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办报”的悲剧
羊城晚报记者尹安学 实习生王琼慧
“寻找社长毕华德,读者找你, 记者找你, 编辑找你……”连 日来,这条微博让众多媒体人揪心:山东青岛《都市便民报》记者7 个月没发工资,坚持印完最后一张报纸后无奈停刊。社长“不见了”,他们制作了一个电子版《都市便民报》头版,内容就一个:寻找社长毕华德……图片最下角,配的是时下最热的杜甫忧愁的照片,“难道你比我还忙? ”
《都市便民报》的“猝死”,让人叹息: 纸媒竞争虽然激烈, 但国内众多都市报里,鲜见有因为报社社长失踪而无奈停刊的,更何况发生在经济强市青岛。这份一度被看好的都市报为何突然“消失”?
毫无征兆的停刊
3 月21 日,是《都市便民报》最后一次出版纸质报纸。
翻开这天的报纸, 人们找不到一点即将停刊的迹象:24 个版有18 个新闻版, 刊登的新闻多数是20 日发生的新闻,青岛的市政、法院、公安等各种新闻应有尽有; 国内新闻方面,《羊城晚报》3月20 日刊登的“灵修”调查,也被用半个版予以摘编转载。20 日晚有场亚冠足球比赛, 由北京国安对阵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队,比赛在20 日晚9 时30 分结束,次日的《都市便民报》也给予了详细报道。
这天的《都市便民报》仍有6 个版的广告,引人注目的是,在第八版,还刊登了《都市便民报》售卖矿泉水的广告,联系方式是该报遍布青岛的34 个发行站。
但,第二天,这张报纸突然停刊了。
对停刊的原因,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都市便民报》多位记者和中层管理人员,得到的原因分析几乎一致:社长毕华德“跑了”,报社没钱了。22 日,报社已经没有新闻纸可供印刷了。
可是,该报不少编辑记者仍未放弃,照常上班。
一位王姓部门主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1 日晚, 一些记者照样出去采写稿件,编辑照样晚上回来修改稿件、做版,很多人相互鼓励:可能明天会正常出报。
一直到停刊第四天, 《都市便民报》代理总编徐明航终于明确通知大家:明天,可以不用来了。这时,采编人员才真正明白:真的停刊了。
不过,仍有人继续上班。即使在4 月5 日, 仍有人值守该报新闻热线。不过,接到的电话,多数是投诉报纸收不到,或者如何退订。
停刊当日, 报社一位老编辑用手机登录QQ 群, 情辞悲凄:“非我辈不爱此位,也非我辈不尽力而为,曾几何时心怀憧憬,为谋心中理想而奋斗至今。然,今气数已尽,我心悲痛……今后,沧海桑田不说,各自珍重! 如报社仍能苟活,我自欣然。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同事们。”
员工读者供应商都成债主
不过,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都市便民报》的停刊传闻,去年下半年便已在其内部传得沸沸扬扬。
该报一位中层干部称, 记者最后一次领工资是去年9 月,当时发的是去年6月的工资。编辑最后一次领工资是今年3月12 日,领的是1 月份工资,之前发工资还是去年11 月, 当时发8 月份工资。
“今年过年都没有从报社领到一分钱。”这位中层干部还说, 唯一在报社按时领工资直到今年3 月底的, 是保安。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给保安发工资,保安跑了,报社就成菜市场了。”
采编人员7个月停发工资,早已人心涣散。报社编辑部门一位主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记者离职,到停刊前一个月,《都市便民报》
原创的稿件每天只能勉强拼凑三四个版,“已到了无人写稿的地步。”
编辑流失也很严重,每天出版24 个版,每个编辑要做至少两个版,人手严重不足。每天最多只能有一个编辑休息,否则很难完成工作。“有时,我们还要临时找记者来客串编辑。”
没有工资,记者编辑们尚可等待,最先出问题的是发行部门。
《都市便民报》一位张姓中层干部称, 发行员送完报纸, 再送该报生产的“崂山泉心矿泉水”。连续几个月不发工资,有发行员就开着装满水桶的车跑了,说要发了工资才开回来。这导致报纸送不到订户手中,桶装水也无法投送。
网络上,投诉《都市便民报》发行问题的帖子很多。有网友称,自从订了2012年《都市便民报》,就没有收到一张报纸。
在青岛新闻网社区论坛上, 网友“zm鄄lin5252”发帖称,订了一年的《都市便民报》,可从今年1 月5 日之后,就再也没收到报纸,“一年的订报费找谁要? ”
网友“有余人”说: “我是给《都市便民报》送印刷纸张的, 欠了我半年纸张费,到现在都不给结账! ”
毁誉参半的毕华德
《都市便民报》停刊的直接原因是,社长兼总编辑毕华德失踪了。《都市便民报》是毕华德一手承包的,他的出走直接导致报纸无钱出报。
该报有中层干部透露,3 月16 日,在报社的一次会议上还看到毕华德,“之 后他就‘人间蒸发’了。”
对于毕华德,《都市便民报》内部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一人撑起一间报社,不容易。失踪前还弄来八九万元现金给员工发工资。有人则认为他一走了之,太不负责任,这么多年都没给员工买保险。
在青岛新闻圈,毕华德被称为“不死鸟”。1999 年,毕华德以《大众日报》青岛分社社长身份创办《半岛都市报》,2005年突然被免职。随后,毕华德投身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都市便民报》, 并立即将这张报纸从济南搬到青岛,改版为都市报,以图“东山再起”。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毕华德管理很有问题: 他对年轻记者的管理方式被形容为“大学生的血汗工厂”,人心涣散;还被指任人唯亲,报社3 个副总编当中,有一个就是他儿子。
一位中层干部说,报社有个保安,初中毕业,刚过20 岁,做事很认真。毕华德看后说,这么年轻做保安有什么出息? 去当校对吧。就这么一句话,这位保安就被调去当校对了。“这个人哪有校对的能力? 一篇评论里出现‘风马牛不相及’,他把‘风’字圈起来,说多了一个字了,应该是‘马牛不相及’。”报社记者对总编室一位主任意见很大, 因为他上任后想尽办法排除异己。“动辄以不发稿件威胁记者,很多优秀记者开始离职,留下的也消极殆工。向毕华德反映,他也不管。”
这位中层干部说, 毕华德说话随意性很大, “动辄就骂人, 让一些人受不了。”
曾有半年效益不错
《都市便民报》停刊后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以《都市便民报》停刊为标志,纸媒黄金期已过。不过,这种说法遭到该报内部人士的断然否定。
在青岛,都市报纸很多,除青岛本地出版的《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城市信报》、《青岛财经日报》
外,还有总部在济南的《齐鲁晚报》等,市场竞争激烈。不过,在《都市便民报》看来,这种同城多报竞争的格局,早在四五年前已经形成,“各报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都抢占了相应的广告份额。”
记者采访的《都市便民报》多位记者编辑中, 普遍认为该报的停刊不具普遍性,是一个个案。“我们报纸停刊,主要是资金出了问题,管理混乱。”
一位姓陈的编辑说, 报社停刊这么久了, 没见有人过问,“国内很少有我们这样的报纸, 由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缺少资金支持,靠毕华德一个人的力量来办一份每天要花费几十万元的报纸,一旦收支不平衡,他一个人能顶得住吗? 一般报社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该报一位行政干部告诉记者, 去年12 月开始,毕华德就不主持报社工作了,一直在外面四处谈判、找钱,“报社欠银行贷款上千万元,还有纸张油墨款没付,估计还有一些高利贷。”
2010 年9 月到2011 年3 月, 《都市便民报》效益不错,此后一直亏损。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按毕华德的性格,假如有钱的话, 他自然会继续坚持下去,“他一个人‘拆东墙补西墙’,也是没有办法才失踪了。”
报纸突然停刊,害苦了报社员工:报社每年都会从员工工资里扣养老保险金,但《都市便民报》扣了3 年,却没给一些员工购买。有记者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但与《都市便民报》的合同没有解除,无法与新单位签合同。去年年底,《都市便民报》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订报“促销”,如今突然停刊,那些说服亲友订报的员工, 不仅自己没有领到工资,还被催着退还订报款。有的员工只好自掏腰包把钱退给订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