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提出"冰核流星体"撞击解释通古斯大爆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4日11:0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7月4日电 近百年来,对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的大爆炸,人们已提出了100多种假设。中国学者赵成文集多年研究经验,也提出新构想——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突如其来、惊天动地、了无痕迹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是全世界天文学、地球学、气象学、地震学、化学等领域众多科学家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近百年来,人们提出了100多种假设,探寻这惊世之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经得起科学论证与推敲的构想出现。日前,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赵成文教授利用自己研究和分析各种爆炸现场已近30年的经验,对通古斯大爆炸之谜提出了新构想:“冰核流星体”撞击引起了大爆炸。 为什么将爆炸物推断为冰体? 赵成文认为,在分析通古斯大爆炸的现场特征时,最大的疑点就是爆炸点特别巨大、分散,但却找不到造型客体。在各种物质中,能够来去不留痕迹的只有气体和液体。但单纯的气体和液体,又无法冲击出有形体的地坑,因为地坑的形成需要坚硬的造型客体的印压。那么,既有硬度、又易消失的物体就只能是——冰体。正如极地的冰层在高速旋转的钻头的摩擦下会发生爆炸,天外来的冰体在高速射入地球大气层时,遇到氧气也自然会发生爆炸。 “冰核流星体”的来源与成分 赵成文认为,冰核流星体也可以称之为冰彗星,可能来自银河系。根据爆炸能量、声响范围,人们可以推算它的体积、质量及形态。这个冰核流星体原来可能是球形,后来变成了管状,在改变了运行轨道后,进入了太阳系。有人会问,在太空中,这个冰核流星体为什么不会自行爆炸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运行速度不够(没有重力加速度),而且还缺乏助燃的氧。当它进入地球的引力范围时,就等于按动了定时引爆装置。根据推测,这个冰核流星体的构成成分中应含有大量的氢元素或它的同位素氘、氚。 爆炸点与爆炸能量 根据对爆炸现场的现象痕迹分析,结合百年来的文献对爆炸时闪光、声响与烟雾情况的记载,赵成文认为爆炸点应该在空中。通过几何计算,爆炸点应该是在距地面5000至10000米的高空。根据现场周围树木的倾倒方向呈放射状这一事实,我们认为爆炸点与地坑是垂直的。距地坑最近的树木之所以呈直立状态,没有树叶,而较远一些的树木却呈放射状向四周倾倒,距离越远,倾角越大,这主要是与爆炸冲击波的方向和强度有关。远处的树木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只能向与冲击波作用力相反的方向倒伏。距离越远,与冲击波接触面积就越大,因此倒伏角度就越大,直到冲击波减弱位置。 通古斯大爆炸是在物理作用下产生的化学爆炸,爆炸后最大的威力是气体。根据相关分析,这次爆炸的能量相当于2~3个氢弹的威力。在爆炸现场中,应该找到核物质的痕迹,因为它本身就是冰核物质的大爆炸。 赵成文说,如果这种构想成立的话,我们推想在几千万年前,地球也曾遭到过这样的爆炸撞击。而且那次爆炸的威力可能更大,导致了山崩、海啸、火山、地震等地质变迁。那次爆炸可能就是恐龙灭亡的真正原因。既然这种灾难性的大爆炸过去发生过,或发生过多次,那么将来可能还会发生。天外不祥来客的光临,更鞭策人们尽可能地把科学技术应用于保护人类,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而把那些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入侵者”消灭在宇宙空间之中,拒于“地门”之外。同时,赵成文表示,关于他的这一新构想,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资料: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黎明,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俄罗斯人正在熟睡。突然,狂风大作,风中夹杂着巨大的噪音。风停之后,瞬间的宁静,远处发出一种异常的声音。人们被这种异常的声音惊醒。7点43分,爆炸声响起。一个燃烧着的怪物,拖着长长的烟火尾巴,从南到北划过天空,消失在地平线外,地平线上升起一团巨大的火焰。一分多钟后,人们又听到了那似乎来自远方的清晰的轰鸣声,大地开始颤动……之后,人们感到了三次强烈的爆炸。爆炸之后的几天里,通古斯地区方圆9000英里的天空,被一种阴森的橘黄色笼罩。大片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 爆炸之后的若干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那里发现了3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为90至200米的爆炸坑;一片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冲击波击倒,至少30万棵树呈辐射状死亡;有些地方的冻土被融化变成了沼泽地。在随后的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还发现爆炸地区土壤被磁化;1908至1909年的树木年轮中出现放射性异常;某些动物出现遗传变异。据伊尔库茨克地震站的研究人员测定,这次奇怪的爆炸能量,相当于1000万吨至1500万吨TNT炸药,是30多年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的1000倍。 关于通古斯大爆炸的起因,目前有许多假说与猜测。总体说来,可以归纳为“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外星飞船爆炸说”和“彗星撞击说”等四类,但均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