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守那一双眼睛将军病房深情守侯重病妻子
2002-09-0406:51:06
妻子安详地睡着了,将军厮守在旁,练起书法。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题记
南方网讯一位常年下基层、走哨所的将军,在职时屡屡为自己将家庭扔给妻子而内疚。正当他卸任准备好好过日子时
,却天意弄人,妻子患上一种怪病,最后只能靠呼吸机呼吸,靠眨眼睛交流。于是,将军退休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从家里搬
出,住进病房——
【引子:一个预约一年才成功的采访】
一位将军,守护着气管切开的妻子,吃住都在病房,始终不离不弃,至今已有两年半。
早在一年前,记者就听说了这件事,萌生了采访的念头。
但将军很干脆地回绝了:“这是家事,不好对外人说。”
记者不甘心,多次努力,多次失败。
前不久,记者再一次找到了将军。他非常沉重,原来医院已经发出了他妻子的病危通知书。
记者说:“我知道您和您爱人的感情很深,不想让外人打扰;但是,我觉得感情越深,越应该有人来写一写,为爱作
证。”
将军勉强同意了。于是,一个预约了一年的采访终于成功了,一段跨越生死的感人故事也得以公开。
【场景一】
病房里呼吸机“咚咚”作响,昼夜不停。
将军刚刚眯上眼,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又尖锐地响起。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将军名叫张炳生,退休前是武警广东总队的总队长。
2000年1月27日凌晨,被肌肉萎缩折磨了近5年的妻子终于顶不住了,陷入深度昏迷,呼吸十分艰难,眼看就
要停止了。武警医院的专家,已为抢救妻子连续作战了一个星期,此时也无能为力了。
他们征求将军一家的意见:“现在惟一的办法是气管切开,否则病人最多只能活几个小时。”
意味着妻子只能如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了。但将军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切开吧……”
从此,妻子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只能靠眨眼与将军交流。将军也从家里搬出,住进了病房。
“小孙子昨天得了老师的表扬,你高兴吗?”将军问妻子。妻子眨眨眼。将军说:“你很高兴?我也是。”他还经常
给妻子读报纸,告诉她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日子就在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中,平淡地逝去。
将军毕竟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由于常年照顾妻子,特别是以前老躬着腰帮妻子翻身、按摩,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
,有时痛得直不起身。
听着无时无刻不在响起的呼吸机声,记者问:“您晚上能睡着吗?”
将军说:“最麻烦的就是睡不好。其实,呼吸机不停地响倒可以适应,关键是她全身插满气管、胃管等各种管子,就
像一个发报机,各种监测仪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出警报,让人总不敢睡,就算睡也睡不着。不过,我现在已练就了一样特殊本
领,就是只要想睡,随时随地都能打个盹。”
【场景二】
将军在病床上摆一块特制的木板,然后铺上白纸,练起了书法,他落笔缓慢,转腕有力……
他的背后是一张床,妻子已经安详地睡着了。
这一在千千万万家庭看来再也正常不过的生活图景,如今却发生在病房里。病房成了家。
将军收起笔,告诉记者,他平时除了照顾妻子,就是练练书法,再不就是打打瞌睡。
将军的一天从凌晨1时开始,这时护工要给妻子“喂”营养糊。
说是“喂”,其实是将食物弄成糊,从胃管打进去。接下来是凌晨3时半、早晨6时……一直到晚上10时30分,
要分11次“喂”食营养糊、牛奶、鸡蛋、蜂王浆等等。
由于营养跟得上,虽然妻子的身体因肌肉萎缩而瘦了很多,但脸竟然白白胖胖,还略带红润,看上去一点不像病人。
将军对自己却很“刻薄”,一日三餐都在医院饭堂吃。儿子儿媳心疼他,不止一次对他说:“爸,今天您就回家吃晚
饭吧,最多只需一个小时,不会耽误您陪妈妈。”但将军就是不同意。他说:“没关系的,当兵的,吃得惯大食堂。”
其实也有吃不惯的时候。将军说,如果实在吃不下去,他就自己弄点面条吃。他喜欢吃面条。
有时家人给他煲点汤,也会遭到训斥:“现在全家的重点是你们的母亲,不要在我身上分心。”家人只得默默离开。
将军的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周只有两次暂时离开病房:星期二上老年大学,星期六去钓鱼。
每次出去,他都要征求妻子意见:“我去钓鱼了,行吗?”妻子眨一下眼,就表示同意了。如果眼睛老睁着,就是不
同意,将军也就不去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场景三】
老是躺在床上,妻子有些烦了,老是皱眉头。
她似乎想对将军说:“你就放弃吧,我不想拖累你。”
这时,将军就要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我们不幸中有万幸,因为一有自己的部队医院悉心救治,二有孝顺争气的儿
女为我们分忧。”
两位老人竟在苦涩中品出了一丝甜意。
在接受采访中,将军对武警总队和武警医院表示了无限感激。
他说,每次妻子病情危急或逢年过节,总队领导都要来看望。每次抢救,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都第一时间赶到,直到
危情解除才离开。
将军还讲了一件小事。为便于护理,有一次护工们议论说,如果病床宽一点就好了。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医院领导耳朵
里,他们立刻交待有关部门重新制了一张新的木床,送到病房。
“儿子儿媳更不用说了,他们为了给妈妈治病,省吃俭用,从不讲二话。也许你不相信,我家至今都未装修。”将军
颇为自豪地说。
原来,妻子所在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撤消了,而新单位的定点医院又不在武警医院,所以医疗费几乎全部自费。现在每
月上万元的医疗费,主要靠大儿子做生意来支付。
尽管是自己的部队医院,尽管全家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将军从不拖欠医疗费,每月都要按时结清。
大儿子有一次和武警医院四内科主任银翠云聊天,说:“我现在一刻都不能停下,否则就交不起妈妈的医疗费了。”
说得银主任直想掉眼泪。二儿子在部队工作,则经常抽时间来陪母亲。【场景四】
8月6日,星期二,雨。
经要求,将军让记者翻阅了妻子的病情记录本。
这个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已经被翻得有些烂了,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各种内容:某一天病情有什么变化,某一天到哪一
家医院找了哪一位医生,哪一种药如何吃,哪一个地方有一个什么名医……
将军略带苦笑地说:“以前每一次出外寻医,我都要将记录本整理一遍,有时还请武警医院的医生修改一下,以便看
病的医生参考。”
记者是从医院四内科主任银翠云那里得知有这个笔记本的。将军的爱人气管切开前长期在银主任那儿看病。她“点拨
”说:“你们一定要将这个本子借来看看,一看什么都明白了。你们看后,肯定想不到一位军人,会如此细心!”
她还感叹:“一个气管切开的病人,居然活了两年半,真是奇迹。我查过,目前国内气管切开病人最长存活了2年,
国外最长存活了4年。”
将军的妻子患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症状是从1994年开始出现的,先是双脚无力,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左手肌
肉开始萎缩。
1996年4月10日,将军退休了。4月12日,他就带着妻子到佛山看病,接着又到肇庆、茂名。
到了6月,妻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将军带妻子来到石家庄的肌萎缩治疗中心,一住就是三个
半月。接着,他们又到了北京,接受针灸、气功、按摩等等治疗。在北京也住了三个多月。然后,到太原、深圳、长沙……
几年时间里,将军广泛搜集各种医疗信息,带着妻子马不停蹄,遍访省内外名医,只要有一点点微茫的希望,都不放
弃。然而,尽管各种办法都想了,各种药也吃了,各种治疗都试了,妻子的病情还是不断恶化。
将军现在对妻子的病情十分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妻子所患这种病发病率是4/10万,目前呈上升趋势,发病原因
还不清楚……【场景五】
前不久,妻子病情再次恶化,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将军非常难过,不住地掉眼泪。
儿子儿媳也赶紧请假,守在医院。
也许是这沉甸甸的爱留住了将军的妻子,她又一次渡过了险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记者找到将军,说服他勉强接受了采访。
将军说:“我此前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是因为我觉得照顾她,十分正常,不值得做文章。我欠她太多,好好照顾她
,我的心理会平衡一点。你可能不知道,军人的妻子是很苦的。”
将军的话匣子打开了:妻子1959年参军,1963年转业,并与我结婚。我长期在基层工作,非常忙,家里的事
几乎没理。结婚后,她没过一天好日子。
1964年,我们的大儿子出生,我在野营拉练。1969年,二儿子出生时,我在韶关独立团一连当连长。一连是
毛主席视察过的英雄连,事情很多。孩子生下5天了,妻子还没有通知我。医务人员很奇怪,问:“你没有丈夫吗?怎么没人
理你?”
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是韶关军分区一位副司令员的爱人,她翻开住院名册,发现我是独立团一连连长。她非常同情我妻
子,回家冲副司令员发脾气,说:“你们当兵的都没良心,老婆生孩子也不管!”
副司令员将情况告诉了我们团,我这才知道。于是,我立刻赶到医院,这时儿子出世已经6天了。我匆匆看了一眼,
又回连队了。儿子出生第10天,我将妻子接回家。但我又委托政治处找一位保姆,自己回连队了。
这一年,我直接调任广东省军区独立三团任团参谋长。由于刚到广州,事情多,所以一连5个月没回家。那时,二儿
子还不到一岁。
我觉得这辈子欠她很多。我从基层出来,经常下基层,广东所有的武警部队、哨所,我都去过,但对家却很少照顾。
对这些,妻子一直没有怨言,默默地将孩子拉扯大,孩子上学、看病、工作、结婚,我都没操过心。
1995年春节,也就是我退下来之前倒数第二个春节,我又到基层连队同战士们一起过年。不巧的是,两个儿子都
因事不在家。于是,家里就留下妻子一个人过年。
年初四,我从基层连队回到广州。在车上,我打了一个电话回家,说:“老太婆,你辛苦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吃个饭
吧。”
她同意了。我的车就在楼下等她。谁知她一上车,就哭了。我也不好受,我说:“别哭了,反正我就要退休了,我退
之后一定好好陪陪你。”
谁知,这时她已经得了那磨人的病,我退下来,她也没过一天好日子。
【场景六】
听说有记者采访,将军请的四个护工坐不住了,一定要说几句话。
她们说:“我们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男人,别的不说,单是天天吃住都在这里,天下就没几个男人能做到。他爱人在床
上躺了两年多,连褥疮都没长一个。”
她们还说:“我们每年都能回家一次,将军一家对我们都很好。”
这四位护工住在将军的隔壁,协助将军护理妻子。
她们都是将军按妻子的意思,从湖南老家请来的。她们都是妻子的亲戚。
将军告诉记者,妻子是为人善良,非常孝顺。
去年7月,她的父亲过世了。将军在病房的阳台和妻弟通电话,谁知被妻子听到了。将军本不想告诉她。但进到病房
后,她老盯着将军。他知道妻子想说:“你有事瞒着我。”
于是,将军如实告诉了她。还没听他讲完,妻子大颗大颗的眼泪就直往下淌。
将军说:“你病成这样,我就不回去了,留下来陪你,让孩子们回去送葬,好吧?”
她又死劲地盯着将军。将军问:“你是要我亲自回去吗?”
妻子眨了眨眼。于是,将军就回到湖南给老人送葬,让儿子到医院陪她。这是两年多来,将军惟一的一次离开她,但
前后也才三天。
将军说:“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但为什么我的妻子——这么好的人,就不能过一天好日子呢?现在医学发展这
么快,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将她的病治好,让她过上好日子,哪怕只有一天也行。”(编辑:何静文)
相关频道:南粤消息
作者:记者段功伟通讯员张小玲新闻来源:南方日报
【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