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6日15:46 新浪传媒
峰会现场 峰会现场

  第三场对话:移动互联最闪亮

  嘉宾: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辜晓进、新浪市场与战略合作部总监乔宇、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总监张巍

  以下是本次对话现场实录:

  申晨:听完了50后、80后,其实还有一代人,他们是50后、60后的朋友,但是又是我们这些人心中的老家伙,他们是70后,下面是一帮70后的对话,《移动互联最闪亮》,最近几年有很多人离开了传统的门户网站去了一些我们心中的新锐媒体。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危机,我们要如何去面对。有请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新浪市场与战略合作部总监乔宇,主持这场对话的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辜晓进教授。

  辜晓进:我是老家伙50后的,能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非常谢谢我们陈子、主办方让我主持今天非常有趣的话题,《移动互联最闪亮》,这是在我心理产品强大共振的话题。最近几年大家都知道我们最热门的话题是移动,有一个统计,说中国的网民人数85%是通过移动终端来上的,可能还在增加。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以移动新闻客户端、APP为代表的这一点上,大家一起在实践,这个趋势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传统媒体,我姑且把门户网站说成是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现在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来做强大的APP,除了凤凰卫视,大量地出现我们自己独立的媒体平台。传统媒体苦逼了好多年,突然发现还是有一条捷径可以走的,就是我们讲的不如把自己的呈现方式来展示。过去什么手机报、碎片化被当做是一种可笑的传播方式,但是凤凰周刊这么长的文章,2009年就做APP,这种方式被认可了。

  去年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整个传统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在做聚合型的,那是新媒体在做的,搜狐的聚合过去做得很好,现在产生媒体来讲,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报业集团、山东报业集团、陕西等等都在做强大的聚合,他们自己的APP,他们做自己的一个独立的平台,现在都在崛起。浙江新闻长期坐在前五名。

  今天我非常荣幸坐在这里,而且请来了我们业界的几位大腕,后面是吴晨光总,他过去是搜狐的执行总裁,搜狐新闻的掌门人。他前段时间有一本书网上热卖《搜狐新媒体指南》。一点资讯势头非常地强大,直逼今日头条。而且我经常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我们前面很多80后的大咖,其实很多都是在传统媒体干的,这一点我是比较自豪的。现在不管媒体千变万化,内容生产这一块还是非常重要的,你不懂生产搞什么渠道,是不是?他们几位都是这样的,我们把晨光请来。还有一位新浪女神级人物,新浪市场战略总监,她昨天晚上给我看了一个APP,我大开眼界。我看到昨天沉船的那条,他们有一个专题报道,中间有很多视频回播,可以横向垂直,横向下拉的时候不影响你原来的页面,这一点很好。我们现在是产生媒体的老大了,但是还在不断创新。所以请他们两位来分享,这是一个盛事。还有一个澎湃新闻的在路上,时政新闻的总监张巍,他昨天的航班取消了,人家坚持今天继续走,早上六点半起飞,现在在路上,大概十分钟到,我们虚位以待。这一场我很期待三位大咖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下面是不是先请你们两位,lady first。

  乔宇:谢谢辜教授、谢谢晨光,刚才主持人说70后上不接天下不接地,实际上不是的,主持人别看你年轻,但是70后的资源、70后的认知深度还是在这儿,但是我一般在外界都说我是90后不说自己是70后。

  接着刚才辜教授在说的新浪,确实,在过去两年我们有微博,新浪还是被认为是新媒体。特别是这两年微博一上去之后,新浪门户往往会被媒体朋友们包括用户认为我们是传统媒体。我觉得传统媒体没问题,而且我也非常非常认可传统媒体,因为我本人就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我十年前在传统媒体做采编工作、市场工作,我认为传统媒体特别是采编工作者,他们的文字功底、内容编排功底,这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者们所缺失的。

  昨天晚上我给辜教授秀了一下我们的精读产品,今天我也给大家秀一下,我说之前先给大家抛一下我们的认识。我相信在座各位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天能够接触到上万条的信息新闻,但是你往往无从下手。当我们每天接触到各种媒介,你在电梯、公交车、地铁、会场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介,但是这种媒介非常碎片化,碎了之后你不能知道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貌,怎么办?

  是不是因为时间的碎片化、空间的碎片化,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用户没有深度阅读的需求?我们认为实际上不是的,不是用户没有深度阅读的需求,而是现在的APP、现在的资讯产品都无法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这个认知我们开发了精读这个产品,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下新浪APP或者有手机新浪网可以看一下,这个产品实际上是依托于我们新浪刚才那两个产品的一个内容展现方式,它在右下角都会标注“精读”,每一个内容包含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微博相关报道调查等等,刚才我说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刚才辜教授所提及的横向阅读,能让我的用户在五分钟内看完十屏内容,新闻整体面貌就非常清楚了。

  这个产品我们在推出的几个月过程中,并没有对媒体来广泛地推,我们自己做了内部测试。为大家举三个例子,昨天我给晨光总举例子他也惊呆了。今年5月份成都女司机被打的这个新闻事件,我记得当时有一篇新闻是女司机的母亲说女儿是着急赶着去做慈善,当时新浪以及我们兄弟的APP都发了这条新闻。我们这条新闻是用精读这个产品做的,这个产品我们看到了同时会有一个数据,24小时。5月27号我们看到了新浪头条下面的评论有160万。我看到精读APP里面最高的不超过100万,最低的是240这个数据。

  昨天我在跟吴总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看了一下沉船的相关新闻,昨天有一条新闻就是沉船所属公司的道歉新闻,同样地我们用这个新闻用精读来做测试。我看了一下这个数据,昨天21:09的时候做了一个截图,当时新闻下来的评论数是17万,同行最高的是13.9万,最低的只有81个评论,基于此,我们的测试产品的论证过程是ok的。我们这个产品是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碎片时代的用户深度阅读的需求。我们推出这个产品也不是说独占性什么的,这个产品的难度并没有那么大,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兄弟APP利用这个产品一起把深度阅读这个市场做大。我先讲这么多。

  辜晓进:你们的门槛太高了。

  乔宇:这样的,这个门槛高在两个地方,第一,我这里边是跟那块儿做的增辉总的微博平台做数据打通,所以一条新闻的热点,增辉他通过后台给我,这是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个,这些内容我刚刚说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些内容不是随便地组合就ok的,实际上我刚刚提到传统媒体的新闻加工能力和新闻编排,这也是新浪一直有的,所以我们的资深编辑在不同行业里面是有竞争力的。

  辜晓进:下面我们请晨光老总,晨光实际上横跨好几届,目前他在新媒体发展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欢迎晨光给大家交流。

  吴晨光:我1998年开始做媒体行业,在媒体里面,第一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一年,后来在搜狐网工作了三年,现在到了一点资讯。其实我觉得每一次对于自己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之前在尼泊尔地震的时候,搜狐派了人过去,包括我在搜狐工作的时候,曼德拉葬礼我们派了两位记者跨国到南非直播了葬礼。

  但是后来我发现千人千面,每一个人的兴趣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你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原创团队,怎么办,昨天总编辑闭门会我也觉得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媒体,千人千面的媒体里面,老总们要做第一件事,我要去把所有的信源搞清楚,然后我怎么去分类,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点,其实我们发现这里面涉及到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当一个新闻事件越大、越重要的时候,事实上在沉船事件的时候APP已经突破了1200万,这是大概10%到15%的增长,所以你把这个重大事件挑出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你要知道这个事件什么能保证,什么不能保证。

  最后一个是你作为总编辑,你要带领整个团队进行一个创新。

  四个工作,所以首先我觉得转型应该是人的转型。

  辜晓进:我想问一个我在脑子里想了很久的问题,看看两位能不能回答。中国现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免费的。我就记得去年深圳晚报和国内很多移动界的大佬合作,其中包括今日头条,今日头条老总讲过一句话,你给我妙笔生花,我负责传播到亿万人家。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你给我内容,我给你传播。晚报有一个消息,一个消息经过传播达到了好几亿的到达。对于所有的APP、新媒体他们也很高兴,实现了非常远的传播。

  但是目前这样做跟西方的同行做法不一样,他们现在希望内容本身能够产生价值,有各种形式的收费。两位看看,你们都是跨界的,像这种永远免费的形式是中国特色永远可以走下去,还是在某个关键点上大家会有所转变?

  乔宇: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实际上在新浪一直负责版权业务,这是我的一个基础业务,所以我对版权业务不敢说非常知晓,或多或少我会了解得比我们的同行多一些。我看到的情况就是,在中国确实整个版权领域、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不如在美国,这是其一。

  其二,在美国包括在欧洲,已经几十年它养成了付费看内容的习惯。比方说在美国在欧洲,我看英超、意甲这些内容都是我要用付费频道来看的。而不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有转播,所以确实国情在这里面。中国的用户目前还没有养成付费的习惯,所以短期之内,至少在三五年之内,可能这条路会非常非常地难走。

  但是我给大家说一个比较好的现象,用户实际上是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的,但是不见得是订阅。以增辉总这边做微博打赏的试验我们可以看,微博是去年推出了打赏和订阅的功能,下午增辉会透露这方面的数据,我从兄弟部门会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在微博上它的确是能够通过打赏和订阅来获取收入的。比方说跟股票、大市场相关的,比方说跟老百姓的健康相关的,还有一些比如说跟心理咨询这方面相关的内容、跟医生相关的内容,他们这些优秀的自媒体人都能够通过打赏和订阅来获取收益。

  特别让我遗憾的是,我们是在新浪负责跟媒体合作的业务,我负责这块业务的传统媒体一直没有在微博这个平台上通过付费阅读或者通过打赏来得到收益。这也是我的一个困扰,我也抛出这个话题,也希望在座各位大咖跟我们一起想一想怎么样用好这个打赏的功能。

  吴晨光:其实我感觉是这样,这个方式是一个共赢的方式,它不光是在头条上,其实第一个它是付费的方式,第二种,我们这个平台它实际是一个巨大流量分发的渠道,它会产生好的内容,它会提供给我一个重要的断口,其实你是可以把我们作为你的一个哨所,哨所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你把报道放到我这边来,未来其实我觉得是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深入合作的,包括我觉得在我们比如说一点资讯,第一它是一个搜索引擎,在这个搜索引擎里面除了小米手机用户带来巨大的流量之后,它还可以细分,因为每个人订阅的模式不一样,比如我喜欢跆拳道我就订阅跆拳道频道,那这里面订阅跆拳道的人在这上面,跆拳道的道服这些就可以进来了。它给媒体提供一个巨大的流量分发的断口,而且人群是细分的。

  同时如果我把京东、聚美优品电商引进来,这实际上实现了这个平台。无论在任何时候对于一个新媒体,我永远需要在座的内容作为我的水源,这就造成了传统媒体互相依托。另外是一个手段,比如搜狐网易融合,可能是羊城晚报和金羊网之间的关系,它可能是两个领域互相融合谁也离不开谁。

  辜晓进:我刚才听乔宇说得很好玩,她讲到了对我们传统媒体质量的不满,你看,你的东西出来得不到打赏。确实我们也有感觉,我们传统媒体在进行这种态势下,特别是纸媒失去了认真,失去了动力,我的判断是它做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种情况下新媒体怎么和传统媒体来合作共赢,这给我们纸媒也带了一些思考。另外我还想问两位,你们认为我们现在中国会不会出现自己产生做强大的新闻内容的,是我们自己有一个生产内容还是怎么样?

  吴晨光:我觉得这是相对而言比较闭门的会谈,深圳邮报(音)是在一个自由的地方生产的,如果说我们目前在国内产生这样一个机构或这样一个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最终的把控可能会相对比较难,我觉得这可能是相对来说一个很大的障碍。现在其实我们都在谈论说,在我们的理解上,自媒体更多地是把博客的方式放到了移动互联的载体和平台上进行传播,但是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涉及到敏感话题的时候,很难传播下去。

  而且我想其实只要我们的这些媒体人很专注地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包括像我们更多门户网站,企事业在生产一些优质的内容,因为本身他在分发渠道上有很多优势,如果优质的内容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其实这个用户他并不会关心这个是搜狐、新浪、腾讯、公关媒体干的,他核心的是关心这个内容一好看吗,二有用吗,第三是不是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觉得一个什么样的方式产生无所谓,主要是可以产生内容。

  辜晓进:其实现在门户网站还是非常强大的,昨天新浪和搜狐的记者在不断地发稿,在写殡仪馆的那篇新闻。我觉得很奇怪,所有的电视台、广播电台都派人去,结果只有一种新闻在传播,所以转发量非常非常大。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们的门户网站在想方设法地进行原创内容的生产。这也是一个应该看到的发展趋势。

  澎湃新闻时政新闻的掌门人张巍,我们也想听一听做得非常好的新媒体,在中国大家都议论纷纷,各种声音都有。我们想请张总您来谈谈您的想法。

  张巍:非常道歉,我刚刚一直都在高速上飞奔,终于赶到会场。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代,其实是为我们做原创新闻这一波人提供了机会。我们的内容可以更容易地抵达到我们的读者,我们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比以前更方便的资讯。渠道,我们现在传统媒体还是存在一个短板,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一波人经常都是从来没有在互联网技术这一块有过什么,突然间要去做一个互联网相关概念的产品,其实在技术上面可能需要时间。坦白说,我是希望过来跟各位老师多学习的,我能够做的就是进入这个圈子,然后跟各位学习,获取更多的方法去更好地做好原创内容。

  辜晓进:澎湃去年出来的时候非常生猛,内容也非常强大,我也让学生学习你们的写作,但是现在开始风花雪月了,开始写历史了,你们现在有所退步?

  张巍:澎湃新闻是时政加思想,我们之前做时政比较多一点,现在在思想方面有所发力,没那么生猛,而且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做得更好。

  吴晨光:时间差不多了,我说一下,因为今天大部分都是总编,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找内容,第二个是渠道方面,第三个是无论是微博也好,为什么精读会获得很多的用户,我昨天想了一下,移动互联网每个点一下用户的损失非常大,包括分享功能、互动功能的体验,我们开玩笑,一点资讯可能你看了一个频道下面点开它才能出现一个大图,我一定会想我怎么去评论,所以它这个产品的互动和分享功能,它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团队做技术支持,包括你的技术理念,先是搜索、订阅再推送,我觉得内容、渠道、技术产品,每一个都是四字,四个组合在一起就是“王”字,上面那一点就是用户。用户的需求一定要放在首位,为什么很多媒体转型不成功,有一个人发微博,他原来是我的同事,他说给讲一次什么课人家没听,我说人家想听听媒体转型,人家想听的是你在新媒体时代怎么样做,你讲广告谁听。我们要想到用户的思维在哪里。

  辜晓进: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个时段的讨论,也感谢大咖,我们的时间是准的。再次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 新闻昂山素季应中共邀请将率团访华
  • 体育NBA总决赛-詹皇44分 勇士加时胜骑士1-0
  • 娱乐赵薇遭奇葩观众起诉:她在电视里瞪我
  • 财经中科院: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德国100多年
  • 科技运营商称新iPhone将于9月25日开售
  • 博客三本毕业生的“钱途”高过读北大?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 上海地区最高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