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大创新电视人揭晓:崔永元白岩松上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1日15:38  新周刊 微博
新周刊201205期封面 新周刊201205期封面

  十大创新电视人

  电视业的进步,永远离不开荧屏背后锐意创新的电视人。

  2001年、2006年,我们评出两届十大创新电视人,

  包括制片人、评论员、主持人、栏目创意者、媒体掌舵人。

  又一个五年过去了,我们评出第三届十大创新电视人,他们是电视创新的中坚,

  也是电视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先锋。

  周莉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

  她率领四千人急行军,寻找榜样,追赶标杆,为地方媒体搭建企业的骨架、文化的心和幸福的脸,令后者迅速成长为全国性传媒集团。她瘦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坚信主流媒体的活力,江苏卫视和江苏影视大片已是江苏文化名片。

  刘文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电视频道的掌门人,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电视新推手。他与团队正致力于营造更精致更有营养的电视文化生态,拓寰宇视野,走发现之路,呈历史传奇,为时代写真,以匹配开放而多彩的、有人文情怀的真实中国。

  崔永元 (主持人、口述历史项目团队负责人)

  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小崔”已淡去,他是尽职的全国政协委员、新锐导演计划的主持者和口述历史的工作者。历十年,募两亿,300万分钟影像,30万件历史实物,他以罕见的自觉与担当,在为文化中国做基建、为后人存记忆,犹未完成。

  白岩松 (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这哥们实在。这哥们爱琢磨事,从国计到民生,从幸福到无用的事。这哥们毫不隐瞒“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这哥们在最主流的言论平台上自创“白话”体,一身正气,铿锵犀利,总能让人听进去。这哥们的评论已成时代旁白。

  李静 (主持人、东方风行传媒CEO)

  她是被梦想点燃的人,做了节目主持和时尚创业的火炬手,在女性成长的路上持续奔跑。她是“静家族”的大家长,是主持行业里的企业家,企业家眼中的优质偶像,偶像们能心心相印的访谈者,访谈节目中的常青树,拓展了电视的产业延伸空间。

  王长田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他耕耘十三年,把电视业“制播分离”的实验田,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娱乐资讯集散地和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企业。他参与推动了中国电视的娱乐化,在体制夹缝中建立了全国电视节目联供网,踏入创业板,创造了民营电视机构成长的成功范例。

  邓康延 (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制片人)

  他本是读书人、写书人、杂志人,因为对历史的情结和对传统的热爱,越界成为了制片人。他拍滇缅远征军,也拍深圳民间记忆;他点评老课本,也寻找民国的先生们,他在用纪录片找回大中华肌理,让历史在今天延续,抚慰当代人的灵魂。

  高晓蒙 (三多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

  他所在的三多堂被认为是“国内纪录片界和机构合作最多、最成功的公司”,是中国纪录片的内容供应商;从《大国崛起》到《公司的力量》,他是把记录片拍成大片的推手,是最勤恳的中国历史记录者之一,也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的制片人。

  海天 (雷禾传媒机构CEO、制片人)

  他的团队创作出超过1000小时的纪录片作品,代表中国高水准,拥有世界影响力。从主播、导演到民营纪录片公司的带路人,他用纪录片还原中国历史、重塑人文精神、反映真实生活,他也成为了中国精神生活的说书人。

  吕军 (北京卫视《档案》节目制片人)

  他是为导演准备“导演手册”的严格制片人,主张像拍电影一样解密历史。《档案》节目将档案变为历史佐证,告诉观众历史不止那些事。他创造出了讲述历史的电视手法与仪式感,用最严肃的手法发掘历史的戏剧性,最终让档案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启示录。

  2011中国电视红皮书

  穿越,是2011年的主题词,而穿越,也正是电视的本质。

  电视不仅制造幻觉,它更是用栏目、广告、台词、表演、

  模式和价值观制造了一整套电视中的游戏规则、生存方式和道德体系。

  文/陈漠

  又到了看看过去一年的电视有什么精彩节目的时候了。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打开我的小本子,那里面记录了我一年的观看经历。

  有三五个相亲节目,它们大多结构类似,都有着闪亮的灯光和粉嘟嘟的装饰,主持人照例和女嘉宾开开玩笑,帮男嘉宾打打圆场,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网络流行语插在自己的对白里。有几个谈话节目,它们有的谈财经、有的谈时事,嘉宾们一律火气很大,要么骂当事人、要么彼此对骂,总之不能闲着。有几个时尚节目,一个XX老师是少不了的,几个不知所谓的美女抢着使用各种面膜和精油,她们都会说一口纯正的港台腔,有网友把它们评价为“向二级城市致敬的美学范式”,我当然不会告诉你我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还有几个职场节目,对了,职场节目很火,现在都流行上电视找工作,求职者个性突出,主持人气度超人,最后甚至酿成了网络骂战。然后是电视剧,结婚的、离婚的、没钱买房的、婆媳打架的,当然还有穿越去古代,众人宠爱的、千娇百媚的、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的,各种狗血。

  当我讲完这些之后,同事们不由得赞叹道:极品啊!

  是啊,极品,极品的中国电视。

  跨年、中秋、春晚,每个关键时段都是各个卫视体现自我存在和气质界别的重要舞台。

  电视台也是有档期的。

  应该说,是湖南卫视最早发现了元旦的价值。最初的跨年演唱会说起来挺像是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副产品,却在不经意间成了湖南卫视吸引年轻观众群的重头戏。既然年轻人在过年的时候都无法掌控遥控器,那么12月31日晚上他们总该可以求自己的父母让自己看看跨年演唱会了吧。

  江苏卫视2009年开始跟进,到了2010年则是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深圳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7家卫视一起跨年。如果大大小小都算上,一共有十多个地方卫视都在2010年12月31日晚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迎新年庆典。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里,各地卫视以跨年的名义总共烧掉了2亿元。而2011年的最后一晚,全国共有16家卫视的跨年晚会出现。

  跨年成为卫视的主战场,但其他战场也并没有冷清下来。

  中秋晚会。湖南卫视的主题是“让月儿飞”,几乎所有的节目都由快男快女担纲演唱,内容则主推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大打亲情牌。安徽卫视则请到众多明星嘉宾,照例以安徽台的电视剧明星为主。黑龙江卫视请出了赵本山,“我爱东北我的家”。天津卫视请的都是熟面孔,从朱明瑛、李玲玉到赵忠祥,“王者归来,中秋之夜”。湖北卫视大玩“汉味小品”,“最是月圆欢乐时”。当然,最轰轰烈烈的当然要数央视,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明星一一亮相,重要的是,港台明星占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历届央视中秋晚会里港台明星最多的一次。当时,“限娱令”山雨欲来,各地卫视都对邀请港台艺人小心翼翼,央视自然是乐观其成。

  春晚放在小年夜,这本来是湖南卫视的发明,但其他卫视也发现了辗转腾挪的好处。2012年1月17日,湖南卫视、湖北卫视的小年夜晚会都在火热上演。1月21日,安徽卫视、辽宁卫视、山西卫视推出春晚。1月23日,北京卫视、天津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黑龙江卫视、北京卫视、广西卫视纷纷推出春晚。春节期间,多达14家卫视播出春晚节目。

  大型活动对于各地卫视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从早年的春晚困局到如今的跨年热潮都应该被提及的问题。

  定位焦虑,一直是各地卫视面临的困惑。除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大型活动现在成为各个卫视体现自我存在和气质界别的重要手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型活动(春晚、跨年庆典)演变成了卫视竞争的主战场。

  从上电视找对象,到上电视找工作,无非就是选手嘉宾资源的溢出效应。

  来看看这些名字:《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烈焰门徒》、《美丽学院》、《发动奇迹》、《中国职场好榜样》……它们都属于2011年最火的节目类型——职场节目。

  美发师、调酒师、造型师都可以通过选秀比赛的方式胜出,一般的求职者也可以在《非你莫属》、《职来职往》这样的普适平台上展示自己。职场类节目虽然不像前两年的婚恋节目一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也算遍地开花。

  《非你莫属》由天津卫视推出,自2010年以来一直慢慢地培育着观众群,直到2012年1月,海归女刘俐俐和主持人张绍刚的现场对峙把这个节目推上了舆论最高点。

  《职来职往》由江苏卫视和中教一频道联合打造,一直在中教一频道播出,直到2011年2月才登陆江苏卫视。值得一提的是,《职来职往》的风格大度温和,主持人李响更多地是在为求职者搭设沟通桥梁,而非追求戏剧效果,面试官们虽然言语辛辣,却也点评实在,这让求职者和观众在过程中不仅能得到节目的乐趣,也能学到技巧。

  《中国职场好榜样》则是第一财经频道和宁夏卫视合作的产物,同样是问答选择式的职场真人秀,亮点在于舞台元素使用了热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形象。

  中国职场节目的第一次高潮,应该要追溯到2006年的《赢在中国》,聚集了马云、吴鹰、牛根生等中国商业巨头。虽然不敢说与《学徒》比肩,但在中国,《赢在中国》也算是最顶级的了。

  如今这次职场节目风潮,不像《赢在中国》那样带有投资性质,而是更多带着舞台化的气质。

  除去《烈焰门徒》、《美丽学院》、《发动奇迹》这些为专门类型职业设计的职场节目不算,普适类的职场节目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和婚恋节目一样的模式——亮灯、问答、灭灯。有趣的是,观众如果细心的话,可以发现不少婚恋节目上的常客也在职场节目中屡屡出现,比如东方卫视《百里挑一》里的叶梓萱就在《中国职场好榜样》里出现,《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俞夏到了《职来职往》又变成面试官。在这些职场节目中,选手的遴选同样遵循着婚恋节目一样的模式——突出选手类型,有本土的、必然有海归的,有温顺的、必然有倨傲的,有实用性、必然有浮夸型,总之是荤素兼搭、五味杂陈。

  重要的是,每个节目都在苦苦寻觅一个极品,一个极品的选手,可以让一个节目一夜之间走红,登上网络话题的最高峰。

  雷同的模式、脸熟的嘉宾,再加上同样类型的选手,那么观众几乎可以看到一个婚恋节目的翻版了。其实想想就可以明白,无论是前几年的选秀,还是这几年的婚恋,在大量重复的节目类型之下,累积的都是选手和嘉宾资源。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溢出效应,随之而出现的就是利用溢出资源而制造近似的节目。亮灯也罢、问答也罢,去年谈恋爱、今年找工作,无非都是这些资源的二次利用。

  对于观众来说,看看电视上的表演,无非也就是映照着自己的现实。至于那些不知何谓的网站和企业,更多地借着面试成就了一次宣传推广。

  电视内容的传播渠道已经不可避免地多元化,电视机只是其中一个App而已。

  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在2010年的时候对《新周刊》说,“大家在网上看电视剧的潮流已经形成”。到了2011,热门电视剧的网络点击量已经要用亿来计算了。

  2011年,《步步惊心》点击过亿;《永不磨灭的番号》点击过亿;《高手如林》点击率过亿;《男人帮》4天点击过亿;《倾世皇妃》点击过3亿;新《还珠格格》超过9亿。2011年的央视春晚也不过吸引了7.7亿电视观众。

  值得赞赏的是,这些电视剧的网络版权都是视频网站正版购买的,早几年一直以盗版视频内容混战的视频网站如今走向了高价、正版的道路。

  2010年3月,新版《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的价格成交,这部60集的电视剧一共卖了1680万元。这是当年视频界的一大轰动新闻。相比几年前的热门剧《武林外传》,81集才卖出了10万元的网络版权费。

  而到了2011年,搜狐视频以3000万元拿下新《还珠格格》的网络独家版权。2011年9月,《浮沉》成为第一部单集网络版权破百万的电视剧。10月,腾讯宣布购得《宫2》的网络独家版权,据透露每集185万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剧也渐渐培育起正版风气。搜狐视频购买了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版权,吸引到大批的TBBT粉丝前来观看,而在此之前,搜狐视频就购买过《迷失》和《绯闻女孩》的正版版权。

  2011年12月6日,迅雷声明,对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拥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版权。这部之前在港台地区热播,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拥有良好口碑效应的青春偶像剧,一直在粉丝影迷的待看名单中。

  除了拿下各类热门影视作品的网络版权,视频网站也越来越像一个内容生产商。

  土豆网的土豆映像节已经办到第五届,除了推出了《老男孩》等热门网络视频作品之外,评委的阵容也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影视评选。腾讯视频打造了“微电影”,优酷网推出“优酷出品”,奇艺网力推“奇艺出品”,乐视网则有“乐视制造”,每个视频网站都有自己的投资拍片战略。除了贴片广告之外,视频网站的想法是让广告主为自制剧的主题理念买单,比如雪佛兰和飞利浦等广告主就为多部网络自制剧提供赞助,他们看重的是自制剧中的城市生活气氛。

  必须指出的是,除了看重传播率之外,广告主对网络自制剧的青睐还来自传统影视作品对城市生活的映照缺失。想想看,我们的电影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反映当代市民生活的主题了,除了飞天遁地的盔甲戏,它们还能有什么?

  电视内容的传播渠道已经不可避免地多元化,电视机只是其中一个App而已。

  电视剧在2011年唯一的贡献是,重新拉回了年轻人群的收视习惯,穿越剧和青春生活剧留住了一大批年轻观众。

  新《红楼梦》、新《水浒传》、新《还珠格格》、新《亮剑》、新《永不瞑目》、新《玉观音》、新《乌龙山剿匪记》……这是2011年电视剧的一个走向。

  《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后宫甄嬛传》……这是2011年电视剧的另一个走向。

  《裸婚时代》、《钱多多嫁人记》、《婆婆遇上妈》、《春暖花开》、《北京爱情故事》、《蚁族》……这是第三个走向。

  继中国电影之后,中国的电视剧产业也不可避免地房地产化了。电视剧由内容产业转变为投资产业,做电视剧更像是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以快钱为理想,以现金流为标版。有心的观众可以留意一下电视剧新闻,计算一下电视剧投拍周期,播出时再看看片头字幕的制片人名单,你会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活动的热钱越来越多,包括了电视台、网络公司、房地产业、传统制造业、金融投资企业和各种面目模糊的投资公司,他们有国资的、有民营的、有私募的、有上市的,炒电视剧似乎成为了炒房地产、炒网络热点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土。

  在这种投机倾向之下,老剧新拍即成为了最典型的例子。老剧新拍,无论怎么拍,都一定会成为话题中心;无论怎么拍,都比新剧本另起炉灶要来得快;无论怎么拍,都一定会捧红一批新演员;无论怎么拍,都一定会有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抢夺播映版权。快进快出,拿钱走人。

  电视剧在2011年的唯一贡献是,重新拉回了年轻人群的收视习惯。曾经我们以为,年轻人不再看电视剧了,至少不再看国产电视剧了,坐在沙发上守九点档的都是中年妇女。但穿越剧和青春生活剧在2011年留住了一大批年轻观众。

  《裸婚时代》、《钱多多嫁人记》、《北京爱情故事》、《蚁族》等一批电视剧反映的都是年轻人的生活,准确地说,是80后的生活。他们结婚、生子、买房、工作、辗转求存,甚至离婚,他们的生活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不得不说的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层面上讲,中国电视剧比中国电影不知好多少倍——中国电影似乎还生活在福尔马林溶液瓶子里。

  至于,穿越、架空剧的火爆,网络则功不可没。网络视频网站历经多年终于培育起一种收视习惯,网络在线阅读则聚集了大批的穿越、玄幻文学的粉丝,他们都在2011年溢出,成为了穿越剧的观众。电视剧制作者们,你们应该明白了:眼下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电视观众的天下了,现在的观看者不再是电视机的粉丝,而是新媒体的体验者,他们体验、互动、参与,他们的价值观和乐趣共同筑造了一个他们所理解的世界。至于这个世界是在电视机上展现,还是在网络上展现,还是在手机、Pad上展现,他们根本不在乎。

  电视所创造的世界是由电视制作者和观众、当事人和局外者、观看者和评论者,共同塑造的。

  正如每一个大年份之前的日子总被人们遗忘一样,我们只记得2012,不记得2011。

  穿越,是2011年的主题词,而穿越,也正是电视的本质。电视不仅制造幻觉,它更是用栏目、广告、台词、表演、模式和价值观制造了一整套电视中的游戏规则、生存方式和道德体系。

  在传统媒体中,相比报纸、杂志,电视的技术含量最高,可它与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互动性却也是最高。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些节目之外,大部分电视节目,无论是新闻、评论、娱乐、生活还是电视剧,都是我们生活的同步器和放大镜。

  电视所创造的世界是由电视制作者和观众、当事人和局外者、观看者和评论者,共同塑造的。它既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更精致、更戏剧,它既有塑胶化、粉嫩化的倾向,也有粗粝、暴戾的一面。它既比现实更现实,也比生活更生活。

  看电视的时候,时常会产生这样的荒诞感:电视剧在重现无比狗血的家庭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有人都在疯狂地撕咬;而插播的广告却无比温馨,家庭成员们和谐同桌、浪漫满屋。民生新闻在反映生活艰辛、人心险恶;转过台来,婚恋节目的嘉宾们却个个追求理想、自我实现。

  不知道观众有没有想过,这些自相矛盾的各种表现,竟然可以完美无瑕地拼接在同一电视频道、同一个播映时段,而参与同一个电视观众的生活。

  电视,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这个发明都将有它的立足之地。因为它创造了一种自相矛盾的价值观、一种自洽而又互相排斥的逻辑,一个美妙的幻觉世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新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新周刊 中国电视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