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分析:锻造中国汽车“航母”时机已到
--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忧思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6月25日 13:23 科技日报

  1998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60多万辆。这个在国人看起来并不少的数 目,如果拿到世界去比较,那实在是太少了。1990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曾 创下1300多万辆的记录,我们连小小日本国汽车产量的零头都赶不上。再 深层次去看,则更让人忧虑。16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相当于一个发达国 家的一个中型汽车厂的年产量,而我们则是200多家整车厂生产出来的。 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到了该造“航母”的时候了,因 为许多因素正在迫使中国汽车工业不得不往这一方向靠拢。

  百姓希望大降价扩大规模才能降

  在中国市场,汽车的潜在消费是十分巨大的,有一家公司曾经做过调 查,中国百姓称如果价格合适将买轿车,一年的潜在轿车市场就达800万 辆。中国市场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或许因为如此,大众等众多国际性大公 司纷纷抢摊中国,投入巨资,与中国的汽车企业联手推出产品,从而使中 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向上发展。但尽管如此,中国百姓的汽车消费,仍未有 大的变化。这里包含的原因虽多,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则是汽车的价 格与百姓的收入差距较大。

  汽车降价,中国汽车业已有所动作。就以百姓关注的轿车工业为例, 去年一季度,国产轿车厂家竞相大幅度降价。今年1月天津夏利和长安铃 木奥拓在价格上叫板,再度下调价格,神龙富康也加入了这一降价行列。 以夏利为例,1992年普通夏利车售价8.6万元,现在价已经降了43%。虽 然这样,但百姓依然还盼着价格的下调,因为他们在关注自己收入与车价 的关系时,也对比着国外汽车与国内汽车价格的差距。据今年5月14日《 中国机电日报》载文披露:桑塔纳轿车国际市场售价不足9000美元,而国 内市场售价为11万元人民币,有相当一部分轿车品牌原来就是赔着本卖。

  那么,怎样才能圆百姓的降价梦呢?按生产规律的基本原则而定,只 有扩大再生产,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些企业做大。企业做大后,新车的开 发、生产环节,销售网络这三大板块的成本可以降下来,从而提高劳动生 产率,这样才能实现降价的目的。

  国外“航母”杀进来国内“小船”怎迎战

  随着中国“入关”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加入WTO后,对各行各业的 利弊谈论也是如火如荼。在这些谈论中,中国汽车工业人士的忧虑也日见 严重。因为中国“入关”,对汽车工业的冲击较大。与国外的公司相比我 们太过弱小了。1998年,我国汽车产量为160多万辆,这是200多家整车厂 生产出来的,而它仅相当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一个中型企业的年产量。 我国最大的三家制造企业各自的年产量却不过20多万辆。目前在未入关前, 靠着高关税的保护,略有价格优势,与国外公司抗衡已经是较为吃力。一 旦入关后,国外公司长驱直入,中国汽车工业里这些“小船”怎能去与他 们抗争呢?消费者买车,少有“爱国”观念,大都以价、质为重。国内一 家调查机构曾两次对轿车的直接用户进行“我国加入WTO后用户对车型选 择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国产车价格高于进口车时,仅20%—26%的用 户选购国产车,当国产车与进口车价格相当或稍低于进口车时,有40%— 47%的用户选购国产车,而当国产车价格不到同类进口车的80%时,才猛 增到有77.5%—81%的用户选购国产车。

  在价格缺乏竞争力之外,新车的开发更是与国外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就以轿车工业为例,目前国内八大轿车厂家生产的几十种车型,仅有两种 是“纯国产”品牌,其余均为引进车型。八大轿车厂中的多数是不具备型 车开发能力。况且国内现有的几十种车型,绝大多数是国外80年代的产品, 90年代产品仅有3种。而轿车的生命周期只有10年左右。在不具备整车开 发能力的情况下,品种竞争处于劣势。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发功能低,除了 技术上的原因外,最关键的一点则是缺少资金,因为开发一个新品种至少 要耗资1.5亿美元,研制周期要长达几年时间,而我国“九五”期间对汽 车工业的总投资也不过13亿美元,显然,如此高昂的开发成本,是目前我 国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无法单独承担的。新车开发功能的低下,决定了我们 在与国外公司的竞争中,质量也将呈弱势。

  事实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存在的散、乱、差局面,一旦中国加入 WTO,则其在质量、价格、品种的竞争都将处于劣势。

  世界流行兼并风国内涌动扩张潮

  汽车工业的联合重组一直在走,而且步伐越来越快。从20多年前的韩 国造“大船”来看,今天世界涌动的则是流行国际性大组合、大兼并:奔 驰和克莱斯勒合并,福特收购沃尔沃,日产雷诺合并……。这些公司在世 界汽车工业里,都是大公司。他们的合并、收购都是为了更大地增加自身 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股兼并风,中国汽车工业也萌动了这种大扩张的想法,有的也 已经在行动了。近年来,一汽集团在原来的生产联合、经营联合的基础上, 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营,收购了大批地方企业,形成了集团框架,市场 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日前,一汽轿车公司总经理赵方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透露:为了增加入关以后的竞争力,该公司一个重要的方法将是搞好资 本运作,进行低成本扩张,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将一汽轿车的“蛋糕”做 大。在汽车企业有这一想法和思路外,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搞重组。湖 北省由于历史原因,汽车工业散、乱、差严重,全省有555家汽车工业企 业,为了走向汽车强省之路,日前湖北省决定对全省汽车工业进行结构调 整,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一系 列行为也表明中国汽车工业锻造“航母”的时机已到。

  汽车“航母”怎么造政府出招是关键

  中国汽车工业锻造“航母”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形势所迫。但中国汽 车工业锻造“航母”也非易事。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利益问题,前些年由于 汽车工业的有利可图,一些地方和企业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使得汽车工 业散、乱、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200多家整车厂分布于20多个省、 市、自治区,归属于机械、交通、航空、兵器等9个部门和系统。面对这 么复杂的关系,牵涉到众多部门的利益,中国汽车工业“航母”的建设其 成败的关键点,在于中央政府。只有中央政府以政府行为才能理清这里面 的关系,才能合理配置这中间的利益。

  在政府介入后,中国的汽车“航母”到底如何去锻造呢?业内人士认 为:有3种可行的方法;首先是走强强联合之路,实现战略重组,使规模 迅速形成,保证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快新车型开发步伐,同时,也可使企 业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营销网络的共享, 可以有效地拓宽市场,扩大成品的市场份额,还可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 争。其次是积极促进中国与国外汽车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国外大的汽车 公司已有多家在中国轿车行业投资或经营,如大众公司、福特公司、通用 公司、铃木公司等。与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引进资金,做大现有的“ 蛋糕”,是有可能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亚科比近期表示, 在今后二至三年内,大众向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增加投资20亿马克(约1 1.24亿美元),使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产量从45万辆增加到60万马辆。 第三个方法则是政府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投入,重点扶持几家汽车大型企业, 并帮助他们进行资产重组,收并一些中型汽车企业,从而使他们实行大扩 张的目的。

  总之,我国汽车工业只有扩展规模,造出“航母”,才能抵御国外产 品的冲击,才能真正适应市场需要。林欣桦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