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中国经济时报 > 新闻报道
 
中国经济时报

产业分析--谁为垃圾污水“埋单”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7月5日 13:37 中国经济时报

  当我国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时候,另一个问题也日益突出地表现 出来,那就是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堆放在城市角落的垃圾像 一座座“白山”让人无可奈何;喷射而出的废水像一条条污龙让人触目惊 心。

  但是,最现实的问题却是,老百姓一方面是垃圾与废水的制造者,另 一方面却在报怨环境不如人意;政府部门渴望着环境清洁,但苦于“囊中 羞涩而力不从心。

  面对人类为自己制造的生存障碍,到底该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这棘手 的“现代城市病呢”?不言而喻,资金问题是最关键的因素,那么,钱从 哪来?

  资金缺口有多大

  据统计,我国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189亿吨。其中80%以上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放的,目前,处理污水的造价在1500-2000元/吨之间,运行费 用在0.8-1.4元/吨之间。

  “九五”期间,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00多个,总投资达数百亿 元。1998年,国家为拉动经济,在1000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再次将城市污 水处理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共有300余个项目、200余亿元的补助贷款列入 计划并予以实施。据专家估算,我国尚未投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还需投资 1000亿元以上,再加上管网费用需投资2000亿元,年运营费用至少在250 亿元以上。而且生活污水排放量却逐年增加,年递增率接近7%,投资也 会相应加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年产生量为0.44吨,年增长率为8%-10%, 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据1997年对668个城市的统计,年清运城市生活垃 圾和粪便1.4亿吨,垃圾粪便处理率仅为55.4%,其中年清运城市生活 垃圾1.09亿吨,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57.3%。而我国的目标是,计划三 年内把无害处理率提高到20%。

  按照统计,1991年至1997年,环卫投资总计为78.7亿元,折合到19 97年价格约为1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垃圾处理的投资占环卫投资的20 %估计,用于垃圾处理的投资约为20亿元,按此数目推算,实现三年计划, 则资金缺口将达到250亿元以上。

  当然,这笔钱主要由政府财政投资解决,然后就是各种形式的国外贷 款。

  “八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2.985万个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只有1 34亿元;1996-1997年,全国累计完成治理项目2.1万个,投资总计是14 8亿元;有限的投资已经使地方财政苦不堪言,在各地的财政预算中,用 于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几乎少得可怜,其中用于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的资 金也就更低了。

  国外贷款也不能让人满意,1996年以来,国家计委在利用外资年度计 划中已经安排了“九五”开始实施的环保贷款项目,批准利用贷款额度2 3亿美元;安排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贷款额度24亿美元,两类合计47亿美 元,已经超过了“九五”计划规模的40亿美元。

  而且,环保投资除了转化成其他社会需求外,本身是无法增值的,所 以,政府投资就是背包袱,借钱也终于是要还的,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老百姓该不该掏腰包

  城市垃圾看起来是个不经意的话题,但是每年人均产生的生活垃圾竟 有440公斤之多,也就是说,每个城市居民一天要平均扔掉1.2公斤的垃 圾。

  每年,每个城市居民至少要耗费掉70吨的生活用水,可又有谁认真想 过扔出去的垃圾和流出去的废水污染了环境,治理需要付出代价呢?要知 道,流出去的废水治理费用每吨要花去0.8-1.4元。

  其实,政府的财政投资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钱,从某种程度上讲, 环境保护并不是“公益事业”,而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老百姓是受益 者的同时,也就是投资者。

  那么,老百姓已经掏了多少钱呢?

  仅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每天要消耗掉300万吨的生活用水,其中的80 %直接转化成污水排放出去。也就是说我们北京市民每年自己制造的生活 污水竟高达8.6亿吨,处理每吨污水的费用按1500元/吨计算,光建污水 处理厂的费用就需要1万亿人民币,每天的运行费用就是67亿人民币!

  而目前北京市收取自来水的费用只有0.8元/吨,其中有0.1元是用 于治理污水的费用,每天仅有30万元,仅按现在北京市每天处理56万吨计 算,每天就要补贴14.8万元,在老百姓不经意间的浪费中,每天就有数 百万元的人民币送进了下水道。

  垃圾收费更是难题,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垃圾的处置是以原始的方式消 纳: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填坑,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对土壤、地下水、大 气等造成污染。而且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仍然是混合收集,垃圾的处理 难度大,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科技部长朱丽兰说:“垃 圾问题实际上已经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这种状况若长此以往,城市将变成巨大的垃圾场。至于垃圾怎样收费, 我国目前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也没有好的模式可借鉴。

  这笔钱该怎么花?

  据官方统计,1998年,我国环境保护的投入首次突破了GDP的1%,这 可是不小的投入,当然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各地的投资力度也不一样,有 限的环境治理费用,只能治理有限的环境资源,就是这有限的钱,假如稍 微算一笔帐的话,得出的结论也很让我们吃惊!

  兰州有个污水处理厂,建了四年花去2亿元人民币,可是三年来竞一 天也未能运转,现在算下来光付利息和设备折旧就高达上亿元人民币!

  山东某地方政府,拿到了国务院2800万元的环境专项资金,轰轰烈烈 地开始建污水厂,十几个人的队伍天天出去考察,一天光考察就要花去上 万元钱,建好之后,专家一评估,所有的工程加设备,只不过400万元, 一堆废品根本就运转不了,却有几十个人天天在等着政府拿钱发工资!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报怨老百姓不理解,其实又怎么能让老百姓理 解得了呢?从环保资金的筹集到怎么把这笔钱花出去,也许怎么花钱比怎 么筹钱更有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加大宣传的力度。中国老百姓的素质不低,只是我们的宣传 力度不够,原来看起来离老百姓很远的事情现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每个人即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但宣传的方 式和策略也要讲究,做几个公益广告或者举办几次活动,没什么用。

  其次,就是污染付费政策落实的问题,之所以迟迟无法出台,就是怕 加重老百姓负担,落得个乱收费的嫌疑,治理环境怎么是乱收费呢?关键 是让老百姓明白,这笔钱往哪用,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样的办法 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老百姓是很容易调动的,环保的工作本来就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还有就是治污设施运营的市场化问题。责权利分得不清,结果肯定是 互相儿戏,谁也不负责任。就像许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豪华的办 公楼能解决什么问题?当成事业单位养一大批闲人,最终加重政府负担, 也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只有把治污公司从政府行为中分离出去,才能让 有限的环保资金派上更多的用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中国经济时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