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的“反对派”致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3日08:54 南方都市报 | ||
观察家 据7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该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一贯主张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反对意见和社会的忧虑”的三峡工程权威专家潘家铮院士。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者:10年前您接受我采访时有两个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三峡工程如果在1958年‘大跃进’时上马,肯定是一场灾难;二是反对派意见对三峡论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三 其一,潘家铮院士说得很清楚,当时那些反对意见对三峡论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我们由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些反对派的存在,如果没有他们的反对声音,如果没有他们提出的与众不同的意见或建议,三峡工程虽然也会立项和上马,但不会像今天这样顺利,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也许会用更长的时间,也许会花更多的钱,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更趋完善。 其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中国已经孕育了近百年(孙中山就提出过),已经有许多专家进行了长期的各种形式的探讨,建成后巨大的综合效益又赋予了无数国人的殷切期望,可以说,十年前开始正式论证时,“立项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即使反对的专家们也一定会感觉到。在多多少少还有着视“反对派”为另类的背景下,他们敢于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在说话前或说话时过多考虑说话以后、以外的东西,这种源于“赤子之心”的精神和勇气非常难得,给其他和以后的科学家们树立了榜样。 其三,他们的行为让各级工程的决策部门和主管部门再一次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科学的或行政的决策,都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反对声音的存在。反对派也是优秀公民,他们的意见往往会给设计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重新审视事物的新角度,发现可能已被忽略了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成为反对派,是他们因经历、眼界、学识、专业、方法的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他们的动机、目标和赞成派一样,都是为了工程更加安全和合理。在倾听和检验他们意见、建议的过程中,也可以使设计者的思路更开阔,行为更谨慎,可以使决策者和主管部门扩展出更大的科学和民主胸怀。 岳建国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