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宁夏救治首例“非典”患者纪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5日13:08 人民网 | |||
决战在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照片提供:《银川晚报》) 4月7日,宁夏收治首例“非典”疑似病人。4月16日早8时,根据卫生部4月14日最新公布的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宁夏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确定该疑似病人为首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患者。4月22日晚11时许,患者赵某因医治无效死亡。这期间,为救治宁夏境内首例“非典”患者,宁夏附属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们经历了16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在这16个日日夜夜里,田娜、杨霞同她们身边的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与“非典”病魔抗争着。如今,斯人已去,而我们的白衣天使们仍继续着他们坚韧的奋战。 田娜,女,23岁,医师,2002年7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杨霞,女,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她们俩是宁夏最早接诊“非典”患者的医护人员。在救治“非典”患者的16个日日日夜夜,她们的意志力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4月26日,在被留院观察3天后,田娜和杨霞终于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家。但是她们依然无法和亲人团聚,杨霞4岁的小女儿至今还远在宁南固原外婆的家里,每次打电话,小女儿总是不肯放下电话,哭着说她要回家见爸爸妈妈。5月1日,田娜的妈妈赶回来看望女儿,母女相逢,喜极而泣。对格外心疼女儿的妈妈来说,和田娜分开的日子不是20多天,像是20年。 在家休息的日子里,田娜依然无法平静下来,她的脑海里、睡梦中总是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抢救病人的场面和病人痛苦的神情。于是她根据回忆,写下了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中一个医生的战地日记,日记里记录了她和同事们肩并肩共同抗击“非典”的不平凡经历,字里行间那朴实无华的话语、那让人无法不感动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敲打着人们的心灵。 4月7日,收治首例“非典”疑似病人。 这天,天气很好。当田娜和她的同事们接触“非典”的时候,对于“非典”的了解还仅限于新闻报道。医院对收治“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做了充分的准备。田娜在日记中写道:“‘非典’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这里的生活依然宁静。”下午,田娜还负责办了一期如何预防“非典”的黑板报。谁知几个小时后,她和同事就接诊了宁夏首例“非典”疑似病人。此后的16个日夜里,她们忘却己身倾注心血和病人一起抗击“非典”这个病魔。 这一天的晚7点40分,正值班的张栩主任接到急诊室打来电话,对方告知,来了一位发热待查的病人,被怀疑是“非典”患者,请求传染科立刻过去会诊。来不及多想,张栩主任叫上正在值班的田娜一起匆匆赶往急诊室。急诊科当班的张淑香医生简单汇报了病情:患者赵某,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人。该患者3月21日曾到疫区出差,3月28日返回,4月1日出现高烧、头痛、干咳、少痰、呼吸困难等病症,4月7日晚因重情加重,从磴口县人民医院转至本院,现体温摄氏38度以上…… 经过CT检查和专家的会诊之后,就像平时抢救一个普通的危重病人一样,田娜和她的同事有条不紊地忙了起来,面罩吸氧、心电监护、采血……一切抢救工作完成后,田娜看到病人出气依旧很困难,便问患者是否还气短,病人点了点头。她又为病人换了氧气筒,加大了氧气量,病人的呼吸才好转一点。事后,田娜在日记中写道:“那天,我和同事们一样,只戴了薄薄的两层一次性口罩、身穿白大褂为病人看病,和现在的防护措施相比,那天的防护简直跟没有一样。当天晚上,呼吸机发出的“隆隆”声不断地向病人的肺里鼓入生命的气体。这就是那种所谓的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吗?似乎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病人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我真的没有恐惧感。”在监护仪的“嘀嘀”声中、在呼吸机的“隆隆”声中,田娜度过了一个无眠的、不平静的夜晚。 4月8日早晨,因患者呼吸系统“衰竭”,被医院确诊为“非典”疑似病人。 这天早晨,开完医院的例会后,田娜又来到病房观察病人的病情。鉴于临床诊断和非典型肺炎流行病例有其相同之处,医院将其列为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和许多刚带上呼吸机的病人一样,病人显然还不适应机器帮助呼吸,显得有些烦躁不安,她和护士王惠梅便安慰病人,希望他能挺住,到病情好转后,就可以不用呼吸机了。经过劝说,病人渐渐平静了下来。 回忆当天的情景,田娜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时间过得真快,一抬头,已是上午11点多了,从昨晚9点开始已经14个小时没有休息了,我累得有点麻木了。回到家我胡乱扒了几口饭,就躺下了,头沉甸甸的,非常想休息,但却睡不着,找了一本平时最爱看的张爱玲的小说,却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现场的许多情景总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 4月9日,和田娜一起值班的杨霞出现了感冒症状,传染科主任让别人代替她。 经过几天的奋战,杨霞确实有点吃不消了,但她谢绝了主任的关照。田娜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天,杨霞大姐感冒了,领导找人替换她,但被她谢绝了。她对领导说,我的病吃点药就会好,不能让其他的同事进来。何况新来的医生必须十分熟悉呼吸机的操作,稍不熟练或有点闪失,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我已经干顺当了,就让我留下来吧。多么可爱的杨大姐呀!” 除了看护、诊治外,和嘴里插着管子的病人沟通也是医护人员必须的工作之一。病人靠做手势、写字和医护人员们交谈,但这种交谈的方法对刚刚接触这类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显然还不能适应,随着她们和病人相处时间的增多,逐渐熟悉了他的表情和手势,沟通就容易多了。 “这天下午,患者的精神好转并示意要写字,我将纸和笔递了过去,好半天过去了,患者点头说写好了,我拿过字条,看到上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好人一生平安!’我心里一震,鼻子酸酸的。是啊,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人在此时是多么眷恋人世和亲人,这让我明白,人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珍惜我们的每一天。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放心吧,我们一定尽全力去抢救你,让你平安回家。” 4月10日,患者病情恶化、心情烦躁不安。杨霞叮嘱田娜要一步不离地观察病人。 田娜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护理工作比往日都要艰难,每次吸痰时,病人的缺氧就会加重,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痰吸干净,根本无法顾及喷溅到自己脸上的痰液,有一次痰液竟然溅到了护士王惠梅的眼睛上,多危险呀!几天来,大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最多的时候,我们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坐着都在流汗,但又不能喝水、不能吃饭,还不能上厕所,有几次我都快要憋不住了。护士们干的工作更累更危险,因为她们要伺候病人的吃喝拉撒,还要替病人擦洗身体、换衣服、换床单。有时候,看她们忙不过来,我们医生也帮着干,大家为了救活病人已不分彼此了。” 4月11日,田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 刚要休息,妈妈打来电话,姑姑、奶奶都抢着和她说话,奶奶在电话中说:“傻丫头,你的身体不太好,奶奶真替你担心。”好心的家人希望她以生病为由请假休息,但田娜一口回绝了亲人的好意。 4月16日,早8时,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治非典型肺炎协调领导小组通报:宁夏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根据卫生部4月14日最新公布的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临床诊断标准(试行)》,确定该疑似病人(赵某)为宁夏首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与其有过亲密接触的其他内蒙古磴口县4人为“非典”疑似病人。 田娜记录下这一天的情景:“我第一次看到患者哭了……那一瞬间,我和同事们都哭了,病人把他们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希望医生用精湛的技艺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怎能让他们失望呢。那些日子里,病人的病情好坏成了医护人员们心情好坏的晴雨表。” 4月18日,根据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经卫生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与流行病学专家会诊,截止上午8时,宁夏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5例。此5例患者均为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人,首发病人为赵某,而后与其接触的赵的妻子、连襟、妻弟、弟弟等人陆续发病。自赵某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后,赵妻及其他4人尚在“疑似”中,后4人已于今日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患者。同一天还确认1名宁夏人为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还有2名为观察病人,1人为医务人员,1人是曾去北京打工的人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学院附属医院对收住的8名病人或疑似病人,采取了严密的隔离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给予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持呼吸、抗感染、抗病毒、激素、调节免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而首例“非典”患者赵某的患难妻子就住收在赵某病房对面的病房里。 到4月20日,田娜和同事们已经在一线和“非典”抗争了14天。他们休息的地方是医院的公寓楼,4个人一个房间。医院为他们请来了专业厨师,天天为她们精心烹调美味佳肴。休息的时候,除了挂念病人的病情之外,她们最想的当然还是家。 4月22日,今天是患者的生日,也是他告别这个世界的日子。 这天,杨霞的值班时间是中午12点到下午4点。她发现这天患者的心情似乎特别开心,脸色也好看多了。一会儿,赵玉善好像把啥东西藏到了枕头底下。杨霞便和他开玩笑,“有啥秘密不能让大家知道,是不是又写夸我们的话,你不好意思让我们看。”随后,病人拿出了纸条,杨霞接过来一看,只见字条上写着:“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吃饭。”杨霞眼含泪水,忙祝他生日快乐。前来看望病人的杨银学副院长让人买来了一篮鲜花,在场的医护人员和院领导们一起为病人唱了一曲生日快乐歌,患者又哭了。赵玉善让杨霞替他挑了3枝花拿在手里转来转去地看,杨霞说,病人当时的样子就像一个孩子,看到他赏花的痴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落泪。当医护人员要为他翻身擦背时,劝他先把花放下,但患者就是不听,劝说了好半天,他才恋恋不舍地把花放下。 这一天下午,田娜接班。住在患者对面病房也被感染的他的妻子托田娜给丈夫捎去一个纸条并请求希望能见丈夫一面。田娜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患者的生日,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和大家一起给他过生日,在病房门口,病人的妻子将我喊了过去,她流着泪说:‘医生同志,今天是我丈夫的生日,我希望你能让我们见一面。按照医院的制度,我是不能答应她的请求的,我只好先把纸条带给了患者。那纸条上写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差点忘了,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你能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病,我们一起回家。’这段时间我成了他们的邮递员,随后,患者又托我带去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老婆,我想回家,想吃你做的揪面片。爱你的丈夫。’” 这一天晚11时许,宁夏首例“非典”患者赵某经抢救无效,猝然离开人世。病房的医护人员全都哭了起来,他们无法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 16天来,多少个白天黑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的病人还是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田娜告诉记者,4月23日晚上,当大家都回到公寓后,她一个人偷偷地跑了出来,在走廊里独自哭泣。 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这是一场人类和病魔之间的恶战。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像田娜这样的白衣天使正在用她们的爱和生命同病魔抗争。我们相信,爱终久会让我们团结起来战胜“非典”病魔。来源:人民网 2003年5月05日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