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惊世骇俗“大转系”
南方网讯今天(9月12日),九十七岁的复旦大学迎来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学盛典——244名学生,重选专业
到新系。
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转系难,难于上青天”,如今竟有如此多的学生同时转系成功,复旦前所未有,全国闻所未
闻!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复旦大学率先全国实行转系(转专业)制度改革。校党委书记秦绍德言之切切,“我们的高
考目前还只能给学生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就是‘一考定终身’。只有热爱专业,才能学好专业,才能
爆发创造力。放宽转系限制,复旦给每个学生爆发的机会!”
解读:“三堂会审”公平公正
放宽转系转专业限制,是复旦党委、行政两套班子共同研究制定的重大改革举措。校长王生洪多次在专题会议上亲自
部署落实,要求各院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上学期初,复旦大学出台新规定——每个院系(专业)至少拿出原有学生10%
的名额,接受转系生,总计420个名额。凡一年级同学平均学分绩点在2.5(相当于70分左右)以上者,均可提出转系
。各院系提前两个月,公开考核办法、考核科目,以便转系学生准备,同时成立5至10位专家组成的转系评审委员会,严堵
“暗箱操作”。一石激起千层浪,420多名同学提出转系申请,他们都能符合新专业的要求吗?热门专业供不应求怎么办?
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不能少。
新闻系——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笔试通篇一道题——撰文评论《印巴冲突之我见》,题目虽小,难度不低,
转系生如果平时不关注新闻,根本连“印巴冲突”是什么都搞不清,更别提思想的深度、分析的逻辑、文字的驾驭了。文章经
“匿名”处理后,由多位专家评审,打出平均分。面试考核学生当场应变、待人接物的能力,同样是“三堂会审”,保证公平
。
数学系——考核就一张试卷,集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于一身,难度系数参照数学系一年级学生的水平
,总共15道题,题题不含糊。考分从高到低排列,铁面无私,按序录取。
生物系——没有笔试,高考成绩占20%,大学绩点占30%,面试成绩占50%。面试题目从多利如何被克隆,到
人类基因组测序进展,从伊拉克生物武器探究,到蜘蛛侠变异有否生物学可能性,考核内容既广又深。专家组对转系生综合评
定,各自打分,最后汇总平均,择优录取。
中文系——看似“最简单”,既无笔试,也无口试,转系生只需将历年习作、发表文章一并交给专家组。不过,这样
的考核其实并不轻松,因为透过字里行间,考官对转系生的文学素养一清二楚,高低立判。……
经过严格考核,今年,244名同学转系成功。
自述:转系“难”到转系“忙”
过去转系究竟有多难?今日转系又为何而忙?记者找到几位当事人,口述实录。
胡守钧(社会学系教授):我在复旦读书时,转系吓煞人!难到什么程度,我1965年从物理系转入哲学系,这条
“特大新闻”,时过三十多年复旦人还是记忆犹新,因为整个60年代,十年转系我一人!回想起转系,真是一波三折难上难
。当时我自觉,很多物理问题更应用哲学眼光去认识,也是血气方刚,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转系。不出所料,当天就被物理
系否决了,一顶“破坏教学秩序”的帽子马上飞过来。几经辗转,校党委书记王零同志得知此事,他支持我。可哲学系还是以
“没有先例”拒我于门外,难啊,学校上下都反对转系,党委书记一个人说行也不顶事。走投无路时,我的一篇哲学文章在市
级大报上发表了,一个在读学生在市报上发文章,当年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王零书记抓住机会,召开学校党委会,专题讨论
,力排众议,才最终批准我转系。转系难,归根结底是体制的大一统“计划”,专业招生按计划,毕业分配按计划,每个学生
活脱一个“计划人”,转系就是乱计划——没门。
张晓洲(由计算机系转入中文系):我放弃“大热门”计算机,决不是因为成绩差、读不下去,去年我的绩点达到3
.2(相当80分左右),中上游水平嘛。自投罗网到“青灯冷禅”的中文系,我无悔,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
暴殄天赋是可悲的。一个文学天才如果选择了计算机,他可以短期内收入多些,但他永远不会成为大师,至多只是个匠人,工
作对他是痛苦,决不会是享受。我相信自己对文字的感觉,对生活的细腻直觉,所以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父母为我选的计算机专
业,投入中文怀抱。比起那些无法转系的学长,我是如此幸运,感谢复旦。
朱月(由新闻系转入数学系):我一直都相信,如果杨振宁坚持在他并不擅长的实验物理领域,而不是果断地转攻理
论物理,他一辈子也拿不了诺贝尔奖。这就是我转系的原因。
张虚怀(由物理系转入生物系):我从小喜欢生物,高中还拿过上海市生物竞赛二等奖。高考时,第一志愿考生物系
失败了,可我”爱生物之心不死”。学校打破惯例,允许“低分”考生转入“高分”专业,美梦成真。
徐昕(由力学系转到国际贸易系):转读贸易,我承认有就业方面的考虑,人往高处走,不违反国家政策嘛。有人甘
于基础学科的寂寞,有人适应生意场的谈判交易,这不是道德问题,人各有志。放宽转系限制,大家“多赢”!
专访:复旦的苍穹与翰海
复旦大学副校长孙莱祥
放宽转系限制,让学生再一次选择,更成熟、更坚定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复旦大学这么做,为的是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为的是给学生更广阔的舞台,是复旦向“大文科、大理科”的开放式学分制迈进的又一步。我们相信,考进复旦的学生
,都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完成转系新专业的课程。
长久以来,转系难于上青天,真有那么难吗?“教学资源极度紧缺”、“低分转高分有失公允”、“影响教学秩序稳
定”……经年累月,确实成了“老大难”,但这次规模空前的成功转系,这些“难”不都是可以逾越的吗?所以关键在于思路
转变,过去我们是计划经济的脑袋,一切都被计划着,学生进入大学,一个萝卜一个坑,转系怎么会不难?!
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有权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在发达国家,大学生选择专业来去自由,他们
前两年一般都是“大文科、大理科”的通才基础教育,大三才开始分专业上课,或按入校时初定的专业,或按大三选择的专业
,只要学分积满了,就可获得该专业学位。
放宽转系限制,是复旦学分制改革的第一步。在条件成熟时全校将按照“大文科、大理科”招生,参照发达国家经验
,入校两年后再选择专业,实行自由流动的完全学分制,这是复旦努力的方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复旦正要成为这苍
穹与翰海。(编辑:付刚)
我想发表评论
作者:新闻来源:解放日报
【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