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经济参考报 > 新闻报道
 
经济参考报

“两麻现象”启示录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11日 13:46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我国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有两家麻纺厂--齐齐哈尔亚麻 纺织厂(简称齐麻)和克山亚麻纺织厂(简称克麻),两厂建设时间相近, 筹资渠道相同,生产体系和产品相似,克麻投资规模大于齐麻,整体实力 强于齐麻。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同样的困难,“小兄弟”齐 麻却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同行前茅,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远远超过了克麻。

  齐麻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昭示了国企与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 昭示了国企“创造市场”有颇为广阔的空间。

  规模实力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的克麻,靠贷款于1988年竣工投产,有 职工2000多人,拥有从原苏联、法国、意大利等国引进的设备928台套, 达到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资产总额3.18亿元,具备年产2000吨亚麻纤维 、1700吨亚麻纱和300万码亚麻布的能力。

  齐麻也是靠贷款建成,并于1990年投产的。有职工1379人,拥有引进 设备410台套,为全国先进水平,资产总额2.17亿元,具备年产1300吨亚 麻纱和400万码亚麻布的能力。

  克麻现在已欠银行、财政、职工、麻农等13个方面债务,总额高达3. 6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15%;齐麻到去年底实现产值超亿元,销售收入超 1.5亿元,利税超千万元,出口创汇居全市第一。

  “两麻”诞生之初,“相貌”相同,条件相仿,生存的环境相当,为 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拉开了距离?齐麻厂长王玺斌一语道破:“两麻”的 差别在于观念上。是“只建工厂不建市场”的观念影响了克麻的发展。

  克麻的技改过于重视能力的扩大,而忽略了与市场衔接到位。1988年 一期工程竣工后,当年进行了二期改造,纺纱能力达到5632锭。接着在1 991年和1994年又进行三期、四期大规模技改,但囿于市场有限,设计能 力发挥不够,预期效益难以实现。特别是第四期工程投资4300万元引进五 台英国麦凯高档细纱机,由于国内缺少原料、技术操作跟不上一直闲置, 每年仅支付贷款利息和保险费用两项就多达700万元,后来还是顶债给了 外商。1995年与1989年相比,克麻总资产增长4.5倍,实现销售收入仅增 长1.5倍,税金增长1.52倍,由原来盈利551万元变为亏损2198万元。同时, 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每年上升8.3个百分点,而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降低 三个百分点。

  而在齐麻,王玺斌厂长更多强调的是研究市场,发展市场。齐麻二期 改造设计纺纱能力500吨,正式投产以来,年纺纱达到设计能力的110%。 1996年与1991年相比,企业总资产增长1.3倍,资产负债率却降低13.4个 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7个百分点。

  齐麻呱呱坠地之时,克麻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学习榜样。但齐麻没有 气馁,在无定型产品、无品牌、无企业形象的情况下,靠着坚强的韧性, 滴水穿石一样开拓起市场来。1990年,王玺斌背起装着两盘纱的书包,代 表企业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展台”就是一只书包,他磨破了嘴皮推销产 品,结果无人理睬。市场的无情与尴尬,深深地刺痛了王玺斌,从此,他 立志要闯出市场新概念。

  王玺斌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提出,单靠生产纱和坯布等初级产品, 内销无市场,外销又受制于人,是一条没有希望之路。与其受市场摆布等 饭吃,不如主动开发市场挣饭吃。王玺斌与厂领导班子决心为齐麻、为中 国的亚麻工业闯出一条生路来。企业随即确立了“以服装加工为龙头,提 高亚麻产品档次和水平开发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成立了开发中心, 与实力雄厚的上海服装集团合作,在国内首次为亚麻面料设计开发系列产 品。很快,七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亚麻服装推向了市场。从产品到商品, 齐麻进行了惊人的一跳。目前,齐麻实现了“工工携手,工商合作,市场 开发先于产品开发”的工作思路,在国内刮起了一股热销亚麻服装的旋风。 围绕着市场,齐麻在企业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他们制定了严格、细 致、完备的管理制度,切实从一点一滴入手,从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 个指标、每个百分点抓起,从原料、工费、质量、动力等五个方面建立成 本控制体系,并坚持“四优一否决”的方针,即优选原料、优选工艺、优 选人员、优化操作,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1996年,一位韩国客商试订7 0吨亚麻纱,对7000多个纱团逐个挑选,三天三夜没找到质量问题,马上 扩大订货100吨。1995年,齐麻实现工业产值是克麻的108%,耗煤、耗电 仅是克麻的一半。

  围绕着市场,齐麻在技改上也与众不同。1994年齐麻进行了二期改造, 引进12台俄罗斯设备,设备效益相当于英国麦凯细纱机的50%,但成本却 低95%。齐麻投资500万元就增加了3072锭的纺纱能力,平均每锭投资160 0元;而克麻四期工程平均每锭投资1.6万元。

  与齐麻相比,克麻严格管理没有坚持经常,一以贯之。这个厂在经济 效益好的时候就放松了严格管理。麻纺产品走俏时,出现了“萝卜快了不 洗泥”问题,使产品质量大起大落,一度积压价值3000多万元的亚麻布, 合格率仅为18%。在与市场有关联的资金、财务管理上,这个厂虽有制度, 却难以执行。1996年企业帐面流动资金为1.1亿元,其中40%被原料和产成 品占压,能正常周转的不足20%,当年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高达849天。克麻 在销售手段上也相当落后,全厂销售人员仅占管理人员的4.6%,国内有五 个销售点也是名存实亡。这家企业于1993年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后,还有9 0%以上的产品一直是经过中间商出口,不仅造成利润分流,而且市场行情 也把握不准,1995、1996两年,克麻产品平均产销率比齐麻低13.5个百分 点。

  齐麻把市场营销作为新形势下企业“大管理”的基本内容,紧紧围绕 开拓市场、强化销售推进企业管理。他们加强销售力量,企业成立了销售 总公司,销售人员占企业管理人员的1/4,并都有专科以上学历,多数通 晓外语。夯实多处销售网点,在大连、上海、深圳建立办事处,使60%以 上的产品通过这些网点销往国内外。齐麻为与市场接轨,大胆改革传统管 理模式和方法,管理科室和人员分别裁减了56%和36%,克麻虽然是新建的 企业,但仍沿袭计划经济管理,在分配上全厂吃“大锅饭”,一线工人收 入达不到全厂职工平均水平。这个厂陷入困境后,先后换了六任厂长,但 内部管理依旧老模样。现在,职工的福利、供电、供热仍与生产“一本帐”, 每年企业多支出200多万元。他们挣一点钱后,不是投入市场开发,而是 购置小汽车,科室配大哥大。截至1997年末,克麻已累计欠银行贷款利息 近亿元,是历年累计还贷额的两倍多。

  “两麻”现象说明了不同的市场观念取向,取得的效果也截然相反。 如果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都像齐麻那样,依靠自己,苦炼内功,创造市场, 主动适应环境,营造市场发展的社会“小气候”,国有企业定会大有作为。 吴晓东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经济参考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