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禹聊新闻人两会报道:带着最基层声音去沟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10:02  新浪传媒
央视评论员杨禹 央视评论员杨禹

央视新闻中心策划部评论员组制片人唐怡(左)与杨禹做客新浪 央视新闻中心策划部评论员组制片人唐怡(左)与杨禹做客新浪

  又是一年两会召开,央视是如何报道两会的?诸多的两会特别节目是如何出炉的?3月6号下午1:30,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部评论员组制片人唐怡、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微博)做客新浪《对话传媒人》栏目,和网友聊聊新闻人的“两会报道”。以下为访谈实录

央视评论员杨禹聊新闻人的两会报道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传媒《对话传媒人》栏目,我是主持人王莹。今天在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一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老师,欢迎您!

  杨禹:各位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跟你们一样,都是新浪的网友。

  主持人王莹:另外一位是央视新闻中心策划部评论员组制片人唐怡,欢迎你!

  唐怡:各位新浪网的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莹:两位是从两会现场赶到演播室的吧?

  杨禹:是的。两个小时之前还在人民大会堂。

  主持人王莹:杨老师,我关注到你的一个节目--《杨禹热评》。

  杨禹:今年可能是第三年到两会现场做评论了,可能慢慢三年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和网友关注到了,而且现在好像人人都可以成为评论员,人人都可以在微博上、网上发言,所以当他们自己成为评论员之后更关注在电视上的评论员评论的怎么样。

  主持人王莹:想问一下唐老师,当时是怎么样的初衷来做《杨禹热评》的?

  唐怡:从2009年组建两会的队伍,到2010年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成立半年了,两会的会场因为有很多热点的议题,也有很多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怎么能够勾连两会会内和会外的东西,而且认为这是一个评论员发挥自己特长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我们尝试着2010年两会的时候推出了第一年的《杨禹两会评论》,现在已经第三年了。今年细心的观众就已经发现了,今年的两会,杨禹有了一个新的工具,就是扛了一个小画板上两会,而且我们推出了一个叫做“一天一图说两会”,每天重点的内容都会在这个图上有所体现,通过这个图式帮助大家更加理解评论员的评论和核心想表达的意思。

  主持人王莹:这也就是我们每一年觉得自己做评论的时候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了。

  杨禹:是,其实在央视这个平台上做两会的评论,一般我自己经历过这么几种形式,一种是一些重大的时政的场合,有的时候会在央视还是演播室里面做评论的嘉宾。再一种是在现场,现场又分为,比如说有的时候在一场发布会之后,可能现场做一个直播的评论,还有就是《杨禹热评》这种形式,在现场根据现场观察到的情况,作出录播的评论。当然,对于新闻评论来说,依据它的核心价值还是你的新闻判断、你的观点,但是毕竟当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更新鲜的手段,能够更抓住观众的视线,帮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一个新闻评论员所要讲的相对比较深刻的东西。所以其实每年我们在形式上都在做一些探索,今年这样的探索就是,希望把一些关键词或者评论里边的一些逻辑关系用图式展现出来。

  主持人王莹:所以就有了杨禹老师背着小画板在两会跑的景象。

  杨禹:对。

  主持人王莹:另外一个节目,像《泉灵三问》,当初是什么样的想法在策划呢?

  唐怡:可以讲一个花絮,从2008年两会开始中央电视台在人民大会堂在二楼回廊搭了一个现场的直播室,我和泉灵就驻守在大会堂,现在已经五年了,我们发现连续五年驻守在这个系统的只有三个女人,除了我和泉灵还有一个转播部的女主任,这五年的过程当中,我们最初搭建这个开放式演播室平台就是说,在散会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把代表或者委员请到中央电视台在前方的演播室,08年是第一次搭建这样的演播室。

  但在今年有一个最大的突破就是,我们推出了《泉灵三问》,什么叫《泉灵三问》呢?这也是今年在《新闻联播》播出的一个拳头产品,在3月3日的时候已经播出了第一期,新浪网友也已经能够看到整个视频了。第一期节目,是从中央电视台去年走基层节目当中的儿童医院蹲点日记的马子硕开始的,从马子硕他的看病难引发到了这样特殊的病种,由个案到群体怎么样,不能永远所有的人得了大病都来靠社会的救助,我们去寻求一种体制的东西,这是泉灵在这次两会上对卫生部长陈竺的第一问,今年好消息,泉灵也在她的微博中有20多种大病会进入新农合的医保当中,惠及一千万个家庭,一千万病人就涉及到一千万个家庭,现在一个人生病会涉及到好多的家庭。

  我们陆续推出的节目目前已经有三期了,这就是今年的《泉灵三问》每一个都从个案推动到政策的出台。

  杨禹:是的,像《泉灵三问》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上《新闻联播》,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包括列席的国务院部长们,他们直接回答百姓关切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个案,但是带有极大的普遍性,全国可能上千万、上亿的人都直接相关的问题,由共和国的部长们来做直接的回答,所以这样的平台。这三问虽然每天只问三次,但是问的如果到点上的话,会有上亿的观众会觉得跟自己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

  主持人王莹:我们整个节目会有一个立足点吗?我们特别侧重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她的这三问和您的热评之间有没有什么呼应?

  杨禹:泉灵的三问首先应该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唐怡:泉灵有一句口号,泉灵每天都在说是“带着记者走基层的发现来提问”,就是说所有的问题提问都是从走基层的个案开始的。

  杨禹:这些走基层的个案,在之前的报道和网络平均上也广泛传播,提起在儿童医院看病的马子硕,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就可以非常清楚他遇到的困境,部长们的回答就很有说服力。我的评论是从另一个层面,也是针对这些民生的问题,既然是新闻评论,更希望从个案,从一些普遍现象的背后,去寻找我们改善民生、经济转型、社会沟通各个方面现在一些大家规律性的思考,包括有一些大家共同在脑子里琢磨的问题,也许我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来自央视评论员的角度。

  唐怡揭秘:央视挑选评论员 自己是第一关

  主持人王莹:杨老师,刚才也说了自己评论会有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形式,演播室的评论、现场的评论,分若干种,您觉得您坐在演播室里评论和现场的评论之间有什么差别吗,对于个人评论的感觉?

  杨禹:当然会有差别,到了现场以后,因为我自己也是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做新闻的工作,新闻人到了现场,首先会很兴奋,这个兴奋会让你能够在现场捕捉到一些坐在演播室里看不到的东西,虽然只是一些细节或者表面现象,但是会有助于新闻评论表达出去的时候能够跟现场的细节、现场的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评论发自现场,评论员不仅带着自己头脑当中的逻辑,同时也带着一双眼睛,带着一个触角,这个触角所感受到的东西,能够通过评论迅速的传达给电视观众。

  主持人王莹:唐老师,这也是我特别想问您的,杨老师这样做的评论感觉更像独立成片的小节目了,他以前不是做主持人的,您当时选择杨禹老师做《杨禹热评》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您考虑过吗?

  唐怡: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杨禹热评》要出台的时候早就已经解决了,对于我们整个团队操作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选拔评论员的时候要谈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所有的评论员他们大多数都是文字的精英,但是进入镜头怎么表达,三年前杨禹老师是不太熟悉或者很不熟悉的,得让他们习惯对着摄像机说话,这中间有一些技巧存在、有一些要点存在,同时也有一些训练的方法存在。

  杨禹:很多网友也关心一些问题,包括在我的新浪微博上也有网友提问,说你怎么当上央视评论员的?当然央视选择自己的评论员也有自己严谨的机制,站在这个机制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上的就是这位--唐怡,在第一线去选择判断评论员,都是由她来承担这个职责。

  唐怡:我是站在前沿去选择。

  主持人王莹:说明您选择很准确吗?

  杨禹:她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唐怡:愿意报名参加央视评论员选拔的各位网友,选拔其实很严格,在我背后还有一长串的试镜,包括各种各样的考量你是否适合央视这个平台,层层过关,确实是这样的,而我是他们要面对的最前沿的第一关而已,要当评论员首先先打动一下我。

  杨禹:其实她和她领导的这个团队所做的事情是两方面,一方面在不断的选择、发掘评论员;另一方面,进了门槛以后还在不断的打造这个评论员,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屏幕上大家熟悉的将近三十位央视的评论员,都不是央视的人,大家各自的本职工作大概就两类,一类是没怎么干过电视的像我以前在平面媒体工作的媒体人,还有各个领域的学者,大家虽然在各自领域都有长处都有积累,但是在电视的镜头面前都是新兵,经常有很多人脑子里有很多东西,下笔写能够下笔万言千言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有限的很短的时间内在电视镜头面前能够结合重大的新闻,又没有稿子,完全是直播,还能够表达流畅,又要简明扼要,这个功夫我们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现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像唐怡和她的同事们,都是站在评论员的身后,来帮助我们把评论员的新闻判断,头脑中的东西用最有效率的、也最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方式,能够最终送到电视观众面前。

  央视评论一定不是拱火 而是给大家提供理性的思考思路

  主持人王莹:杨禹老师,您知道我身边的朋友是怎么评价您的吗?他们说为什么杨老师什么事都能说上几句,都评得那么准确到位,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功力,我相信像唐老师他们在背后就算写也不能够那么及时的把一些话准确的说到位了,这是不是我们节目的要求?

  唐怡:纠正一点,我们不会为评论员写东西,如果写稿子提供给评论员的,那不能成为评论员。比如在评论员选择上,我们会研讨这个评论的要点、这个评论的方向、评论的着力点在哪里,或者我们重点要论述的地方在哪里,但是最后怎么样组成这个语言由评论员完成,而且全都是直播完成的,这也是央视评论员我认为是对他们挑战和难度很大的地方。

  杨禹:其实评论员们,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稿子的直播,这样关于一条新闻的准备,其实既有突发性的直播前的临时准备,也有长期的准备,有些东西如果你不懂,也不知道它的最新进展,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出来,并且口头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如何表达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央视评论员作为一个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员,我个人觉得跟其他的电视台的那些评论员、观察员们,包括在现在报纸上面、网上写评论的这些评论家们相比,我觉得还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感,就是毕竟这是国家电视台,所言是要代表国家电视台的一个基本的立场。

  国家电视台的立场是什么?他在很多具体的问题,其实是由这些央视的评论员们去相对独立的去思考和去完成的,但是毕竟这是国家电视台,在最后播出的环节当中要跟唐怡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来碰、来磨合,看评论员个人的判断跟央视一个国家电视台的判断是不是能够吻合,如果能够吻合之后大家能够沿着这个方向由评论员按照自己有个性的表达来表达出去。

  主持人王莹:在两会期间做《杨禹热评》是不是更是需要这种碰撞呢?

  唐怡:是的,我们彼此之间也有谁都不能说服谁的时候,但是如果说在杨禹老师不能很好的说服我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要体现出央视的立场,那么要听我的。

  杨禹:其实央视的评论员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包括在新浪的平台上面,大家都在发言,带有相对情绪化的发言比较容易赢得掌声,情绪化的东西大家觉得听的痛快,观点极其鲜明,甚至两边吵起来这是最好的,但是央视评论,无论谁做必须考虑到,首先是作为国家电视台要体现一个国家媒体的立场;其次,他传播出去因为影响力非常大,往往在社会当中遇到一些相对比较极端情绪出现的时候,央视评论一定不是再继续拱火、继续让情绪爆发,而是给大家提供理性、建设性的思考的思路。在遇到很多社会当中大家议论的焦点问题的时候,央视评论员应该是站在相对均衡的立场上面,为公众提供一个国家电视台的基本立场,这个立场也许对于一个电视观众、对于网友来说,你可以把它只当作一种参考,但是它能够跟舆论场上那些相对极端的声音、相对个体的声音,大家形成一个共存的局面,在这个共存的局面当中由受众自己来选择我愿意更相信谁。

  主持人王莹:提供信息的选择。

  唐怡:或者说提供你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一个方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对话传媒人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杨禹 两会报道 央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