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记:一位监考老师对高考的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10:17 人民网 | ||
6月7号和8号两天,我作为监考员参与了高考。 这是我第二次踏入高考考场,上一次的时候我是以学生的身份,现在是教师了,发现监考和应考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至少,监考的时候还有点时间“溜号”,应考的时候神经却绷得紧紧的。不要责怪我是个不负责的监考员,实际上,很少有监考员能在漫长的考试过程里始终“虎目圆睁”,不然,下面这篇随感也就不存在了。 看着考生们专注的样子,我感觉,如果我的眼光紧盯着他们,我会很尴尬。的确,他们太守纪律了,太专注了,沉默得让我有些感动。在这个时代,你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如此专注地做同一件事情。这是个躁动的时代,多元的社会,也许只有高考的指挥棒,才能令他们合奏出这样一首“沉默之歌”。回忆自己当年高考,紧张得连监考是男是女都忘了,真觉得现在这个角色没什么滋味。年年高考,年年都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吗? 我是教历史的,“溜号”的时候就会想起“本行”来。中国的科举制度绵延一千多年,由国家统一考试选拔人才,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天经地义的事。高考和科举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统一”的概念是一样的。这么多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考生,一定要试着跳过同一座“龙门”,才有成为人才的可能。高考是“独木桥”——这种比喻已经被人们用滥了。现在这座桥要宽多了,起码在北京是这样,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大学本身也就“贬值”了,象牙塔的五彩外衣被层层剥落,天之骄子的眩目称号也风采不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大学不再神圣时,高考也就迂尊降贵了,尽管她还是一身贵族的装束。我已经可以看出来,考生虽然很安静,但他们并不是很紧张,比起我应考的时候,他们要轻松多了。对他们而言,高考已经不是“鬼门关”了(本来就不应该是)。对比时下的考研热、出国潮还有各类专门技术的考试,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高考的“贵族时代”正在逐渐谢幕,新的人才选择方式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成型。虽然媒体依旧在炒作,虽然教育系统依旧如临大敌,但是高考迟早要退休的。我只是在想,高考会不会有一天变成《春节联欢晚会》? 当我在考生的座位空隙间慢慢踱步的时候,也在思索着教师本身和高考的关系。高考实际上是自小学到高中所有考试的最高端体现。所以,虽然我不是高三教师,但是高考对于我来讲同样是一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工作业绩——虽然教师的工作业绩很多,但是能体现出来的地方却不多。国家要我们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高考之外,中学教师还找不到另外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如学生。考生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步,而教师的高考却是事业的最后一步。如果教育事业停留在这个地方,那么也就比较危险了。如果教师的工作仅能体现在以高考为首的一系列考试上,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比较危险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方兴未艾,值得思索的地方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虽然我不是教育家,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些危险我还是能感觉得到的。 6月8号中午,高考还剩下一场,我半卧在操场边的椅子上,仰望有些阴郁的天空。一群燕子结队飞入视野,又倏忽而逝。其中有两只掉了队,在灰色的天空下盘旋着。高考就要结束了,但是新的一天还要开始,我希望我的考生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象这两只小燕子,合群也好,掉队也好,总之,只要能飞,就要快乐地在天空中盘旋。 2003-6-9于北京来源:人民网 2003年6月11日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