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请帮帮孩子们!》一文反响热烈 爱心如春潮涌向贫困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4日03:11 重庆晚报 | |
本报讯 昨日,本报一版《请帮帮孩子们!》一文见报后,希望资助她们完成学业的爱心电话持续不断。大家共同的心声是:一定要她们坚持读下去! 打进电话希望资助的有下岗职工、外地来渝务工者、离休干部、汽车司机、以及商界人士。 家住南岸区的离休老干部杨祖玉动情地说,身处贫困仍不失青云之志,真是令人感动。他表示要资助一人读完大学。 “千万不能放弃!”一名姓李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打进电话。他说他愿意负责其中一人全部的学习费用,甚至提出愿意收她为干女儿。 一个叫王菁的下岗职工和涪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说:“虽然我们收入不高,但总比她们强。”问清两人地址后,她们表示将直接把钱寄去。 重庆长龙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维表示,愿意资助一女生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毕业后还可以留在公司工作。 北碚人李世国见两人的家庭贫困,在电话中他表示可以给两家父母提供场地和资金,资助他们做点生意,脱离贫困。 爱心如潮。令替学生上书求援的吴红老师感动不已。由于暂时无法通知学生,她委托记者向所有的好心人道谢。 (记者 汤峰 实习生 何廷卫)面临失学的准大学生有多少 本报讯 昨日,家住渝中区学田湾67号的聂廷芬在读了《请帮帮孩子们!》一文后,专程赶到本报,为她上了大学本科分数线的儿子求助。 聂廷芬与丈夫双双下岗,加上低保,每月只有500元的收入。 与农村的家长一样,聂廷芬也为孩子上学的费用犯愁。“谁来帮帮我的孩子?”她问。 我市到底有多少面临失学的“准大学生”?市有关部门没有专门的统计。但从记者采访的有关区县的数据中可窥之一二。 来自黔江区教委的消息称,该区每年高考上线的贫困学生有百余人。政府每年要拿出20万资金资助他们上大学。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县教委综合科科长谭长明每年高考发榜后总是最忙的。“全县每年有80多人拿了高校录取通知书但走不了”。经过调查摸底归类,教委按家庭经济情况排序,找扶贫办等部门“化缘”。最高资助为2000元。“但不是所有的申请人都如愿。” 与石柱一样,同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秀山县,每年有30多名准大学生面临失学。 教育界人士保守估计,全市每年面临失学的准大学生至少千人以上。 重庆名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梅劲打电话建议:以民政局或红十字会的名义成立一个救助贫困学生的专项基金会,随时接收捐款,接收并审核受助申请,让更多的贫困生受益。网络编辑:甘健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