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新闻办主任谈政务微博:站在网友角度想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04: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怎样避免“零信息”回应?本报专访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王惠(微博)

  新闻发布 不能“绕行”热点(透视回应“零信息”)

  本报记者 余荣华 何璐

  【核心阅读】

  近年来,党委、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在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群体也因为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一些事件当中,发言人本身甚至成了焦点。

  王惠,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早在北京市申办和举办奥运会期间,王惠就被中外记者熟知。她至今已主持过上千场新闻发布会,一直参与组织北京市近年来重大活动的新闻发布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工作。

  新闻发言人如何看待信息公开、回应关切工作?说话要掌握什么策略技巧?记者与王惠展开对话。

  公众质疑,正好给了说话的机会

  记者:您长期担任新闻发言人,就个人的感受而言,这些年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有哪些变化?

  王惠:变化很大。从“知情权”到“话语权”,公众的“在场意识”在不断强化。除“知道”之外,公众还要“说话”,还要质疑、跟进。

  记者:当前,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遭受质疑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这对新闻发言人自身的定位有什么影响?

  王惠:要以平常心对待。其实,公众质疑也没有什么。一方面,政府做了什么,要主动说出去。你不说,别人自然会质疑。被质疑不能光自己委屈,应该把掌握的信息说出去,告知公众。说了之后,公众的反应肯定会不一样。另一方面,公众质疑正好给了我们说话的时机。

  站在这两个角度上看,受到质疑也不是坏事。质疑说明受到关切。包括在微博上骂你的人,骂你说明他先关注了你,关注了这事情,也就给了你对他说话、进行解释、化解质疑的机会。政府对公共事件采取“绕行”的态度不可取。

  “核心信息”模糊,其他说的多也没用

  记者: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政府的主动新闻发布已填补了“回应空白”,但空话、套话却填补不了“信息空白”。有人总结出政府信息发布中“零信息”回应的说法,您怎么看?

  王惠:要和公众、媒体把话说好,首先要了解事件真相,准备好可以发布的信息。然后要认真研究说话的方式,把真话说真、好话说好,避免真话说成了假话,好话说成了坏话。最关键的是避免准备不足、研究不够的风险,如果公众、媒体掌握的信息比你掌握得充分,你还自认为是“权威发言人”,怎么可能权威?在公众关切的核心信息上模糊了,其他方面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有100多个工作流程,每个流程都打了钩,确定无误后我们才敢开新闻发布会。要引导好舆论就必须主动发布,主动设置议程,研究公众对什么感兴趣、媒体需要什么,提供核心信息,提供事实。

  记者:一些地方的信息公开与回应关切出现了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有人提出将“回应”纳入政绩考核,您怎么看?

  王惠:首先还是要重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重视媒体的传播价值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把信息的公开、传播看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变与媒体打交道“可有可无”、“不是我的事”的观念。其次还需要在机制上保障,如果新闻发言人说话的权力还受到限制,所能了解的情况有限,重要的事情没有授权,他自然不敢说。

  在机制上,应该让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在重要问题上,让新闻发言人参与口径制订,提前考虑如何发布信息。

  发言人的话要成为媒体报道的标题

  记者:作为新闻发言人,您对如何说话把握什么原则?如果有些不能说的东西,但人家问到了,该怎么办?

  王惠:作为新闻发言人,要知道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越来越开放、透明。但确实有些时候情况还不明朗、原因还不清楚,我的原则是,跟媒体永远说真话,实话实说,但不是全说。能说的就赶紧告诉大家,确实不能说的也没办法。

  记者: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惠:我认为,发言技巧并不占很大分量。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代表谁,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就是要把政府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媒体和公众。首先要用真诚取信于公众,准确地表达比技巧更重要。一个新闻事件,你可能不是发言的第一人,甚至在最初的时间里,能说的东西也是非常有限的,但你说的应该是最准确的,是负责任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看重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信息是不是公众关心的,是不是有效地进行了传播。我认为,一个发言人是不是出色,要看他发布的信息,是不是上了媒体报道的标题,是不是成为了新闻的导语,是不是新闻的主体。效果最差的是,他想发布的内容媒体没有报道,出现的错误和缺憾却报道出来了。

  打开微博,就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网友

  记者:2011年11月,“北京微博发布大厅”在新浪上线运行,成为我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您认为政务微博带来怎样的挑战?

  王惠:现在中国在互联网上开微博的人已有数亿,网民在用微博获取信息。政府为什么不用这种方式发布信息呢?

  很多网友在网上表达困惑,也许会对政府的工作有所质疑甚至误解,那么如何解疑释惑、消除误会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此,作为新闻发言人,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把身段放低。我只要一打开微博,就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网友。其次,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三,真诚交流,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最后,一定站好自己的立场,准确传播政府信息。

  记者:在新闻发布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北京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分享?

  王惠:经过奥运会锻炼,北京有了一支整齐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北京党委、政府设立了三级新闻发言人,目前有局级发言人200多人,有很多成为媒体熟知的“明星发言人”。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很重要,我们坚持不间断地培训,本着“上岗必先培训,不培训不得上岗”的原则,从2002年举办第一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始,到现在已经10年了。

  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机制,所有重大的活动,“兵马未动,媒体先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很重视支持,市领导带头接受新闻采访,凡有重大活动必有新闻中心,各单位必有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必有媒体沟通机制。

  发生突发事件,市委、市政府要求媒体服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制订口径、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跟踪舆情”,做到“不缺位、不失语”。我们要求大的突发事件及时成立新闻中心,设立热线电话,提供媒体采访需求表,协助联系采访等。这套工作流程,我们在2003年的“非典”、2004年密云踩踏事故时就已形成了有效的机制。从这些年的运行情况看,这套机制是管用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更多关于 政务微博 政府信息发布 议程设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