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新闻 > 新闻报道
 


广告,千万别蒙农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29日 13:56 经济参考报

  在浙江各地农村,淳朴的农村消费者在消费中对广告的依赖 远大于城市消费者。在大部分农村,广告几乎成了指导消费的唯 一信息。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日渐富裕,积累了强大的消费 能力。但是他们了解新产品的途径十分有限,主要依靠媒体特别 是电视的商品广告。在农村,琅琅上口的广告用语常常成为儿童 嘴上的歌谣;某种广告做得多的产品往往会成为某一类商品的代 名词,如农村至今还习惯把所有的果奶叫做“娃哈哈”。

  农民对大众媒体权威性往往保持着惯有的信赖,因此媒体广 告在农村拥有了超乎寻常的效力。浙江省上虞市松厦镇供销社主 任胡青松告诉记者,只要某种商品在电视一做广告,他的商场里 这种商品的营业额就会显著上升,特别是家用电器,有的村家家 户户用的都是某种在本地广告打得最响的彩电。由于缺乏比较信 息,大多农村消费者至今仍然不会对广告词语提出质疑。记者在 浙江宁波、舟山等地农村看到,某种滋补品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广 告,宣称有不同功效,“高考来了补大脑,高考完了补心脏”, 城市消费者早已对此不屑一顾,但农民却仍然深信不疑,一大箱 一大箱地买。

  好产品要吆喝着卖,好的广告不失为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手 段。但是由于广告管理的乏力,现在的广告也是良莠不齐。一些 媒介为生存,见奶就是娘,给虚假广告开绿灯,殊不知损失的却 是农民的血汗钱。浙江省安吉县农民彭得本家住山区,附近没有 粮食加工厂,外出研米十分不方便。有一天他看到报纸上登的家 用研米机的广告,十分高兴,就寄了几百元去邮购。结果进去的 是稻谷出来的还是稻谷,一粒米也出不来。他气得一跺脚说:“ 天杀的,白纸黑字咋骗得这么像!”

  上过当的农民已开始把广告说成“卖狗皮膏药”的。广告业, 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欺骗农民,使他们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本报记者 潘海平 沈锡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