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经济参考报 > 新闻报道
 
经济参考报

告别“窗口信用”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8日 11:06 经济参考报

  最近,广东省法院依法召开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 东国投”)破产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清算组通报了债务人破产财产状 况,确定了破产财产处置变现的原则。这样,广东国投作为国内首家破产 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了实质性的破产法律程序。

  广东国投是1980年7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企业,1983年经人总 行批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享有外汇经营权,1989年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借 贷窗口,在我国信托企业中排名第二。10多年来,广东国投通过在国际上 发行债券、贷款、担保、参股、投资租赁等方式,兴办和支持了一批广东 省重点项目。80年代末期,广东国投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逐步从单一经 营信托业务,发展成为以金融和实业投资为主的企业集团。但由于长期以 来经营管理极其混乱,存在大量高息揽存、帐外经营、乱拆借、乱投资等 违规经营活动,致使不能支付到期巨额境内外债务,严重资不抵债。为保 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人民银行于去年10月6日决定关闭广东国投,对其 进行关闭清算。初步查明,广东国投的资产总额为214.71亿元,负债36 1.65亿元,资产负债率168.23%,资不低债146.9亿元。鉴于其财务状 况非常严重,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呈连续状态,原广东国投董事会决定由广 东国投及全资深圳公司、租赁公司和广信企业公司分别向法院提出破产申 请。

  作为广东对外融资最重要的窗口,广东国投是广东人的“钱包”,曾 是广东人的骄傲。让这么一家在国内外都有巨大影响的企业破产,广东省 委、省政府是作了慎重考虑的。

  1998年初到任的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指出,广东国投破产是个痛 苦的、不得已的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他到广东工作以后,在 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面临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保支付,包括原广东国投到 期的债务支付。但是,帐外有帐,一时间都搞不清楚广东国投的债务窟窿 究竟有多大,只能先宣布关闭,便于查清情况,后来发现问题实在严重, 所以先申请破产,因为不这样做情况只会更糟。

  他还认为,从我国改革的全局和经济长远发展的需求来看,广东国投 先关闭、后申请破产,用这样的方式“引爆”债务危机,也有可能把一件 坏事变成好事。我国的金融机构也能依照市场准则和法律申请破产,这表 明我们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往前大大走了一步。

  广东省高院院长吕伯涛也认为,广东国投依法实施破产,不仅符合《 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法定条件,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经济规 律,符合国际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市场规范,让企业进入市场, 也允许企业退出市场,符合世界公认的市场准则。广东国投的关闭和破产, 充分表明我国政府依法治理金融秩序、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对消除金融 隐患,保证广东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保障境内外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有 着积极意义。

  事实上,广东国投自宣布关闭以来,尤其是今年1月初向法院提交破 产申请后,海外不少传媒展开了激烈而尖锐的评论,其焦点就是广东国投 没有像以往一样是由政府包下来,认为这将对中国政府的信用造成严重损 害,对吸引外资十分不利。对此,一位参与广东国投清算的负责人对记者 表示,让广东国投关闭破产,我们肯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新的对外信用 的建立又需要一个过程,但广东有勇气来承受这种代价。广东国投的破产, 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市场化、法制化迈进 的坚定信心,从而使投资环境真正走向国际化。当然,破产总是不得已的 一个办法,但现在看来,对于广东国投而言,还没有比破产更好的方式。 据悉,为了确保广东国投破产案的处理能遵照国际惯例和法律进行,保证 公开性和公正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广东法院特别聘请了毕 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清算,聘请了在港的英国律师行(子加子 )士打律师行担任法律顾问。眼下,这几间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全力追收广 东国投的对外债权,目标追回对外债权将达到60亿元。

  说起广东国投关闭破产的经验教训,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有这么 一个看法:由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充当负债主体和投资主体,由政 府在投融资过程中扮演主角的时代,在相当的市场领域必须结束了。或者 说,单纯依靠“窗口公司”信用的融资模式,必须从体制和规则上加以彻 底改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对外举债,只有一个信用,就是国家的主权 信用,政府还指定中国银行为唯一的对外金融机构。后来经过放权,国家 的对外信用也逐步被分解开来,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窗口公司”。这其 中,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窗口公司”最多的地区之一, 像广东国投、粤海、越秀等等,在境外都是有相当影响的“窗口公司”, 对广东省的对外融资起到了一个“龙头”作用。

  这类“窗口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企业,但又以政府支持为背景。 这种特点决定了“窗口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个“怪胎”:它不是纯企 业信用,渗透有明显的政府行为;但它又不是主权信用,最明显的是它的 借债成本高于主权债。可以说,这类“窗口公司”的信用,是介乎政府与 企业之间的信用。以广东国投为例,作为省政府直属企业,在80年代时, 广东省政府直接指挥它办了不少事情。进入90年代以来,广东省政府的干 预相对少了些,广东国投的发债备忘录上也明文写着“债券没有得到中央 或广东省政府的担保,也不构成政府的直接负债”,但备忘录的内容又作 了这样那样的暗示。实际上,许多境外机构也确实是为这种“暗示”而心 动的。另外,包括广州国投等“窗口公司”在内,在政企分开的改革大环 境下,近年来在得不到政府合法担保的情况下,又采取了许多“变通”办 法,最为典型的,是让政府开出安慰信,强调政府的支持背景。

  不能否认的是,“窗口公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广东国投凭借“窗口公司”信用,在世界范围内融资,有力地 推动了广东的改革开放大业。但随着市场化成份的提高,广东国投等“窗 口公司”的政府色彩正渐渐淡出。尤其是1997年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中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整顿秩序、加强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要求各级政府对自己的金融机构负责,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这个精 神的实质在于,国家主权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要逐步分开,通 过政企分开,培育真正的企业信用。

  广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不指望、而且市场形势也不容指 望未来广东经济的融资渠道,仍以原来的窗口公司模式为基础。以广东的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建立独立的企业信用的初步条件。广东将依 靠企业自己,靠经营管理、靠财务状况去赢得信用。广东过去20年在市场 化改革中走在前面,今后仍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继续大胆探索。

牟文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经济参考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