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的青年们
在4月21日发布的视频中,被人群围在中间的,除了来自大陆的一家3口,还有3个香港人。
他们都很年轻。黑框眼镜、双肩背包、运动长裤和白球鞋,让他们单薄地身材显得格外干净、清爽。于是当他们死死地抓住婴儿车,执意要等到警方赶到时,多少会让人感到诧异。
小孩子一直在哭。当小孩子的妈妈反复解释:“厕所在排队,实在等不及”时,一位青年将双臂交叉在了胸前,冷漠地看守着现场。而在听到对方希望离开的恳求后,他干脆将婴儿车拉到了自己身后。在他的身旁,另一位同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
时间流逝,他们似乎并不着急。如果不是零星传来的粤语,你很难把这3位青年,与一向追求效率,连做滚梯也要小跑地香港人联系在一起。
他们不是应该只关心如何赚钱吗?
事实上,香港的年轻人正在发生着改变。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几乎成为了游行队伍的主力军。
2013年6月27日,当特首梁振英以校监身份出席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礼时,遭遇了近60名学生的抗议。3个月后,因为增设国民教育课程,10所大专院校,超过100个学生组织,又进行了静坐抗议。
生活的困境
虽然事态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梁振英很清楚,类似事件的发生并非出于偶然。
2014年1月24日,正在福建访问的梁振英曾表示,除了工商专业界人士外,陪同在他身边的还有十多位香港大学生。“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莘莘学子在学时期能多了解内地,对扩阔眼界、毕业后开展自己的事业,大有裨益。”
他透露当有学生问他:“现在大学生愈来愈多,如何应对学位贬值、就业困难时?”他认为限制大学生人数的说法是消极的,积极的做法是扩大年轻人的出路。
但事实上,香港年轻人的出路正在越来越窄。
根据政府统计处资料,虽然香港在2013年第二季度失业率为3.3%,但15岁至19岁青少年失业率却高达13.5%,20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亦长期维持在8%以上。
而另一份数据表明,在2013年香港约13万失业人口中,15至24岁的青少年超过3万,占失业人口的1/4左右,远高于整体失业率。
产业单一是香港的年轻人很难就业的主要原因。
香港时事评论员洪清田曾表示,由于港府对于香港经济的定位过于倾向金融和地产行业,所以导致香港基本上没有制造业。“香港现在的经济就是一高一低。最高端就是金融,最低的就是茶餐厅等等这些服务性的行业。”
事实上香港也并不具备发展工业的基因。因为轻地产、金融业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所以为了使资本收益率高,投资欲望高,经济发展快,香港一直实行的是低税率,既政府所得少,资本所得多。而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的经验都说明,如果搞工业则需要国家投入相当高的资本,为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税收。但税制改变,必然会引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香港在发展创新科技上也始终处于落后。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在2012年香港整体研发开支为119亿元,仅占生产总值的0.73%,台湾则为88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06%。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香港的年轻人流入了这个经济体的两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就业都同样艰难。
“ 香港低学历年轻人就业一直较难。”在之前接受采访时,香港理工大学的钟剑华博士曾表示,从调研来看,6个低学历者中,便有1个会失业。
“香港就业安排比较单一,以往一些低学历的年轻人,可以到工厂打工,但现在香港的工业都外迁了。对于比较成熟的金融等行业,雇主比较偏向学历水平高,懂英文和普通话等基本技能的人,他们也很难进入。”
大学生的日子也不好过。香港科技大学在2008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商界仍是该校毕业生投身最多的行业,约占到76.5%。但随着全球日趋一体化,很多大会计师行、律师行及投资银行都是全球化招聘,因为这类高薪职业对求职者的知识水平要求很高,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难有竞争力。
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架构简单,大多数人才都欠缺向上游动的机会,除非他们取得经验后转入政府、公营机构才有更多升职的机会。但希望同样渺茫,曾有媒体报道,当特区政府招聘文书助理时,400个空缺岗位,竟然吸引了44500人前来竞争。
战火甚至烧到了校园里。从2008年起,香港政府为鼓励内地毕业生留港服务,所有内地本科生毕业后可留港12个月,期间可以工作或就继续深造,如果连续在港居住7年,便向香港政府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资料显示,2010年度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本科毕业生中,有60%的人在港就业,4%在内地就业,在港进修的占到23%。香港城市大学则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该校的内地学生60%毕业后继续深造,37%留港工作,返回内地的仅有3%。
2013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粤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要义”课堂上,当有内地学生表示听不懂,要求老师用普通话授课时,引发了香港本地学生的强烈不满。
地产霸权
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一小部分香港的年轻人选择了出走。
萧奕霆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对主流的金融业和地产业没有兴趣,2012年9月他远赴台湾,在台北开了一家咖啡馆。股东一共有6人,全部是来自香港的年轻人。“在香港追求梦想,真的很难;但来台湾,有很多可能性,才有机会实现梦想,”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如是说。
对于香港的年轻人来说,台湾往往是他们走出去的第一选择。据台湾交通部统计,在过去2年里,香港来台的居留人数正在迅速增加。以2012年为例,短期停留、居留许可、到定居许可的人数,从2003年的26.71万人次、1694人、488人,已增长至了90.66万人次、3195人、711人。
遥不可及的房价、租金,是让这些年轻人远走他乡的重要原因。“如果在香港开店,我们真的负担不来。”他的咖啡馆位于台北市的中心,每月店租为13万元台币,而在香港同样的地段甚至要贵上10倍。“同一笔资金,在台湾至少可以延长3倍的使用时间,如果你想做些新东西,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在香港,随着近几年来大陆游客数量的逐年增高,房屋租金被严重抬高。报道显示,因为商铺租金飙涨,在2011年香港倒闭的中低档餐馆便有几百家。卖十碗面,不如卖一件衣服;卖十件衣服,不如卖一个电器;卖十个电器,不如卖一只名表名包……是大多数香港商人的心声。
“香港房价、租金、物价越来越高,港人生活水平下降,”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雷鼎鸣曾对媒体表示,因为自由行,香港付出许多代价。许多知名老店因为不堪租金上涨,只好退租,取而代之的都是国际奢侈品牌,或是周大福等珠宝龙头承租。
2013年9月,第一太平戴维斯发表报告指出,香港蝉联全球商业、住宅租金最昂贵的城市宝座,其次则为纽约、伦敦。香港新界购物中心的月租金均价约为每平方米7千至2万2千元,高档地段购物中心的租金为每平米5万至7万元,黄金商业区的租金甚至每平米高达10万至20万元。
“香港人真的不太会生活了。”萧奕霆显然更喜欢现在的生活。“例如面店卖的一碗面,店家的心态就是‘做好这碗面’,而来的顾客就是为了吃一碗面。双方不贪多,只要求简单又好,这是我在大陆和香港都很少能感受到的。”在台湾萧奕霆实现了当街卖起手冲咖啡,骑着脚踏车贩售手工蛋糕,卖完就打道回府的梦想。
但能走出的毕竟是少数。对于留在香港的大多数年轻来说,除了发现物价越来越高,居高不下的房价,也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巨石。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emographia最新公布的2014年度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四年居于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且相关指数中位倍数也是该项调查历来最高。
香港最大的地产代理商CentalineIndex的数据显示,香港的公寓价格在每平方米9万至30万元。而一般香港的年轻人的收入,仅在8千到1万3之间。
和商业地产一样,香港房价的变化也与大陆密不可分。2003年,在经历了回归后长达六年的楼市崩盘,加上非典的打击,房价累积跌幅为70%。
作为香港的经济之母,楼市意味着一旺百旺,一衰百衰。为了吸纳境外资本刺激经济,港府推出了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政策,希望大陆富豪们能把资金带来香港,根据资料显示,移民中选择投资房产者占31%。
虽然在经济转好之后,港府在2010年10月取消了通过购房申请香港移民的政策,但由于香港没有限购令,没有70年使用期限制,对自由产权有充分的保障,再加上便捷的成交手续及交易透明度高等因素,香港房产对内地富人仍具吸引力。
据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如果按香港私人住宅整体成交宗数来算,2011年上半年内地买家置业所占比例为9.6%。其中,内地买家购买中小型私人住宅(价值1200万港元以下)成交宗数占8.8%,豪宅成交宗数占29%。
据香港入境处最新公布的投资移民数据显示,资本入境计划实施10年以来,为香港吸纳的投资总额超过1478亿港元。
看得见的未来
在大多数香港人看来,正是因为内地人炒房客们的到来,导致了香港房价的节节攀升。虽然港府相继推出了针对内地炒楼的“双辣招”(非本地人、短期炒卖者加征印花税)。但持高不下的房价,仍然是香港民众支持限制大陆人访港的最主要原因。
房价越来越高,食物越来越贵,再加上内地孕妇来港产子、奶粉事件的发生,也让香港人对大陆的敌意越来越浓。
香港大学民意网站调查,港人对香港政治的满意度,从1997年上半年调查的45.3%,下滑至2013年上半年13.3%;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净值(有信心减掉没信心),也从1997年下半年的45.3%,跌至2013年下半年15.2%
虽然内地游客对香港的GDP有很大贡献,但香港的年轻人却很难从中得到实惠。从内地游客中得到利益的,往往集中在与观光业相连的零售、奢侈品、旅馆、餐饮业、出租车等少数行业。
于是当急剧增长的游客给香港社会造成的全面压力和代价,需要由他们来买单时,不满和疑惑便闯进了他们的美好又容易悸动的年华里。
特别是在未来仍然看不到希望时。根据香港特区旅游局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年访港游客人数达到543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7成来自内地。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此前预测,2017年访港游客将超过7000万人次,2023年更会超过1亿。
所以从某意义上讲,在旺角的那次争吵,也许和过去一年里诸多的游行活动一样,都是压抑之后的一次释放。而那3个紧紧抓住婴儿车的香港年轻人,也像那个便溺的孩子一样,对眼前的城市感到孤单、无助。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