无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人们除了可以选择公交车外出,地铁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加国家达205个,运动员逾万名,观众人数总计约700900万人次,是历届奥运会中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届。据统计,第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地铁共运送乘客6813万人次。北京大多数人将地铁出行作为首选,公交移动电视受众也随之扩大,这为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奥运会前夕,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承诺地铁的乘客就可以通过公交移动电视及时收看奥运会的最新报道。但是,直到奥运会闭幕,北京地铁的大多数乘客也难觅奥运直播的踪迹,地铁电视同步直播奥运赛事的承诺难以兑现。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与北广传媒集团存在地铁传媒平台控制权之争。

  由于利益上的纷争,造成了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1、2号线的‘电视’里,依然靠录播方式,播放早已过时的奥运宣传片。”甚至直到奥运会结束,才播放了尽人皆知的奥运会开幕式画面。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却因为利益纷争既没有满足受众的需求,又错失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机遇,不免有些遗憾。

  四、公交移动电视奥运会报道改进对策

  奥运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公交车载电视成为分享奥运利润蛋糕的大用户之一。同时奥运也给公交车载电视带来了挑战,挑战着公交车载电视能否支撑起“第五媒体”的角色,同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分享更大的奥运蛋糕。公交移动电视在奥运会报道中应不断进行完善,突出媒介特色,获取更多的受众,达到更好的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效果。

  (一)设备跟进,增加字幕

  要提高公交移动电视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效果,首先需要改善的是公交移动电视的设备,保证接收信号稳定、画面清晰,这是传播的一个客观条件,只有设备跟进了,才能够保证传播的畅通,发挥公交移动电视作为媒介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和动画给受众带来最直接形象的信息传递,但是这种良好的信息传递,是以安静的环境为前提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内、车外环境嘈杂,受到各种声音干扰,乘客无法听清楚节目内容。根据申农-韦弗的线性(信息论)模式,噪音源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会影响传播效果。

  因此,公交移动电视必须强调字幕的作用。当乘客正在观看奥运会的比赛时,不确定的各种噪声会干扰收看的效果,尤其当遇到关键的比分以及判决时,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字母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作为节目的一种补充说明,受众可通过字幕获取信息。字幕可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弥补声音消失所造成的信息缺失,让观众准确的获得节目中的信息,这样的奥运节目更加容易让受众接受。

  (二)增加奥运会报道信息量,节目短而精

  “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这同样适用于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奥运会期间,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当时的特定环境及自身的受众特点。

  奥运会期间,短而精的奥运直播新闻类节目是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在当时的环境下,受众最希望在公交移动电视观看的是奥运会相关信息,因此应增加奥运会报道的信息量。

  第二,尽管传统电视能够实现奥运会赛事直播,但受众却不一定拥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即时收看,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上学上班的时间安排。

  第三,由于受众收视时间的缩短,必然决定节目宜短不宜长。节目短小的好处在于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完整性,可以让绝大多数受众在乘车的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而不是碎片式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受众的收视期待和媒介使用习惯。第四,由于受众丧失了对节目的主动选择权,所以公交移动电视的内容定位必须要兼顾大多数人的收视喜好。2008年8月进行的上海“市民信箱”网站关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节目内容满意度》万人实名制调研显示:95.5%的市民对移动电视播出的新闻类栏目最感兴趣。

  所以,选择新闻类节目作为公交移动电视的主打节目是切实可行的。公交移动电视“边走边看”,让受众实现了“赶路”和“直播节目即时收看”,能够最大化地获取受众注意力。

  (三)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奥运会期间的公交移动电视同步直播不仅将直接使市场扩大,还将对移动电视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同步直播带来的不仅仅是奥运即时信息,更多的是奥运给公交移动电视这一新兴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公交车载电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传媒市场,同时奥运会给公交移动电视带来的不仅是庞大的受众群体,更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面对奥运会这块大蛋糕,移动传媒公司、公交运营商、广告商等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由此,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也随踵而至。如果不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就会出现像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北京地铁运营商和北广传媒的利益纷争导致乘客无法观看奥运赛事直播这样的情况。

  五、结 论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专家预测,到2012年,中国车载视听系统终端的累计数量将会达到42.47万台。伦敦奥运会期间,公交移动电视应发挥自身优势,以受众需求和市场导向为标准,不断提升改进自己,用多彩的奥运相关节目和多样的形式尽全力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第一时间传达奥运信息,让大众随时随地看奥运。

  参考文献:

  [1] 陈家远,范剑文。电视媒体的新形态—移动电视—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公司为例[J]。声屏世界,2004(10)。

  [2] 余赪。搭上奥运“顺风车”华视传媒Q2净利大增30倍[N]。通信信息报,2008-07-30.

  [3] 赵莹莹。年内地铁缩间隔提运力[N]。北京晚报,2011-04-17.

  [4] 2009~2012年中国车载移动电视市场调研与投资咨询分析报告[R]。中研普华资讯管理公司,2009.

  [5] 武文颖,王新月,杨彬。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浅析[J]。新闻传播,2007(9)。

  [6] 刘天琪。公交车载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改进方向[J]。青年记者,2009(30).[7] 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OL]。百度百科,http://baike. baidu.com/view/1674686.htm.[8] 梁思思。上海公交车车载电视信息传播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9] 吴穹。三题拷问地铁移动电视[N]。计算机世界,2007-06-04.

  [10] 李春艳,陈金川,郭继孚,宋俪婧。北京奥运城市交通仿真平台及应用[J]。城市交通,2008(5)。

  [11] 蒋玉琨。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客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6)。

  [12] 李敬。利益纷争,转播若有若无[N]。计算机世界,2008-09-01.

  [13]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4] 万喃喃。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J]。新闻爱好者,2007(2)。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奥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