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中国经济时报 > 新闻报道
 
中国经济时报

冰箱业:又到变革前夜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8日 13:19 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展开:家电市场上 彩电、电脑、VCD、微波炉降价风潮此起彼伏,价格战正酣;而冰箱业及 空调业的竞争重心则转移到了技术较量,尤其是冰箱市场“技术概念牌” 屡屡翻新。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姜风最近提出,中国冰箱业在家电行 业发展中是最健康的,冰箱业没有打价格战,而是开展技术战。与其它家 电产品的价格竞争形成鲜明对比,冰箱企业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技术较量。 从去年起,冰箱业技术创新和推出新产品速度明显加快,海尔推出的抗菌 节能及美菱的保鲜、容声的节能等新型冰箱成为平淡的家电市场上的亮点。

  冰箱业为何不打价格战,这与国内冰箱市场及冰箱企业的成熟程度密 不可分,可以说,至少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敢冒重蹈覆辙的风险挑起价格 战。1989 年,曾有部分冰箱企业迫于巨大的市场压力掀起价格战,意在 拼死一搏,当时由于海尔、长岭等厂家依托技术优势推出的新产品价格不 降反升,结果冰箱企业出现两极分化:降价企业反而被淘汰出局,全国冰 箱企业由1985 年鼎盛时期的110 多家急剧减少到50 多家,而海尔、容声 等品牌开始名声鹊起,国内冰箱业从此步入品牌运营阶段。期间,冰箱市 场完成了从无序到有序的第一次整合,为国内冰箱业的平稳发展赢得了近 十年的时间。1999 年,冰箱业虽然波澜不惊,却是暗流汹涌,政策及市 场环境给众多冰箱企业带来了双层压力:第一,国内冰箱市场严重供过于 求的状况仍无缓解。去年,全国冰箱总产量为1014.94 万台,零售量仅增 长1.46 %,市场需求速度明显放慢。眼下国内有年产2000 万台家用电冰 箱的生产能力,而业内人士预计,1999 年全国冰箱市场的总需求量只有 1100 万台左右,有限的市场空间注定了冰箱企业今后只能在技术领域图 存求变,或开拓国际市场;第二,国家新近出台电冰箱新的能效等级标准, 规定到2005 年将全面停止有氟冰箱的生产和销售,冰箱企业必须在此前 完成这项技术改造。有专家认为,这种市场格局和政策环境注定了冰箱业 即将进入以技术升级为核心的第二次整合期。

  以往,国内多数冰箱企业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技术组织生产,即便是9 0 年代新进入冰箱市场的企业也不过是“高起点”地引进技术,自主开发 能力依然不足,缺乏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诚如国家轻工局局长陈士 能所言:家电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偏弱,重复引进、循 环引进仍在继续。而国外冰箱企业近年虽然采取并购国内厂家形式,进军 中国市场,但其产品能否适应中国的电网电压、气候环境,还有待国内市 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加上洋品牌在技术领域至今打不出几手新牌,只是重 复国产名牌冰箱有关“节能”、“静音”、“急冷速冻”等概念,所以, 洋品牌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上个月,“惠而普”在北京的冰箱 项目撤资,就是明证。

  其实,前些年冰箱业重复引进、竞相上马已使中国冰箱业从社会高利 润行业转入到了社会平均利润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 在即,国内外企业 对有限的市场资源的争夺势必更加激烈,国内企业再单纯依靠技术引进, 就难免会在市场上受制于人。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单纯制冷冰箱已不能 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适合现代人健康、美化需要的新性能冰箱越来 越受消费者青睐,冰箱升级换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而国内外在新材料及 变频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冰箱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外 围技术支撑。可以说,目前冰箱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市场分化和技术变革的 前夜。如果说,中国冰箱业过去主要依靠吸收消化国外技术来实现技术改 造和技术进步的话,那么,当前的更为严峻的市场形势将迫使中国冰箱业 转变技术路线,通过尽快实现技术升级把握市场主动权。国家轻工局陈士 能局长不久前指出,国内家电行业的战略目标应是依靠技术创新,构筑牢 固的现代家电工业技术支撑点,使企业与行业形成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机 制。

  与其它家电产业相比,眼前中国冰箱业更具备技术升级的基础,尽管 这个基础看起来仍不起眼。业内人士认为,冰箱业经过20 年的发展,国 产冰箱制造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近年来冰箱企业的竞争一 直在技术领域进行,尤其是海尔等企业将冰箱技术前沿由静音、无氟、节 能、急冷速冻推到了抗菌、保湿、变频、人工智能领域。前几年,冰箱市 场上几乎每个新产品面市不久,就会有多个厂家相继推出类似产品。这种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竞争,促进了整个冰箱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的提 高。专家们认为,中国冰箱业之所以能形成了龙头企业拉动行业技术素质 整体提升的“雁阵”效应,一是因为冰箱业中有海尔这样的技术“领头雁”, 能站在国内外冰箱技术的最前沿引导冰箱业的技术走向和市场走向。199 3 年以来,海尔陆续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第一台无霜保鲜冰箱、第一台全无 氟冰箱,并成为中国冰箱行业第一家向国外输出技术的企业。去年海尔又 率先解决抗菌材料在冰箱上应用的世界性难题,推出抗菌冰箱,带动了国 产冰箱由普通冰箱向健康型冰箱的升级换代。二是由于冰箱业的较高的市 场集中度,为大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和相对有利的市场秩序。国家统 计局的一份最新调查表明,国内家电市场中,电冰箱的市场集中度高居榜 首,市场占有率前十名产品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4.5 %。这种状态无疑有 利于减少了企业科研开发活动的外部性,将冰箱业的发展导入技术驱动的 轨道。

  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升级,中国冰箱业今后还需迈过一个不低的门槛。 因为技术升级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技术进步,冰箱业的技术升级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首先是具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技术水平;其次是形成相 对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第三要出现一批通过拓展产品新性能促使产品结 构更新换代的新技术。中国冰箱业技术升级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开 发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功能冰箱,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国内冰箱 消费更新换代的高潮来临之际(国家信息中心预计,1999 年有70 %的家 用冰箱即将进入更新期),引导和拓展消费市场,进而迎来家用冰箱的“ 第二个春天”;二是在中国入贸不可逆转的形势下,通过技术升级增强企 业核心竞争力,并抢占冰箱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

  冰箱业的第一次整合是质量整合市场,这次则是技术整合市场。中国 冰箱业能否进入第二度发展空间,完全取决于今后几年技术升级的速度与 深度,也就是说中国冰箱业必须经过第二次整合,才能实现第二次飞跃。 权威人士认为,尽管目前以海尔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及 技术开发水平,即便与国外顶尖冰箱企业也不相上下,但仅有一个海尔是 不够的,整个中国冰箱行业的技术升级还有待于更多企业的技术创新。由 于今后冰箱业的技术较量将在全球范围进行,国内即使象海尔这样的技术 领跑者,也应该更大程度地地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新型冰箱 的智能化、环保化、隐性化、多元化等方面多下工夫,以便更有力地促进 中国冰箱业的技术升级。

  从某种角度说,技术升级是未来几年国内冰箱业的一条生死线。升上 去上天堂,升不上下地狱,这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完全有可能会 如10 年前一样,在国内冰箱市场重新演绎一遍,并通过这种多少有些残 酷的方式完成冰箱业的第二次整合。

  中国冰箱业正处在这样一个酝酿巨变的前夜。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中国经济时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