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点评翻拍作品:老版是艺术 新版是商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18:04  北京晨报 微博
专家点评翻拍作品:老版是艺术 新版是商品 专家点评翻拍作品:老版是艺术 新版是商品

  国内荧屏,翻拍作品十之八九难逃被骂魔咒,关注度越高,争议声越大,四大名著的翻拍理所当然地处于风口浪尖上。从2010年3月新版《红楼梦》登上荧屏,掀开四大名著翻拍序幕,到今年年初新版《西游记》的播出,短短两年时间,四大名著完成了新一轮的翻拍。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虚假繁荣后,新版四大名著到底给荧屏留下了什么?在媒体口诛笔伐的滔天声浪下,在观众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否定中,有没有值得肯定之处?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翻拍剧鲜受好评,是观众的怀旧情结让他们抱有成见去看待新版,还是二十年的时间让影视作品的铜臭味越来越浓,距离艺术品渐行渐远?

  ■专家点评

  老版是艺术 新版是商品

  新版四大名著陆续播出后,针对种种负面评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尹鸿教授就认为,很正常。谈及背后的原因,尹鸿教授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第一,今天的观众越来越差异化和多样化。老版播出的年代,观众的口味还相对单一,在审美价值上比较一致,而在今天,任何一部作品都很难得到众口一词的好评,有争议是很正常的现象,是文化多元化和审美差异化的正常反映。

  第二,一部作品如何能最大地迎合不同的观众群体,那个交集的区域很难找准,满足了青年人,老年人不喜欢,迎合了农村人,城市人又不爱看,高层次文化的人和普通观众的兴趣点也不一样,这个社会公约数越来越难找,因此在创作上会有一些偏颇。比如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认同?新版《西游记》中的造型,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怪怪的?

  第三,四大名著都有一定的审美积淀,不仅是艺术规律的积淀,还有观众情感、情绪的积淀。如果创作者要违背它,要冒很大的风险。老版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生产老百姓喜欢的、尽量好的艺术品;新版是想做成有一定艺术品质的商品,可能在改编上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前期论证,商业上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判断、论证和执行。因此,争议是很正常的,既有创作者自身的原因,也有观众变化的原因。

  晨报记者 冯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