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关注毕业生 求职须有新视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23:0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5日电 中新社记者专栏:高层关注毕业生 求职须有新视角 中新社记者 王进昌 伴随着盛夏的临近,按理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应到了“落听”的阶段了,可今年的情况似乎与往年有些不同,不少用人单位的人事干部的办公桌上还堆积着大量无法录用者的简历。也就是说,许多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还不知将走进哪家单位的大门。 上周有一条消息颇为引人注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十八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二○○三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 大学生的毕业求职问题列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印象里还不多见。 之所以此问题今年获得如此重视,有两个原因。其一,今年是高校扩招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就业人口增加了。其二,肆虐中国数月之久的非典给中国部分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就业机会减少了。 这一增一减,使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严峻起来。 据知,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仅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达二百万之多。在非典尚有余威的时候,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就业机会确属不易。 也许有些人据此会对中国四年前的高校扩招政策有怀疑,认为是毕业生过多导致了就业的难题。 事实上,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就在大城市、大机关里大学生、研究生成堆的同时,广大的不发达地区或条件较为艰苦的产业却处于人才奇缺的境地。如果这些地区和产业每个单位再增加十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话,中国即使每年的毕业生再翻一番,就业也不会成问题。 人们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除了提出要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还提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积极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功立业。” 这些提法可谓意义深远。如果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像国务院办公会议所提的那样,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那不但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有利于欠发达地的发展,而且对年轻人的成长确实是有好处的。 也许有人会由此联想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所提倡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在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毕业后被安排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许多有知识的年轻人被迫放弃了所学专长而去“修理地球”,这是极“左”路线的罪状之一。 如今所提的“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和那个时代的“上山下乡”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个时候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高层次的知识青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城市的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得不到补充。把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派到农村从事与一般农民没什么区别的体力劳动,无疑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现在所提的到基层和艰苦的地区去并不是强调越偏远越艰苦越好,更不是片面强调体力劳动,而是强调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在那片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如今,在大学生、研究生成堆的单位里,新分来的毕业生是小字辈,熬十年还是小字辈。如果没什么特殊的才干,往往到了四十岁左右才能挑大梁。有的单位就连抄抄写写、收收发发的简单事情也由大学毕业生来做。有的大学生工作了好多年,甚至结婚有了小孩,还是一副学生腔,总是成熟不起来,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人才浪费。 如果到了基层单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往往很快就能独立承担重要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快速成熟起来,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往往都具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当他们讲起成长经历的时候,几乎都认为基层工作对他们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的小康肯定不是部分大城市的小康和部分产业从业人员的小康,而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需要大批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本周末百万学子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等他们毕业的时候,可能到基层单位就业就成为一种常态了。也许到了中国的基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时候,小康就离我们不远了。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